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博古直五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博古直五首》是宋代蒲壽宬的作品之一。

詩詞原文

聖門藹徒眾,幾人得稱賢。 美哉全玉人,履行師淵騫。 寒日辟蘆絮,飢倚負郭田。 所樂者何事,至道森乎前。 豈必挾日月,地行即飛仙。 刀圭儻可覓,何處今赤泉。

少壯能幾時,轉盼成白首。 俯仰百年中,蠅營復狗苟。 規規一世士,禮法自繩糾。 不趁蟻磨旋,空嗟兔株守。 杞菊為餱糧,雲山作賓友。 空泥堅白鳴,夷惠徒可否。

涉世思夷塗,理生有常道。 抱甕灌我園,充盤戒鄰棗。 秋色何蒼然,惕焉履霜早。 偉哉騎鯨人,期茲浣花老。 渺渺無窮門,何由拾瑤草。 惟愛柴桑翁,稱心固雲好。

迂疏我何有,然諾君不輕。 卓爾異眾嗜,矧茲藹文鳴。 面壁愧空腹,伐木思友生。 方當與世混,疇能別涇清。 奚因一簪盍,使此雙眼明。 欲引萬古脈,賴君辨豨苓。

曠茲歷億劫,矧此浮雲身。 桑樞弗言病,駟馬休笑貧。 棲棲魯中叟,救世誠艱辛。 鳥獸豈同群,由也徒問津。 人世彈指頃,滄海三揚塵。 揚塵不可詰,濟川豈無人。

個人簡介

蒲壽宬,字鏡泉,號心泉,福建泉州人。回族,祖籍阿拉伯,信奉伊斯蘭教,其先祖於南宋初徙居廣州,後定居泉州。蒲壽宬在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出任梅州知州。明代郭棐《粵大記》卷一○記載:「蒲壽宬,咸淳七年知梅州,性儉約,於民一毫無所取。」他愛護百姓,勤於政事,曾勸農,作詩贈程鄉縣令趙委順,以古代七位人格高尚的賢人來共勉。他汲兩瓶曾井水,放置在案右以自警,並建亭於井上。曾井為五代後漢程鄉縣令曾芳所鑿,投藥井內,以預防瘴癘,民受其惠。時人楊圭進士題其亭曰:「曾氏井泉千古冽,蒲侯心地一般清。」咸淳十年,蒲壽宬秩滿,被宋廷詔任吉州知州,他見南宋氣數已盡,不赴任而返回泉州,隱居法石山。


元末明初張以寧在為蒲壽宬之孫蒲仲昭所作的《蒲仲昭詩序》中說:「蒲為泉故家,自其祖心泉公已以故梅州守察宋國危,遂隱身不出,讀書泉上,遺詩若干卷。」入元後,蒲壽宬「不臣二姓」,是一位具有高尚節操的南宋遺民。他也是一位受儒家文化薰陶很深、漢化程度很高的文人,能詩而被時賢推重,著有《心泉學詩稿》,現存六卷,收錄於《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其詩曰:「今觀其詩, 頗有沖澹閒遠之致, 在宋元之際, 猶屬雅音。」[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