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蕭相國世家群臣爭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

原文

   群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1],所食邑多[2]。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3],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4],大小各有差[5]。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6],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7]。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8]。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9]。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10],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列侯畢已受封[11],及奏位次,皆日:「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12],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橈功臣[13],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14],然心欲何第一。關內侯鄂君進曰[15]:「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16],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17]。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18],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19]。夫漢與楚相守滎陽[20],數年,軍無見糧[21],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22],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23],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24]。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25]!蕭何第一,曹參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蕭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26]。

上曰:「吾聞進賢受上賞。蕭何功雖高,得鄂君乃益明。」於是因鄂君故所食關內侯邑封為安平侯[27]。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餘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戶,以帝嘗繇咸陽時「何送我獨贏奉錢二[28]」也。

段意

敘蕭何在劉邦論功行賞中被推為首功。劉邦以蕭何功最盛,封他為酇侯,功臣中位第一。

注釋

  [1]酇(cuó):古縣名,在今河南永城縣西南。

  [2]食邑:因受封者食用所封地區的賦稅,故名食邑。

  [3]被堅執銳:披鎧甲執武器,喻衝鋒陷陣。被,同「披」。堅,指鎧甲。銳,指兵器。

  [4]略地:奪取地盤。

  [5]大小各有差:指功勞大小各有等次。

  [6]顧:卻。

  [7]發蹤:《漢書》作「發縱」,指人解開繩扣放出獵狗。指示:以手指點方向。

  [8]功狗:功相當於狗。

  [9]功人:功相當於人。

  [10]舉宗:全族。

  [11]列侯:各個侯。畢:完全,都。

  [12]曹參:西漢開國功臣之一,事詳《史記·曹相國世家》。食邑平陽,號平陽侯。創:創傷。

  [13]橈(nao):委屈,折服。

  [14]未有以復難之:沒有什麼理由再次反駁他們。

  [15]關內侯:秦漢時爵位名,位列第十九級,僅有爵號,無封地。鄂君:即鄂千秋,封安平侯。

  [16]相距:相拒。

  [17]逃身遁者數矣:多次隻身逃命。逃身,輕身走出。逃,《漢書》作「跳」。

  [18]詔令:天子的文告、命令。召:號召,召喚。

  [19]數萬眾會上之乏絕數矣:數萬兵馬正趕上皇帝失敗缺兵之際有數次了。

  [20]滎陽:古縣名,在今河南滎陽縣東北。

  [21]見:同「現」,現存的。

  [22]亡:失。山東:秦漢時稱崤山或華山以東原六國所在地區為山東。

  [23]「今雖」句:現在即使沒有了數以百計的曹參一類人。

  [24]「漢得之」句:漢朝需要他們並非缺一不可。

  [25]奈何:為何。

  [26]賜帶劍二句:給予帶劍著鞋上殿,到朝廷朝見天子不用小步快走的優待。趨:臣子入朝小步快走,以示尊敬。

  [27]因鄂君故所食關內侯邑封為安平侯:讓鄂君仍然享有關內侯的食邑,再加封為安平侯。因:順勢,仍然享有。安平:漢縣名,在今河北饒陽縣西面。

  [28]嬴:多出。[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