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

本篇記載了周武王十二年(約公元前1044年)齊太公呂尚佐武王伐紂有功受封於齊,三十二代傳至齊康公二十六年(前379年)田氏並齊而呂氏絕其祀,共660餘年間的史事。

齊原是周初功臣太公呂尚的封國,後來領土日益擴展,逐漸強大,到桓公時開始稱霸諸侯。桓公稱霸始末,為本篇重筆。桓公不記管仲射鈎之仇,委以國政,表現了寬大的政治胸懷。桓公在賢相管仲的輔佐下,改革內政,整頓兵制,發展生產,奠定了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基礎;又奉行「尊王攘夷」的政治外交路線,得到中原諸侯的擁戴。但他功成之後,日益驕矜,晚年尤為昏憒,任用小人,終於導致齊國之亂,霸權喪失,再也沒有中興。齊桓公善始而不能善終,令人惋惜,更發人深省。作者藉助對於史實的翔實記述,為人們提供了深刻而豐富的歷史經驗教訓。本篇所述史事,前後六、七百年之久而有條不紊;重大事件則精細描述,歷歷如在目前。縱向的連綴與橫向的展開相結合,疏密有致,渾然一體。此外,運用強烈的對比,如齊桓公霸業創成時的雄視闊步與其晚年昏憒導致內亂、死而不得葬蛆蟲出於戶的淒涼慘澹,表達了深刻的寄寓,令人驚心動魄。戰爭場面描寫和人物語言動作的細節特寫,亦極生動而富於文學性。

原文

太公望呂尚者[1],東海上人[2]。其先祖嘗為四岳[3],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4],或封於申[5],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6],或為庶人[7],尚其後苗裔也[8]。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9],以漁釣奸周西伯[10]。西伯將出獵,卜[11]之,曰「所獲非龍非彲[12],非虎非羆[13];所獲霸王之輔。」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14],與語大悅,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15],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16]。

段意

圍繞齊太公何以名曰「呂尚」,簡述其先祖歷史;並圍繞周文王何以稱之為「太公望」,簡述文王與呂尚君臣遇合的傳聞。富於傳奇色彩的文王遇太公於渭水的故事顯示文王對太公仰慕已久。

注釋

[1]太公望呂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周文王時號太公望,武王尊稱他師尚父。他輔佐周文王稱霸,佐武王滅商,是周初開國功臣之一,封於齊。後人稱姜太公或姜子牙。 [2]東海:東方濱海之地,約為今江蘇、山東沿海一帶。非指今東海。 [3]四岳:傳說為堯、舜時掌管四時、方岳的官。一說是掌管四方部落的首領。 [4]呂:占國名。相傳為炎帝之裔,伯夷之後,掌四岳有功,封於呂。故城在今河南南陽以西。 [5]申:古國名。在今河南南陽東北。 [6]枝庶:宗族旁出的支派。 [7]庶人:平民。 [8]苗裔:後代子孫。 [9]年老矣:《荀子·君道篇》載,呂尚遇文王時,年已七十二歲,牙已脫落。 [10]奸(gan):通「干」,干求,請託。周西伯:即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領袖。 [11]卜:古人用火灼龜甲取徵兆以預測吉凶,叫卜。後來用其他方法預測吉凶也叫卜。 [12]彲(chi):同「螭」。傳說中一種像龍的動物。 [13]羆(pi):獸名。俗稱人熊。 [14]渭之陽:渭河的北岸。渭:水名,即今渭河。在陝西中部。陽: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陽。 [15]適:往,到。 [16]師:有軍師、尊稱(以之為師)等說。

原文

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1];紂無道,去之[2]。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或曰,呂尚處士[3],隱海濱,周西伯拘羑里[4],散宜生、閎夭[5]素知而招呂尚。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善養老,盍往焉[6]」。三人者為西伯求美女奇物,獻之於紂,以贖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國[7]。言呂尚所以事周雖異,然要之為文、武師。

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8],其事多兵權與奇計[9],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10]。周西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11],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須、犬夷[12],大作豐邑[13]。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業,東伐,以觀諸侯集否[14]。師行,師尚父左杖黃鉞,右把白旄以誓[15],曰:「蒼兕蒼兕[16],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遂至盟津[17]。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18]。諸侯皆曰:「紂可伐也。」武王曰:「未可。」還師,與太公作此《太誓》[19]。

居二年,紂殺王子比干[20],囚箕子[21]。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群公盡懼,唯太公強之,勸武王,武王於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於牧野[22],伐商紂。紂師敗績。紂反走[23],登鹿台[24],遂追斬紂。明日,武王立於社[25],群公奉明水[26],衛康叔封布采席[27],師尚父牽牲[28],史佚策祝[29],以告神討紂之罪。散鹿台之錢,發巨橋之粟[30],以振貧民[31]。封比干墓,釋箕子囚[32]。遷九鼎[33],修周政,與天下更始[34]。師尚父謀居多。

段意

寫齊太公佐周興、建功業。傳說太公曾事商紂,因紂無道而離去,又遊說諸侯,無所用,隱居在海濱。設計把囚於羑里的周西伯(即文王)救出,佐其治理政治和軍事,使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繼而輔佐武王,在盟津會合天下八百諸侯以驗證指揮權威,終於滅亡了商紂。

注釋

[1]紂:商代最後一個君主。 [2]去之:離開他(紂)。 [3]處士: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4]羑(you)里:地名。故址在今河南湯陰以北。 [5]散宜生、閎夭:均為西周初年大臣,與太公望同輔周文王,後又助武王滅商。 [6]盍(he):何不。 [7]反:同「返」。 [8]陰謀修德以傾商政:暗中謀劃施行德政去推翻商朝的政權。陰謀:秘密計謀。傾:顛覆。 [9]兵權:用兵的權謀。 [10]陰權:陰謀權術。皆宗太公為本謀:都尊崇太公為初始的策劃者。本:本源。 [11]虞、芮(rui)之訟:周文王時,虞、芮二國爭田,文王為之解決爭端,並使歸附於周。虞、芮:都是姬姓國。虞都城在今山西平陸北。芮都城在今陝西大荔東南。 [12]崇:國名。在今陝西戶縣東。密須:一作「密」,國名。在今甘肅靈台西南。犬夷:也作「犬戎」。部族名。周初活動於今陝西彬縣、岐山一帶。 [13]大作豐邑:大規模建設豐邑。大作:大興土木。豐邑:西周的京都。在今陝西西安西南。 [14]集否:是不是聽從命令。指人心的向背。集:聚集。 [15]左杖黃鉞(yue),右把白旄(mao):左手拿着黃鉞,右手握着白旄。黃鉞:以黃金為飾的斧鉞。白旄:用白色旄牛尾系在竿頂上做成的軍旗,用以指揮。 [16]蒼兕(si):水獸名。善奔突,能覆舟。以蒼兕名官,職掌舟楫。 [17]盟津:地名。即孟津。在今河南孟津東北。 [18]不期:沒有事先約定。另,句末的「諸侯」為衍文。 [19]《太誓》:《尚書》篇名。也作《泰誓》。是周武王伐紂至孟津的誓言。 [20]比干:商紂王叔父,一說是紂的庶兄。官少師。因屢次勸諫紂王,被剖心而死。與箕子、微子並稱為商殷「三仁」。 [21]箕子:商紂王的同宗族的伯叔輩。官太師。因勸諫紂王而被囚禁。 [22]牧野:地名,殷都朝歌的遠郊區。在今河南淇縣南。 [23]反走:即「返走」,回身逃跑。 [24]鹿台:台名,朝歌城內一座大型建築物,商紂所築。周武王伐紂,商兵敗走,紂登鹿台自焚而死。 [25]社:祭祀土神的場所。 [26]明水:祭祀所用的淨水。 [27]布:鋪展。 [28]牲:犧牲,做祭品用的牲口,如牛、羊之類。 [29]史佚:西周初期史官。 策祝:向神誦讀禱告之文。 [30]巨橋:商代糧倉所在地。在今河北曲周東北。一說在今河南濬縣西。 [31]振:同「賑」,救濟。 [32]釋箕子囚:從囚牢里釋放出箕子。 [33]九鼎:古代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傳說夏禹收九州之金,鑄九鼎,象徵九州。 [34]更始:除舊布新。

== 原文 ==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1]。東就國[2],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3]:「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4]。」太公聞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國[5]。萊侯來伐[6],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7],是以與太公爭國。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8],淮夷畔周[9],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10]:「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11],北至無棣[12],五侯九伯[13],實得征之[14]。」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

段意

被武王尊為「師尚父」的呂尚,因開國創業之功,封於齊,成為齊國始祖。太公至國以後,致力於修明政治,發展經濟,得到人民擁護,齊國成了大國。周成王時,被授予征討諸侯、平定天下的大權。

注釋

[1]營丘:邑名。齊的都城,後改為臨菑。在今山東淄博東北。 [2]就國:到齊就國君之位。[3]逆旅:客舍,旅館。 [4]殆:大概,恐怕。 [5]犁:通「黎」。 [6]萊:國名,東夷族。在今山東黃縣東南。後為齊所滅。 [7]集:通「輯」,輯睦,安定。 [8]管、蔡:即管叔、蔡叔。二人都是周武王的弟弟,因分別封於管(今河南鄭州)、蔡(今河南上蔡),故名。 [9]淮夷畔周:淮河流域的夷人反叛周朝。淮夷:部族名。三代時分布在今淮河一帶。畔:通「叛」。 [10]召(shao)康公:召公姬奭。周代燕國的始祖。因封邑在召(今陝西岐山西南),故稱召公。成王時任太保,與周公旦分陝而治,陝以西由他治理。 [11]穆陵:邑名。在今山東臨朐以南。 [12]無棣(di):邑名。在今山東無棣以北。此處所言四至即是齊國疆域。 [13]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之長。 [14]實:語氣詞,用以加強肯定語氣。

== 原文 ==  

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1],子丁公呂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

哀公時,紀侯譖之周[2],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3],是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4],而當周夷王之時。

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與其黨率營丘人襲攻殺胡公而自立,是為獻公。

獻公元年,盡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臨菑。九年,獻公卒,子武公壽立。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5],居彘[6]。十年,王室亂,大臣行政,號曰「共和」[7]。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厲公暴虐,故胡公子復入齊,齊人慾立之,乃與攻殺厲公。胡公子亦戰死。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公者七十人。

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脫立。成公九年卒,子莊公購立。

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8]。周東徙雒[9]。秦始列為諸侯。五十六年,晉弒其君昭侯。

六十四年,莊公卒,子釐公祿甫立。    釐公九年,魯隱公初立。

十九年,魯桓公弒其兄隱公而自立為君。

二十五年,北戎伐齊[10]。鄭使太子忽來救齊,齊欲妻之。忽曰:「鄭小齊大,非我敵[11]。」遂辭之。

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孫無知,釐公愛之,令其秩服奉養比太子[12]。

三十三年,釐公卒,太子諸兒立,是為襄公。

段意

簡述太公呂尚大約一百多歲去世以後,齊王位經十三傳,到齊襄公繼位的歷史。其間,除齊國內部爭奪王位的殺伐之外,述及的大事還有齊武公十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841—前827年)周王室亂,大臣行使政權,號稱「共和」;齊莊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殺幽王,西周滅亡,周王室遷都洛邑,東周伊始。

注釋

[1]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意謂太公大約一百多歲時去世。 [2]譖(zen)之周:向周朝誣陷他(指齊哀公)。 [3]烹:古代用鼎鑊煮人而處死的酷刑。 [4]薄姑:在今山東博興東南。 [5]奔:逃跑。[6]彘(zhi):地名。在今山西霍縣東北。 [7]共和:周厲王時,奴隸和自由民不堪厲王殘酷統治舉行大暴動,厲王逃跑,至宣王執政,中間十四年,號共和。由召公、周公二相共同執政。《竹書紀年》說由共伯和執政。 [8]犬戎:部族名。戎人的一支。商、周時遊牧於涇渭流域(今陝西境內)。幽王:公元前781—前771在位。任用虢石父執政,剝削苛重,致使人民流離失所。又寵愛褒姒(si),廢掉申後和太子宜臼,申侯聯合犬戎等攻周,被殺於驪山下。西周滅亡。 [9]雒:都邑名。在今河南洛陽以西。後世改「雒」為「洛」。[10]北戎:又稱山戎。部族名。春秋時分布在今河北北部。 [11]敵:相當,匹配得上。[12]秩:俸祿。 服:指衣服、車馬、宮室等。奉養:供給,贍養。比:比照,類似。

== 原文 ==  

襄公元年,始為太子時,嘗與無知斗,及立,絀無知秩服[1],無知怨。

四年,魯桓公與夫人如齊[2]。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3],自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復通焉。魯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齊襄公。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4],桓公下車則死矣。魯人以為讓[5],而齊襄公殺彭生以謝魯[6]。

八年,伐紀[7],紀遷去其邑。

十二年,初,襄公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8],瓜時而往[9],及瓜而代[10]。往戍一歲,卒瓜時而公弗為發代[11]。或為請代,公弗許。故此二人怒,因公孫無知謀作亂[12]。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之間襄公[13],曰:「事成以女為無知夫人[14]。」冬十二月,襄公游姑棼[15],遂獵沛丘[16],見彘[17],從者曰「彭生」。公怒,射之,彘人立而啼[18]。公懼,墜車傷足,失屨[19]。反而鞭主屨者茀三百。茀出宮。而無知、連稱、管至父等聞公傷,乃遂率其眾襲宮。逢主屨茀,茀曰:「且無人驚宮,驚宮未易入也。」無知弗信,茀示之創[20],乃信之。待宮外,令茀先入。茀先人,即匿襄公戶間[21]。良久,無知等恐,遂入宮。茀反與宮中及公之幸臣攻無知等,不勝,皆死。無知入宮,求公不得。或見人足於戶間,發視[22],乃襄公,遂弒之,而無知自立為齊君。

桓公元年春[23],齊君無知游於雍林[24]。雍林人嘗有怨無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襲殺無知,告齊大夫曰:「無知弒襄公自立,臣謹行誅。唯大夫更立公子之當立者,唯命是聽。」

段意

齊襄公荒淫無道。初登王位即廢除了公子無知同於太子的優厚待遇而結怨,繼而與異母之妹、魯桓公的夫人通姦。被他欺侮的大臣連稱、管至父,聯合公子無知,發動宮廷政變,將襄王殺死。接位作了齊君的公子無知旋亦被雍林人襲殺。

注釋

[1]絀:通「黜」。貶退,廢除。 [2]如:到,往。 [3]襄公女弟:齊襄公同父異母的妹妹。[4]拉殺:打折其肋骨致死。 [5]讓:責備。 [6]謝:認錯,道歉。 [7]紀:國名。在今山東壽光以南。[8]連稱、管至父:均為齊國大夫。葵丘:齊邑名。在今山東淄博境內。[9]瓜時:七月,指瓜熟的時候。 [10]及瓜而代:到第二年瓜熟的時候派人接替。 [11]卒:終,盡。 [12]因:依靠,利用。 [13]間(jian):刺探情況。 [14]女(ru):同「汝」,你。 [15]姑棼(fen):齊地名,即薄姑,在今山東博興東南。 [16]沛丘:地名。或作浿丘、貝丘。在姑棼東南。 [17]彘:野豬。 [18]人立:如人一般站立。 [19]屨(ju):麻、葛等製成的鞋子。 [20]創(chuang):創傷。 [21]戶間:《左傳》莊公八年作「戶下」,即門下。 [22]發:拉開。 [23]桓公:即姜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的第一個霸主。 [24]雍林: 地名。齊臨淄西門曰雍門,雍林當在臨淄近郊。

== 原文 ==  

初,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不當[1],淫於婦人,數欺大臣,群弟恐禍及,故次弟糾奔魯。其母魯女也,管仲[2]、召忽傅之[3]。次弟小白奔莒[4],鮑叔傅之[5]。小白母,衛女也,有寵於釐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6]。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於莒[7]。魯聞無知死,亦發兵送公子糾,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8],射中小白帶鈎[9]。小白詳死[10],管仲使人馳報魯。魯送糾者行益遲,(代魯)〔六日〕至齊,則小白已人,高傒立之,是為桓公。

桓公之中鈎,詳死以誤管仲,已而載溫車中馳行[11],亦有高、國內應,故得先入立,發兵距魯[12]。秋,與魯戰於乾時[13],魯兵敗走,齊兵掩絕魯歸道[14]。齊遺魯書曰:「子糾兄弟[15],弗忍誅,請魯自殺之。召忽、管仲仇也,請得而甘心醢之[16]。不然,將圍魯。」魯人患之,遂殺子糾於笙瀆[17]。召忽自殺,管仲請囚。

桓公之立,發兵攻魯,心欲殺管仲。鮑叔牙曰:「臣幸得從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無以增君。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18],不可失也。」於是桓公從之。乃詳為召管仲欲甘心,實欲用之。管仲知之,故請往。鮑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脫桎梏[19],齋祓而見桓公[20]。桓公厚禮以為大夫[21],任政[22]。

段意

寫桓公不記管仲射鈎之仇,聽從鮑叔牙的舉薦而委管仲以國政。先補敘齊襄公之弟公子糾和小白為避禍分別逃亡在魯國和莒國。齊襄公及公子無知相繼被殺死,魯、莒爭送二位公子回齊為君,在魯輔佐公子糾的管仲受命攔截小白而射中其腰帶的鈎,險些致其死命。鮑叔牙、高傒輔佐小白歸國即君位。桓公本欲把管仲剁成肉醬才解恨,但他為了稱霸天下,不念其舊仇,並委以重任,氣度何等寬廣。

注釋

[1]數(shuo):多次,屢次。 [2]管仲(?—前645年):管夷吾,字仲。齊潁上人。佐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 [3]傅:輔佐(帝王或王子)。 [4]莒(ju):國名。在今山東莒縣。[5]鮑叔:即鮑叔牙,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 [6]高傒:齊國正卿。 [7]國:國懿仲。齊國正卿。[8]別:另外。 [9]遮莒道:在莒國(通往齊國)的大道上攔截。 [9]帶鈎:束腰革帶上的金屬鈎。 [10]詳:同「佯」,假裝。 [11]已而:隨後,不久。溫車:一種封閉嚴密而又有通風設備的臥車。後世作為喪車的專名。溫:一作「轀」。 [12]距:通「拒」,抵禦。 [13]乾(gan)時:齊地名。可能在臨淄西南。 [14]掩絕:阻斷。 [15]子糾兄弟:子糾是我的兄弟。 [16]得而甘心醢之:猶言得而醢之而後甘心。抓到他們把他們剁成肉醬才解恨。醢(hai):將人剁成肉醬的酷刑。甘心:稱心,快意。 [17]笙瀆(dou):魯地名,即「句瀆」。在今山東荷澤北。 [18]夷吾所居國國重:此句謂夷吾在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盛有威望。 [19]堂阜:地名。在今山東蒙陰西北。桎梏(zhi gu):腳鐐手銬。本為木製刑具。 [20]齋祓(fu):齋即齋戒,沐浴更衣素食以示誠敬。祓:古代除災祈福的儀式。此言鮑叔牙讓管仲沐浴更衣清潔身心(去見桓公)。 [21]厚禮:規格很高的禮節,豐厚的禮遇。 [22]任政:委任他處理政事。

== 原文 ==  

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隰朋[1]、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2],設輕重魚鹽之利[3],以贍貧窮[4],祿賢能[5],齊人皆說[6]。

二年,伐滅郯[7],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時,過郯,郯無禮,故伐之。

五年,伐魯,魯將師敗。魯莊公請獻遂邑[8]以平[9],桓公許,與魯會柯而盟[10]。魯將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於壇上[11],曰:「反魯之侵地[12]!」桓公許之。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13]就臣位。桓公後悔,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沫。管仲曰:「夫劫許之而倍信殺之[14],愈一小快耳[15],而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 於是遂與曹沫三敗所亡地於魯。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

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16],而桓公於是始霸焉。

段意

齊桓公在管仲等輔佐下勵精治國,開始稱霸。內政方面,實施五家連為一軌的軍事制度,興辦鑄錢、捕魚、煮鹽等事業,賑濟窮人,奉養賢士,得到百姓擁護;外交方面,聽從管仲勸諫,歸還了已應允歸還的戰敗國魯國的失地,取得諸侯信任。

注釋

[1]隰(xi)朋:齊國大夫。 [2]連五家之兵:一種兵民結合的軍事行政制度。平時五家為一軌,設軌長;戰時每家出兵一人,五人為一伍,由軌長兼任伍長。這是最基礎的組織。 [3]輕重:指鑄貨幣,用以發揮控制物價和流通的作用。 [4]贍(shan):給養,此指救濟。 [5]祿賢能:起用、優待賢能之士。祿:薪俸。 [6]說(yue):同「悅」。 [7]郯(tan):國名。在今山東郯城東北。 [8]遂邑:魯邑名。在今山東寧陽以北。 [9]平:求和。 [10]柯:齊邑名。在今山東東阿西南。 [11]壇:土築的高台。古時用於祭祀、朝會、盟誓、封拜等大事。 [12]反:通「返」,歸還。 [13]北面:面向北。 [14]倍:通「背」。 [15]愈一小快:滿足一時小小的快意。愈(yu):通「愉」,愉快,滿足。 [16]甄:衛邑名。同「鄄」,《左傳》作「鄄」,在今山東鄄城西北。

== 原文 ==  

十四年,陳厲公子完[1],號敬仲,來奔齊。齊桓公欲以為卿,讓[2],於是以為工正[3]。 田成子常之祖也[4]。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齊。齊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於孤竹而還[5]。燕莊公遂送桓公入齊境。桓公曰:「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無禮於燕。」於是分溝割燕君所至與燕,命燕君復修召公之政,納貢於周,如成康之時[6]。諸侯聞之,皆從齊。

二十七年,魯湣公母曰哀姜,桓公女弟也。哀姜淫於魯公子慶父[7],慶父弒湣公,哀姜欲立慶父,魯人更立釐公[8]。桓公召哀姜,殺之。

二十八年,衛文公有狄亂[9],告急於齊。齊率諸侯城楚丘而立衛君[10]。

二十九年,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蔡姬習水[11],盪公[12],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13]。蔡亦怒,嫁其女。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

三十年春,齊桓公率諸侯伐蔡,蔡潰[14]。遂伐楚。楚成王興師問曰:「何故涉吾地[15]?」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若實征之,以夾輔周室[16]。』賜我先君履[17],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楚貢包茅不入[18],王祭不具[19],是以來責。昭王南征不復[20],是以來問。」楚王曰:「貢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21]乎!昭王之出不復,君其問之水濱[22]。」齊師進次於陘[23]。夏,楚王使屈完將兵捍齊[24],齊師退次召陵[25]。桓公矜屈完以其眾[26]。屈完曰:「君以道則可;若不[27],則楚方城以為城,江、漢以為溝[28],君安能進乎?」乃與屈完盟而去。過陳,陳袁濤塗[29]詐齊,令出東方,覺[30]。秋,齊伐陳。是歲,晉殺太子申生[31]。

三十五年夏,會諸侯於葵丘[32]。周襄王使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33],命無拜。桓公欲許之,管仲曰「不可」,乃下拜受賜。秋,復會諸侯於葵丘,益有驕色。周使宰孔會。諸侯頗有叛者。晉侯病,後,遇宰孔。宰孔曰:「齊侯驕矣,弟無行[34]。」從之。是歲,晉獻公卒,里克殺奚齊、卓子[35],秦穆公以夫人入公子夷吾為晉君[36]。桓公於是討晉亂,至高梁[37],使隰朋立晉君,還。

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強。晉初與會[38],獻公死,國內亂。秦穆公辟遠[39],不與中國會盟。楚成王初收荊蠻有之[40],夷狄自置[41]。唯獨齊為中國會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諸侯賓會[42]。於是桓公稱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43];北伐山戎、離枝[44]、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45];束馬懸車登太行[46],至卑耳山而還[47]。諸侯莫違寡人。寡人兵車之會三[48],乘車之會六[49],九合諸侯[50],一匡天下[51]。昔三代受命[52],有何以異於此乎?吾欲封泰山,禪梁父[53]。」管仲固諫,不聽;乃說桓公以遠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

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帶與戎、翟合謀伐周,齊使管仲平戎於周。周欲以上卿禮管仲,管仲頓首曰:「臣陪臣[54],安敢!」三讓[55],乃受下卿禮以見。

三十九年,周襄王弟帶來奔齊。齊使仲孫請王,為帶謝。襄王怒,弗聽。

四十一年,秦穆公虜晉惠公,復歸之。是歲,管仲、隰朋皆卒。管仲病,桓公問曰:「群臣誰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56]?」對曰:「殺子以適君[57],非人情,不可。」公曰:「開方如何[58]?」對曰:「倍親以適君,非人情,難近。」公曰:「豎刁如何?」對曰[59]:「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專權。

四十二年,戎伐周,周告急齊,齊令諸侯各發卒戍[60]周。是歲,晉公子重耳[61]來,桓公妻[62]之。

段意

寫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三十多年間多次會盟中原諸侯,成為霸主。齊桓公在其霸業臻於極盛的過程中,也逐漸變得驕橫。齊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去世。臨終仍諄諄勸諫桓公勿親近和任用群小,尤具卓識,令人敬佩;這也從反面交代了桓公已被群小包圍。管仲死後,桓公終於重用了易牙等人,大權旁落。

注釋

[1]陳厲公子完:陳完,陳厲公之子。陳國內亂,陳完出奔齊,任齊國大夫,死諡敬仲。他的後代逐漸強大,傳至田和,奪取了齊國政權。 [2]讓:辭讓。 [3]工正:官名。百工之長。 [4]田成子常:即陳成子,名常。齊簡公四年(前481年),他殺死簡公,擁立齊平公,任相國,殺盡公族中的強者,擴大封邑,從此齊國由田氏專政。 [5]孤竹:古國名。在今河北盧龍。 [6]成康之時:西周成王、康王之時,天下最盛,相傳當時社會安寧,四十餘年不用刑罰。 [7]慶父:魯桓公庶子,莊公庶弟。莊公死後,他接連殺死兩位魯君,逃亡莒國,後在被引渡回國途中自縊而死。 [8]釐(xi):通「僖」。與上文之「湣」(min,通「閔」)均為諡號。 [9]狄:部族名。亦作「翟」。春秋前,長期活動在齊、魯、晉、衛、宋、邢等國之間,與各國有頻繁的接觸。 [10]城楚丘:在楚丘修建都城。城:築城。名詞用作動詞。楚丘:衛國都城,在今河南滑縣東。衛都原在朝歌(今河南淇縣)。 [11]習水:熟習水性,會游泳。 [12]盪公:蔡姬(蔡繆侯之妹)故意搖蕩舟船與桓公開玩笑。 [13]弗絕:指並不是斷絕夫妻關係。 [14]潰:逃散。 [15]涉:進入。 [16]夾輔:在左右輔佐。 [17]履:此指所踐履的疆界。 [18]包茅:包紮成束的青茅,是楚國特產的植物。古代祭祀時,用以濾酒。不入:沒有進貢。 [19]王祭不具:使先王的祭祀用品不全備。 [20]昭王南征不復:相傳周昭王(姬瑕)失德,他南徵到達漢水時,船民獻給他一隻膠船,乘至中流,膠溶船解,昭王與隨行大臣俱淹死。 [21]共(gong):通「供」,供給。 [22]問之水濱:昭王時楚國的統治還未達到漢水流域,故楚成王要管仲去責問漢水。意謂昭王淹死,楚國不負責任。 [23]次於陘:停留在陘。次:停留。也指行軍中在一處停留超過一宿。「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倍,過倍為次。」(《左傳》莊公三年)陘(xing): 楚地名。在今河南郾城東南。 [24]捍(han)齊:抵禦齊軍。 [25]召(shao)陵:在今河南郾城東。 [26]矜屈完以其眾:向屈完誇耀齊軍人多勢眾。矜(jin):誇耀。 [27]不(fou):通「否」。 [28]方城以為城,江、漢以為溝:憑方城作為城堡,憑長江、漢水作為壕溝(護城河)。方城:方城山(在今河南葉縣、方城東北,西連伏牛山脈。春秋時楚國所築長城—方城,即經此山麓。 [29]袁濤塗:陳國大夫。袁怕齊軍經陳國回國,煩擾陳國,因而設法使齊軍經東方沿海回國。 [30]覺:被察覺了。 [31]晉殺太子申生:晉獻公寵幸的驪姬欲立其子奚齊為太子,便誣太子申生圖謀毒死獻公。 申生被迫出逃,不久自殺。 [32]葵丘:宋邑名。在今河南蘭考。 [33]宰孔:周朝太宰周公姬孔。文武胙(zuo):祭祀文王、武王用的肉。春秋時周王常將此賜給強大的諸侯,以示尊重。彤弓矢:朱紅色的弓、箭,表示授予征討諸侯之權。大路:大車。路,通「輅」。 [34]弟:通「第」,且,只管。無行:不要去了。 [35]里克:晉大夫。卓子:奚齊的弟弟。[36]秦穆公:名任好,春秋五霸之一。以夫人入公子夷吾為晉君:因為夫人的關係把公子夷吾送回晉國做了國君。秦穆公的夫人穆姬是晉公子夷吾的異母姐姐。 [37]高梁:晉邑名。在今山西臨汾東北。[38]與(yu):參加。 [39]辟:通「僻」,偏僻。 [40]初收荊蠻有之:剛剛收服荊蠻占有那個地區。 [41]夷狄自置:意謂楚以夷狄自居,以夷狄之俗治國而不參與中原事。 [42]諸侯賓會:(中原)諸侯都追隨齊國,參與會盟。賓:服從,歸順。 [43]熊山:山名。又稱熊耳山。在今河南盧氏、洛寧南。 [44]離枝:古國名,即令支。在今河北遷安以西。 [45]西伐大夏,涉流沙:向西征討大夏,度過流沙。大夏:指古代夏族居住地區,即今山西太原一帶。流沙:沙漠。在今山西平陸東。 [46]束馬懸車登太行:包裹了馬腳,鈎掛牢車子,登上太行山。一說束馬懸車為系馬停車之意。太行:山名,即今太行山。 [47]卑耳山:即辟耳山。在今山西平陸西北。 [48]兵車之會:為征討舉行的會盟。據《左傳》載,魯莊公十三年(前681年)桓公會諸侯於北杏以平宋國之亂;僖公四年(前656年)會諸侯侵蔡伐楚;六年,會諸侯伐鄭圍新城。[49]乘(sheng)車之會:指和平友好的會盟。乘車:安車。據《左傳》載,魯莊公十四年,會於鄄;十五年,又會鄄;十六年,會盟於幽;僖公五年,會盟於首止;八年,會盟於洮;九年,會盟於葵丘。 [50]合:會合。[51]一匡天下:指洮之會確定了周襄王的繼承權一事。匡:扶正。 [52]三代:夏、商、周。 [53]封泰山,禪(shan)梁父(fu):在泰山上築壇祭天,到梁父山祭地。古代封禪是天子的事情,桓公想行封禪大典實際是以天子自居。梁父:在泰山東南。 [54]陪臣:臣之臣為陪臣,是諸侯大夫對天子的自稱。 [55]讓:辭讓。 [56]易牙:齊桓公近臣,善調味,相傳他曾烹子以獻桓公。 [57]適:投合。 [58]開方:衛國公子,相傳他放棄太子的尊位(即管仲所說「倍親」),往事齊桓公。 [59]豎刁:桓公近臣,相傳他自願閹割,到宮中任宦官,以便親近桓公。 [60]戍:軍隊駐防。 [61]重耳:晉獻公之子,後入晉為君,即晉文公。 [62]妻之:把女兒嫁給了他。

四十三年,初,齊桓公之夫人三,曰王姬、徐姬、蔡姬,皆無子。桓公好內[1],多內寵[2],如夫人者六人[3]:長衛姬,生無詭;少衛姬,生惠公元;鄭姬,生孝公昭;葛嬴,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華子[4],生公子雍。桓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5],以為太子。雍巫有寵於衛共姬[6],因宦者豎刀以厚獻於桓公,亦有寵,桓公許之立無詭。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7],齊桓公卒。易牙入,與豎刀因內寵殺群吏[8],而立公子無詭為君。太子昭奔宋。

桓公病,五公子各樹黨爭立[9]。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宮中空,莫敢棺[10]。桓公屍在床上六十七日,屍蟲出於戶。十二月乙亥[11],無詭立,乃棺赴[12]。辛巳夜[13],斂殯[14]。

桓公十有餘子,要其後立者五人[15]:無詭立三月死,無諡[16];次孝公;次昭公;次懿公;次惠公。孝公元年三月,宋襄公率諸侯兵送齊太子昭而伐齊。齊人恐,殺其君無詭。齊人將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太子走宋,宋遂與齊人四公子戰。五月,宋敗齊四公子師而立太子昭,是為齊孝公。宋以桓公與管仲屬之太子,故來征之。以亂故,八月乃葬齊桓公。

段意

桓公好色,寵幸嬪妃,立孝公昭為太子後又暗中許立無詭為君。管仲死後、桓公患病期間,五位公子各樹黨羽,爭太子位。桓公四十三年十月死去,宮廷發生內亂,桓公屍陳床上六十七天而生蛆蟲。無詭立為國君不久被殺,宋國打敗齊四公子黨徒,立太子昭為國君。他就是齊孝公。

注釋

[1]好(hao)內:貪女色。 [2]內寵:寵愛的姬妾。 [3]如夫人:如同夫人,雖不是夫人,但禮數與夫人無別。 [4]宋華子:宋華氏之女,子姓。 [5]屬:同「囑」,託付。 [6]雍巫:即易牙。 [7]乙亥:初八日。 [8]因內寵:依靠宮中有權勢的近臣。群吏:指眾大夫。 [9]樹黨:培植黨羽。 [10]棺: 指收屍入棺,名詞用作動詞。 [11]乙亥:初八日。 [12]赴:同「訃」,報喪。 [13]辛巳:十四日。 [14]斂殯:為死者裝殮,將棺材停在堂上拜祭。「斂」:同「殮」。 [15]要:總計。 [16]諡(shi):諡號,君主死後,依照他生前的行事所給予的稱號,如桓公的「桓」,孝公的「孝」,都是諡號。

== 原文 ==  

六年春,齊伐宋,以其不同盟於齊也[1]。夏,宋襄公卒。

七年,晉文公立。

十年,孝公卒,孝公弟潘因衛公子開方殺孝公子而立潘,是為昭公。昭公,桓公子也,其母曰葛嬴。

昭公元年,晉文公敗楚於城濮[2],而會諸侯踐土[3],朝周,天子使晉稱伯[4]。

六年,翟侵齊。晉文公卒。秦兵敗於殽[5]。

十二年,秦穆公卒。

十九年五月,昭公卒,子舍立為齊君。舍之母無寵於昭公,國人莫畏。昭公之弟商人以桓公死爭立而不得,陰交賢士[6],附愛百姓[7],百姓說[8]。及昭公卒,子舍立,孤弱[9],即與眾十月即墓上弒齊君舍[10],而商人自立,是為懿公。 懿公,桓公子也,其母曰密姬。

懿公四年春,初,懿公為公子時,與丙戎之父獵,爭獲不勝[11],及即位,斷丙戎父足[12],而使丙戎仆[13]。庸職之妻好[14],公內之宮[15],使庸職驂乘[16]。五月,懿公游於申池[17],二人浴,戲。職曰:「斷足子!」戎曰:「奪妻者!」二人俱病此言[18],乃怨,謀與公游竹中,二人弒懿公車上,棄竹中而亡去。

懿公之立,驕,民不附。齊人廢其子而迎公子元於衛,立之,是為惠公。惠公,桓公子也。其母衛女,曰少衛姬。避齊亂,故在衛。

惠公二年,長翟來[19],王子城父攻殺之[20],埋之於北門。晉趙穿弒其君靈公。

十年,惠公卒,子頃公無野立。初,崔杼有寵於惠公,惠公卒,高、國畏其逼也[21],逐[22]之,崔杼奔衛。

段意

寫齊孝公死後,孝公的弟弟潘殺了孝公之子而自立為王,他就是齊昭公。昭公元年,周天子讓晉國做了霸主。齊國因政局變亂而衰落了。昭公死後,殺死齊君(昭公之子舍)而自立的齊懿公(桓公之子,名商人)驕淫無度又被殺。其後惠公、頃公相繼為齊國君。

注釋

[1]以其不同盟於齊也:齊孝公二年,諸侯在齊國舉行盟會,宋襄公沒有參加。 [2]城濮:衛地名。在今山東鄄城西南。 [3]踐土:鄭地名。在今河南原陽西南。 [4]伯(ba):通「霸」。 [5]殽:山名。即殽山。在今河南洛寧西北。 [6]陰交:暗中交結。 [7]附(fu)愛:撫愛。附:通「撫」。 [8]說:同「悅」。 [9]孤弱:勢孤力弱。 [10]與眾:(昭公的弟弟公子商人)跟眾人一起。主語承前省。即墓上:在昭公的墓地。 [11]獲:指獵得的禽獸。 [12]斷丙戎父足:時其人已死,掘墓而斷其足。 [13]仆:駕車,做御者。 [14]好:漂亮。 [15]內(na):同「納」。 [16]驂乘:陪乘。乘車時居於車右,負責保衛。 [17]申池:齊都南城門名申門,此指申門外之地。一說是齊海濱沼澤名。 [18]病此言:即「以此言為病」,把這些話認為恥辱。 [19]長翟來:高個子狄人來入侵。長翟:狄族的一支,身體高大。翟:通「狄」。 [20]王子城父:齊國大夫。他俘虜了長狄的將領榮如。 [21]高、國畏其逼也:高氏、國氏怕受到他(崔杼)的脅迫。高、國:齊國的兩個大家族,世為齊卿。逼:逼迫,威脅。 [22]逐:驅逐。

== 原文 ==  

頃公元年,楚莊王強,伐陳。

二年,圍鄭,鄭伯降。已,復國鄭伯。

六年春,晉使郤克於齊[1],齊使夫人帷中而觀之[2]。郤克上,夫人笑之。郤克曰:「不是報[3],不復涉河!」歸,請伐齊,晉侯弗許。齊使至晉,郤克執齊使者四人河內[4],殺之。

八年,晉伐齊,齊以公子強質晉,晉兵去。

十年春,齊伐魯、衛。魯、衛大夫如晉請師,皆因郤克[5]。晉使郤克以車八百乘為中軍將,士燮將上軍,欒書將下軍,以救魯、衛,伐齊。六月壬申,與齊侯兵合靡笄下[6]。癸酉[7],陳於鞍[8]。逄丑父為齊頃公右[9]。頃公曰:「馳之,破晉軍會食[10]。」射傷郤克,流血至履。克欲還入壁[11],其御曰:「我始入,再傷,不敢言疾,恐懼士卒[12],願子忍之。」遂復戰。戰,齊急[13],丑父恐齊侯得[14],乃易處,頃公為右,車絓於木而止[15]。晉小將韓厥伏齊侯車前,曰:「寡君使臣救魯、衛」,戲之。丑父使頃公下取飲,因得亡,脫去[16],入其軍。晉郤克欲殺丑父,丑父曰:「代君死而見僇[17],後人臣無忠其君者矣。」克舍之[18],丑父遂得亡歸齊。於是晉軍追齊至馬陵[19]。齊侯請以寶器謝[20],不聽,必得笑克者蕭桐叔子[21],令齊東畝[22]。對曰:「叔子,齊君母。齊君母亦猶晉君母,子安置之?且子以義伐而以暴為後,其可乎[23]?」於是乃許,令反魯、衛之侵地[24]。

十一年,晉初置六卿,賞鞍之功。齊頃公朝晉,欲尊王晉景公[25],晉景公不敢受,乃歸。歸而頃公弛苑囿[26],薄賦斂[27],振孤問疾[28],虛積聚以救民[29],民亦大說。厚禮諸侯。竟頃公卒,百姓附[30],諸侯不犯。

十七年,頃公卒,子靈公環立。

段意

主要是述齊晉鞍之戰的始末。頃公十年,齊伐魯、衛,魯、衛求救於晉。曾被齊非禮恥笑的晉大夫郤克率兵車八百輛為主將,去援救魯、衛,攻打齊國。在鞍地戰敗齊軍。 這是春秋時期有名的大戰役。齊國退還侵占魯、衛的土地,用厚禮對待諸侯。

注釋

[1]郤(xi)克:晉國大夫,是個跛子。 [2]帷中:帳幕內。 [3]不是報:即「不報是」,不報此仇。動詞否定式其代詞賓語前置。 [4]河內:地區名。春秋戰國時,以黃河以北為河內。 [5]皆因郤克:都是通過郤克。 [6]合靡笄(ji)下:在靡笄山下交鋒。靡笄:山名,即今山東濟南千佛山。 [7]癸酉:(魯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 [8]陳:通「陣」,列陣。鞍:齊地名。在今山東濟南西北。 [9]逄(pang)丑父:齊國大夫。右:車右。古時乘車位於御者右邊的衛士。 [10]會食:會餐。 [11]壁:營壘。 [12]恐懼士卒:恐怕使士兵們懼怕。懼:驚嚇,震驚,使動用法。 [13]齊急:齊軍危急。 [14]得:獲得,俘虜。此處為被動用法。意謂丑父怕齊侯被晉軍俘虜。 [15]絓(gua)於木:戰車被樹木絆住了。絓:同「掛」。受阻,絆住。 [16]得亡,脫去:得以逃走,脫身離去。 [17]見僇(lu):被殺戮。僇:通「戮」。見:表被動。 [18]舍之:赦免了他。 [19]馬陵:當作馬陘,齊邑名。在今山東益都西南。 [20]謝:請罪。 [21]蕭桐叔子:蕭國君桐叔的女兒,即齊頃公之母。 [22]令齊東畝:使齊國田畝間的溝壟都改成東西向,以便於晉軍車馬向齊國進軍。 [23]其:表示反問的語氣詞。 [24]侵地:被侵之地。 [25]尊王晉景公:用朝見周王的禮儀朝見晉景公。 [26]弛苑囿:廢棄苑囿(令百姓耕種)。苑囿(you):種植花木、畜養禽獸以供王侯遊玩打獵的風景園林。 [27]薄:減輕。 [28]振孤問疾:救濟孤寡,慰問傷病者。振:同「賑」。 [29]虛積聚: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救濟百姓)。虛:空。此處用作使動詞。 [30]附:親附。

== 原文 ==  

靈公九年,晉欒書弒其君厲公。

十年,晉悼公伐齊,齊令公子光質晉[1]。

十九年,立子光為太子,高厚傅之,令會諸侯盟於鍾離[2]。

二十七年,晉使中行獻子伐齊。齊師敗,靈公走入臨菑。晏嬰止靈公[3],靈公弗從。曰:「君亦無勇矣!」晉兵遂圍臨菑,臨菑城守不敢出,晉焚郭中而去[4]。

二十八年,初,靈公取魯女[5],生子光,以為太子。仲姬,戎姬[6]。戎姬嬖[7],仲姬生子牙,屬之戎姬[8]。戎姬請以為太子,公許之。仲姬曰:「不可。光之立,列於諸侯矣,今無故廢之,君必悔之。」公曰:「在我耳。」遂東太子光[9],使高厚傅牙為太子。靈公疾,崔杼迎故太子光而立之,是為莊公。莊公殺戎姬。五月壬辰,靈公卒,莊公即位,執太子牙於勾竇之丘[10],殺之。八月,崔杼殺高厚。晉聞齊亂,伐齊,至高唐[11]。

莊公三年,晉大夫欒盈奔齊,莊公厚客待之。晏嬰、田文子諫[12],公弗聽。

四年,齊莊公使欒盈間入晉曲沃為內應[13],以兵隨之,上太行,入孟門[14]。 欒盈敗,齊兵還,取朝歌[15]。

六年,初,棠公妻好[16],棠公死,崔杼取之。莊公通之[17],數如崔氏[18],以崔杼之冠賜人。侍者曰:「不可。」崔杼怒,因其伐晉,欲與晉合謀襲齊,而不得間[19]。莊公嘗笞宦者賈舉[20],賈舉復侍,為崔杼間公以報怨[21]。五月,莒子朝齊,齊以甲戌饗之[22]。崔杼稱病不視事[23]。乙亥,公問崔杼病,遂從崔杼妻[24]。崔杼妻入室,與崔杼自閉戶不出。公擁柱而歌,宦者賈舉遮公從官而入[25],閉門,崔杼之徒持兵從中起。公登台而請解[26],不許;請盟[27],不許;請自殺於廟[28],不許。皆曰:「君之臣杼疾病[29],不能聽命。近於公宮[30]。陪臣爭趣有淫者[31],不知二命[32]。」公逾牆,射中公股,公反墜[33],遂弒之。晏嬰立崔杼門外,曰:「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34]。若為己死己亡,非其私昵[35],誰敢任之[36]!」門開而入,枕公屍而哭,三踴而出[37]。人謂崔杼:「必殺之。」崔杼曰:「民之望也[38],舍之得民[39]。」

丁丑[40],崔杼立莊公異母弟杵臼,是為景公。景公母,魯叔孫宣伯女也。景公立,以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41]。二相恐亂起,乃與國人盟曰:「不與崔、慶者死!」晏子仰天曰:「嬰所不(獲),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從[42]!」不肯盟。慶封欲殺晏子,崔杼曰:「忠臣也,舍之。」齊太史書曰[43]:「崔杼弒莊公」,崔杼殺之。 其弟復書,崔杼復殺之。少弟復書,崔杼乃舍之。

景公元年,初,崔杼生子成及彊,其母死,取東郭女[44],生明。東郭女使其前夫子無咎與其弟偃相崔氏[45]。成有罪,二相急治之,立明為太子。成請老於崔[46](杼),崔杼許之,二相弗聽,曰:「崔,宗邑[47],不可。」成、彊怒,告慶封。慶封與崔杼有郤[48],欲其敗也。成、彊殺無咎、偃於崔杼家,家皆奔亡。崔杼怒,無人,使一宦者御,見慶封。慶封曰:「請為子誅之。」使崔杼仇盧蒲嫳攻崔氏[49],殺成、彊,盡滅崔氏,崔杼婦自殺。崔杼毋歸[50],亦自殺。慶封為相國,專權。

三年十月,慶封出獵。初,慶封已殺崔杼,益驕,嗜酒好獵,不聽政令[51]。慶舍用政[52],已有內郤[53]。田文子謂桓子曰[54]:「亂將作。」田、鮑、高、欒氏相與謀慶氏。慶舍發甲圍慶封宮,四家徒共擊破之。慶封還,不得入,奔魯。齊人讓魯[55],封奔吳。吳與之朱方[56],聚其族而居之,富於在齊。其秋,齊人徙葬莊公,僇崔杼屍於市以說眾[57]。

段意

寫崔杼弒君,慶封亂國,齊王室日益衰落。齊頃公去世,靈公登位。後來崔杼乘靈公生病之機,迎立被靈公廢掉的太子光為國君,這就是齊莊公。莊公與崔杼之妻通姦,崔杼終於將莊公誘殺。擁立莊公異母弟杵臼為景公。崔杼、慶封為相國。慶封跟崔杼有嫌隙,便利用崔杼家內部矛盾毀敗其全家。慶封獨攬大權以後,更加驕傲,喝酒打獵,不理政事。田氏、鮑氏、高氏、欒氏四家利用慶氏父子矛盾,聯絡慶封之子慶舍以武力驅逐了慶封。

注釋

[1]質晉:到晉國作人質。質:作為抵押品的人或物。 [2]鍾離:古邑名。在今安徽鳳陽之東。 [3]晏嬰(?—前500年):字平仲。齊國名臣。 [4]郭:外城。 [5]取:同「娶」。 [6]仲姬,戎姬:意謂還有仲姬、戎姬。 [7]嬖(bi):受寵愛。 [8]屬(zhu)之:把他(公子牙)託付給。 [9]東:流放到齊國的東部邊境。方位名詞用作使動詞。 [10]勾竇之丘:即谷丘。山名。在今山東荷澤北。 [11]高唐:齊邑名。在今山東高唐東北。 [12]田文子:名須無,陳完曾孫。 [13]間入晉曲沃:秘密進入晉國的曲沃。《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載,晉嫁女於吳,齊莊公致送妾媵,用篷車載送欒盈及士混在妾媵隊中進入曲沃。曲沃:晉邑名。在今山西聞喜東北。或疑此曲沃當指今河南陝縣之曲沃鎮。 [14]孟門:山名。為晉國要隘。在今河南輝縣西。 [15]朝(zhao)歌:原為衛邑,後歸晉。在今河南淇縣。 [16]棠公妻:齊國棠邑(在今聊城西北)大夫的妻子,叫棠姜。是崔杼的家臣東郭偃的姐姐。 [17]通之:跟她通姦。 [18]如:到,往。 [19]間(jian):空隙,機會。 [20]笞:用鞭或杖打。 [21]間公:暗中窺探莊公尋找機會。 [22]饗(xiang):用酒食款待。 [23]視事:辦公。 [24]從:跟着。 [25]遮公從官:攔住莊公的隨從官員。 [26]解:和解。 [27]盟:定盟(自已不再亂來)。 [28]廟:祖廟。 [29]疾病:病重。 [30]近於公宮:意謂崔杼家鄰近齊宮,淫犯可能冒稱齊君。[31]爭趣有淫者:快去捉拿淫亂的人。爭趣,猶言踴躍捉拿。趣:通「趨」,奔向。 [32]不知二命:不知道其他命令。 [33]反墜:掉進牆內。反:通「返」。 [34]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君若為國事而死,臣子就應追隨而死;(君)若為國事而逃亡,臣子也就應跟隨他逃亡。 [35]私昵(ni):個人寵愛的小臣。 [36]誰敢任之:誰敢承擔這個。[37]三踴:三次往上跳。有表示痛定奮起的意思。 [38]民之望也:人民仰望的人。 [39]舍:放掉。 [40]丁丑:十九日。又,上文「乙亥」:十七日。 [41]慶封:齊國大夫。後為楚靈王所殺。 [42]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從:我所不同的是,只服從忠於君主、利於國家的人。「獲」字為衍文。 [43]太史書曰:太史寫道。太史:官名,三代為史官和歷官之長。 [44]東郭女:即棠姜,亦稱東郭姜。 [45]相:輔佐。[46]成請老於崔:崔成請求讓他終老於崔邑。崔邑是崔杼的封邑,在今山東濟陽東北。 [47]宗邑:宗廟所在的地方。 [48]郤(xi):通「隙」,嫌隙。 [49]盧蒲嫳(pie):齊大夫慶封的親信。 [50]毋歸:無家可歸。毋:通「無」。 [51]不聽政令:不治理政事。 [52]慶舍用政:慶封之子慶舍執掌政權。 [53]內郤:指慶封父子有嫌隙。 [54]桓子:田無宇,諡桓子。田文子之子。 [55]讓魯:譴責魯國。 [56]朱方:吳邑名。在今江蘇丹徒。 [57]僇崔杼屍於市以說眾:在街市上陳列、侮辱崔杼的屍體來取悅百姓。僇(lu):侮辱。說(yue):同「悅」。此處為使動用法,意謂使百姓高興。

== 原文 ==  

九年,景公使晏嬰之晉[1],與叔向私語曰[2]:「齊政卒歸田氏。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3],有德於民,民愛之。」

十二年,景公如晉,見平公[4],欲與伐燕。

十八年,公復如晉,見昭公[5]。

二十六年,獵魯郊,因入魯,與晏嬰俱問魯禮。

三十一年,魯昭公辟季氏難[6],奔齊。齊欲以千社封之[7],子家止昭公[8],昭公乃請齊伐魯,取鄆以居昭公[9]。

三十二年,彗星見[10]。景公坐柏寢[11],嘆曰:「堂堂,誰有此乎[12]?」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諛甚。」景公曰:「彗星出東北,當齊分野[13],寡人以為憂。」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賦斂如弗得[14],刑罰恐弗勝,茀星將出[15],彗星何懼乎?」公曰:「可禳否[16]?」晏子曰:「使神可祝而來[17],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是時景公好治宮室[18],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故晏子以此諫之。

四十二年,吳王闔閭伐楚,入郢[19]。

四十七年,魯陽虎攻其君[20],不勝,奔齊,請齊伐魯。鮑子諫景公[21],乃囚陽虎。陽虎得亡,奔晉。

四十八年,與魯定公好會夾谷[22]。犁鉏曰[23]:「孔丘知禮而怯,請令萊人為樂[24],因執魯君,可得志。」景公害孔丘相魯[25],懼其霸,故從犁鉏之計。方會,進萊樂,孔子歷階上[26],使有司執萊人斬之[27],以禮讓景公[28]。景公慚,乃歸魯侵地以謝,而罷去[29]。是歲,晏嬰卒。

五十五年,范、中行反其君於晉[30],晉攻之急,來請粟。田乞欲為亂[31],樹黨於逆臣,說景公曰[32]:「范、中行數有德於齊,不可不救。」乃使乞救而輸之粟。

段意

寫齊景公之世,齊王室已現敗亡之兆:景公奢侈淫逸,厚賦重刑,天下百姓愁苦怨恨,大臣們對景公阿諛奉承。晏嬰已預料到齊國政權最終將歸于田氏,勸諫景公不要對百姓過於苛酷,否則將敗亡。晏嬰去世以後,田乞為作亂謀位而結交晉國叛臣樹立私黨。

注釋

[1]之:往,到。 [2]叔向:晉國大夫,即羊舌肸(xi)。 [3]以公權私:假公濟私。謂田氏借公事樹私恩,如向百姓收賦稅用小斗,私家貸給百姓糧食則用大斗之類。 [4]平公:晉國君。前557年—前532年在位。 [5]昭公:晉國君。前531年—前526年在位。 [6]辟(bi):通「避」。 [7]社:古代地方基層行政單位。二十五家為一社。千社為二萬五千家。 [8]子家:魯國公族,隨同昭公出奔。 [9]鄆(yun):魯邑名。在今山東鄆城東。 [10]見(xian):同「現」。 [11]柏寢:台名。在今山東廣饒東北。 [12]堂堂,誰有此乎:多麼富麗堂皇!什麼人會占有這裡呢? [13]分野:古代把十二星次或二十八宿的位置跟地上州、國的位置相對應。就天文說,稱為分星;就地上說,稱為分野。 [14]賦斂如弗得:意謂收賦稅就如同再也得不到似的。 [15]茀(pei)星:即孛星。彗星的一種,舊說是侵害主星的妖星,比其他彗星更不祥。 [16]禳(rang):祭禱消災。[17]使:如果。 [18]治:修建。 [19]郢(ying):楚都城。在今湖北江陵東北。按郢原在今江陵西北紀南城,楚平王遷至今江陵東北。 [20]陽虎:一作陽貨。魯國季孫氏的家臣。 [21]鮑子:鮑國,諡文子。齊大臣。他是鮑叔牙的曾孫。 [22]好會:友好的會晤。夾谷:在齊魯界上齊境內,即今山東萊蕪東南之夾谷峪。 [23]犁鉏:齊國大夫。 [24]萊人:齊所滅東萊之人。[25]害:害怕。 [26]歷階:一腳踏一級台階急上。據當時禮制,每上一台階須兩腳並立後再上一級,因情況緊急孔子就一腳一級而上。階:台階。 [27]有司: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於是稱官吏為有司。 [28]讓:責備。 [29]謝:認錯,道歉。罷去:結束(會晤)離去。 [30]范:晉國大夫范吉射。中行:晉國大夫中行寅。 [31]田乞:齊國大臣,田無宇之子。 [32]說(shui):勸說。

== 原文 ==  

五十八年夏,景公夫人燕姬適子死[1]。景公寵妾芮姬生子荼,荼少,其母賤[2],無行[3]。諸大夫恐其為嗣[4],乃言願擇諸子長賢者為太子[5]。景公老,惡言嗣事,又愛荼母,欲立之,憚發之口[6],乃謂諸大夫曰:「為樂耳[7],國何患無君乎?」秋,景公病,命國惠子、高昭子立少子荼為太子[8],逐群公子,遷之萊。景公卒,太子荼立,是為晏孺子。冬,未葬,而群公子畏誅,皆出亡。荼諸異母兄公子壽、駒、黔奔衛,公子駔、陽生奔魯[9]。萊人歌之曰:「景公死乎弗與埋[10],三軍事乎弗與謀[11],師乎師乎[12],胡黨之乎[13]?」

晏孺子元年春,田乞偽事高、國者[14],每朝,乞驂乘,言曰:「子得君[15],大夫皆自危,欲謀作亂。」又謂諸大夫曰:「高昭子可畏,及未發[16],先之。」大夫從之。六月,田乞、鮑牧乃與大夫以兵入公宮[17],攻高昭子。昭子聞之,與國惠子救公。公師敗,田乞之徒追之,國惠子奔莒,遂反殺高昭子。晏圉奔魯[18]。八月,齊秉意茲、田乞敗二相,乃使人之魯召公子陽生。陽生至齊,私匿田乞家[19]。十月戊子,田乞請諸大夫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20],幸來會飲。」會飲,田乞盛陽生橐中[21],置坐中央,發橐出陽生[22],曰:「此乃齊君矣!」大夫皆伏謁[23]。將與大夫盟而立之,鮑牧醉,乞誣大夫曰[24]:「吾與鮑牧謀共立陽生。」鮑牧怒曰:「子忘景公之命乎?」諸大夫相視欲悔,陽生前頓首曰:「可則立之,否則已。」鮑牧恐禍起,乃復曰:「皆景公子也,何為不可!」乃與盟,立陽生,是為悼公。悼公入宮,使人遷晏孺子於駘[25],殺之幕下[26],而逐孺子母芮子。芮子故賤而孺子少[27],故無權,國人輕之。

悼公元年,齊伐魯,取歡、闡[28]。初,陽生亡在魯,季康子以其妹妻之[29]。及歸即位,使迎之。季姬與季魴侯通[30],言其情,魯弗敢與[31],故齊伐魯,竟迎季姬。季姬嬖,齊復歸魯侵地[32]。

鮑子與悼公有郤,不善[33]。

四年,吳、魯伐齊南方。鮑子弒悼公,赴於吳[34]。吳王夫差哭於軍門外三日,將從海入討齊。齊人敗之,吳師乃去。晉趙鞅伐齊,至賴[35]而去。齊人共立悼公子壬,是為簡公。

段意

景公死前命令國惠子、高昭子立小兒子荼作太子。太子荼繼位為「晏孺子」,眾公子避禍出逃。田乞聯合眾大夫打敗了國、高,擁立公子陽生為悼公。悼公派人殺死已失勢的晏孺子。鮑子因與悼公有嫌隙,殺死了悼公,並引吳王夫差攻打齊國。齊國人打敗了吳軍,擁立悼公之子壬為簡公。

注釋

[1]適(di):通「嫡」。 [2]賤:地位低下,卑賤。 [3]無行:品行不好。 [4]嗣:繼承人。 [5]諸子長賢者:眾子中年長的賢能的。 [6]憚:怕。 [7]為樂耳:作樂吧。 [8]國惠子:國夏,諡惠子。高昭子:高張,諡昭子。國、高都是齊卿。 [9]駔:讀zang。 [10]弗與埋:不能夠參加喪葬。 [11]弗與謀:不能夠參與商量。 [12]師:眾人。指眾公子的部下。 [13]胡黨之:到哪裡去。胡:何,哪。黨:處所。 [14]偽事:假裝服從。 [15]得君:得到國君的寵信。 [16]發:發動。 [17]鮑牧:齊國大夫。 [18]晏圉:晏嬰之子。 [19]私匿:暗中隱藏。 [20]常之母:田乞指他的妻子。常,田常,田乞的兒子。有魚菽之祭:主持菲薄的祭禮(為其子田常祈福)。魚菽:客套語,言祭品只有魚和豆。 [21]盛陽生橐(tuo)中:把公子陽生裝在一個袋子裡。橐:口袋。 [22]發:打開。 [23]伏謁:跪拜謁見。 [24]誣:欺騙。 [25]駘(tai):齊邑名。在今山東臨朐。 [26]殺之幕下:在途中臨時設置的帳幕內把晏孺子殺死。 [27]故:原來,本來。 [28]歡:魯邑名。在今山東泰安西南。闡:魯邑名。在今山東東平之東。 [29]妻(qi):嫁給。 [30]季魴侯:季康子的叔父,亦即齊悼公妻季姬之叔。 [31]弗敢與:此言不敢把她(季姬)送回齊國。 [32]復歸魯侵地:又歸還了所侵占魯國的地方。 [33]不善:不友好。 [34]赴:通「訃」,告喪。 [35]賴:齊邑名。在今山東章丘西北。

== 原文 ==  

簡公四年春,初,簡公與父陽生俱在魯也,監止有寵焉[1]。及即位,使為政[2]。田成子憚之,驟顧於朝[3]。御鞅言簡公曰[4]:「田、監不可並也[5],君其擇焉。」弗聽。子我夕[6],田逆殺人[7],逢之,遂捕以入。田氏方睦[8],使囚病而遺守囚者酒[9],醉而殺守者,得亡。子我盟諸田於陳宗[10]。初,田豹欲為子我臣[11],使公孫言豹[12],豹有喪而止。後卒以為臣[13],幸於子我[14]。子我謂曰:「吾盡逐田氏而立女[15],可乎?」對曰:「我遠田氏矣[16]。且其違者不過數人,何盡逐焉!」 遂告田氏。子行曰:「彼得君[17],弗先,必禍子[18]。」子行舍於公宮[19]。

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乘如公[20]。子我在幄[21],出迎之,遂入,閉門。宦者御之[22],子行殺宦者。公與婦人飲酒於檀台[23],成子遷諸寢[24]。公執戈將擊之,太史子餘曰[25]:「非不利也,將除害也。」成子出舍於庫[26],聞公猶怒,將出[27],曰:「何所無君!」子行拔劍曰:「需,事之賊也[28]。誰非田宗?所不殺子者有如田宗[29]。」乃止。子我歸,屬徒攻闈與大門[30],皆弗勝,乃出。田氏追之。豐丘[31]人執[32]子我以告,殺之郭關[33]。成子將殺大陸子方[34],田逆請而免之。以公命取車於道,出雍門[35]。田豹與之車,弗受,曰:「逆為余請豹與余車,余有私焉[36]。事子我而有私於其仇,何以見魯、衛之士?」

庚辰,田常執簡公於俆州[37]。公曰:「余早從御鞅言,不及此。」甲午,田常弒簡公於俆州。田常乃立簡公弟驁,是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相之,專齊之政,割齊安平[38]以東為田氏封邑。

段意

田乞的兒子田成子(田常)得知齊簡公寵信的子我(監止)打算把田氏當權者全趕走,決定先發制人。田氏兄弟攻入簡公宮中,子我集合其黨徒攻打宮門失敗了,終於被田氏追殺。田常在俆州捉住逃跑的齊簡公,殺了他,立其弟驁為平公。田常專攬了齊國的政權。

注釋

[1]監止:字子我。 [2]使為政:簡公登位之後,讓他管理國政。 [3]驟顧於朝:在朝堂上,田成子頻頻顧視監止,表現出不安之狀。驟:屢次。 [4]御鞅:主管駕駛簡公車馬的官員田鞅。田鞅,齊國大夫,田常之侄。 [5]田、監不可並:田、監不可同時任用。 [6]夕:原指晚間上朝之時。這裡用如動詞,謂晚間上朝。 [7]田逆:即下文的「子行」。田氏族人。 [8]方睦:正親睦。 [9]使囚病:讓囚犯田逆假裝有病。 [10]陳宗:陳氏(即田氏)的宗廟。 [11]田豹:田氏族人。 [12]言:介紹,推薦。 [13]卒:終於。 [14]幸:受寵幸。 [15]女:同「汝」,你。 [16]遠:疏遠。指遠房。 [17]彼得君:他得到君主的寵信。彼:指監止。 [18]弗先,必禍子:我們不先下手,必定會害您。 [19]子行舍於公宮:田逆(字子行)住進宮中,預為內應。 [20]四乘(sheng):乘坐四輛車。四馬一車為一乘。如公:到簡公那裡去。 [21]幄:帳幕。聽政之處。 [22]宦者:齊簡公的宦官。 [23]檀台:齊宮中台名。 [24]遷諸寢:逼他移到後殿去。諸:之於。寢:後殿。 [25]太史子餘:齊國大夫,黨于田氏。 [26]出舍於庫:出離正宮,在儲藏軍械的武庫停留。舍:停留。 [27]出:出奔,逃亡。 [28]需,事之賊也:遲疑,是辦事的禍害。[29]所不殺子者有如田宗:此句意謂我如果不殺死您,有田氏祖宗為見證(我將受到祖先的懲罰)。所:假設連詞,如果。表示發誓的語句中常有這種用法。 [30]屬徒:帶領黨徒。闈:宮中小門。 [31]豐丘:田氏封邑。 [32]執:捉住。 [33]郭關:關名。在今山東聊城東北。 [34]大陸子方:齊大夫東郭賈,子我黨徒。 [35]雍門:齊都北門。 [36]余有私焉:意謂那就是我跟你們有勾結。 [37]俆(shu)州:《左傳》作舒州。在今山東棗莊市薛城區。 [38]安平:齊邑名。在齊都臨淄以東。

== 原文 ==  

平公八年,越滅吳。二十五年卒,子宣公積立。

宣公五十一年卒,子康公貸立。田會反廩丘[1]。

康公二年,韓、魏、趙始列為諸侯。十九年,田常曾孫田和始為諸侯,遷康公海濱。

二十六年,康公卒,呂氏遂絕其祀[2]。田氏卒有齊國[3]。為齊威王,強於天下[4]。

段意

齊平公死後,齊宣公、齊康公相繼登位。康公十九年,田常的曾孫田和開始列為諸侯,把康公貶到海濱。七年以後,康公死去,呂氏就斷絕了宗祀。田氏終於取代呂氏而統治齊國。至齊威王,田齊稱雄於天下。

注釋

[1]田會:齊國大夫。後投趙國。廩丘:齊邑名。在今河南范縣東南。 [2]遂絕其祀:繼絕了宗祀。意謂康公一死,呂氏自齊太公受封執掌了共660餘年之久的天下滅亡了。 [3]有:占有,統治。 [4]強於天下:在天下稱雄。

== 原文 ==  

太史公曰:吾適齊,自泰山屬之琅邪[1],北被于海[2],膏壤二千里[3],其民闊達多匿知[4],其天性也[5]。以太公之聖,建國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為諸侯會盟,稱伯,不亦宜乎[6]?洋洋[7]哉,固大國之風也[8]!

段意

司馬遷在篇末的論贊中述及他親臨齊國故地考察,讚嘆齊地山河之壯美;認為那裡的百姓有胸懷開闊、智慧深沉的天性。並滿懷深情和寓意地指出,靠太公的聖明奠定國家基業,像桓公那樣修行國政號令天下,建成強盛的國家,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注釋

[1]屬(zhu)之:一直到。屬:連接。琅邪(lang ya):也作琅玡、琅琊。山名,在今山東膠南以南。 [2]被:及,到達。 [3]膏壤:肥沃的土地。 [4]闊達:胸懷開闊。匿知:智慧深沉。匿:隱藏。知:同「智」。 [5]天性:自然性情。 [6]不亦宜乎:不也是應當的嗎? [7]洋洋:廣大寬宏的樣子。 [8]固:誠然。風:風度,氣象。[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