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悲傷逆流成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悲傷逆流成河》是郭敬明所著長篇小說,於2006年11月起在《最小說》上連載,2007年5月首度出版。

作品講述上海弄堂里一起長大的易遙、齊銘在校園內外糾葛的成長故事。小說語言細膩,格調深沉冷靜,較作者以往作品風格有極為明顯的轉變,被視為其現實主義的轉型之作,上市十天平裝版銷量便突破一百萬冊。

作者

郭敬明

內容簡介

上海弄堂中的少女易遙在17歲時愛上不良少年後意外懷孕,和她毗鄰而居的齊銘則生活在完全不一樣的世界裡--老師的寵兒,父母的掌中寶。兩人之間產生了某種介於愛情和友情之間、或者說是凌駕於愛情與友誼之上的微妙情感。易遙找到僻巷裡的一家簡陋診所想偷偷地做流產手術,心生後悔的易遙在逃跑時不巧被唐小米看見,從此易遙在唐小米的打壓下,成了校園裡的"另類"。

直到顧森湘和顧森西姐弟倆的介入,讓易遙和齊銘的關係發生了變化。齊銘和顧森湘偷偷相愛,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顧森西對易遙產生了好感,而易遙在對齊銘的失望中也接受了顧森西的感情。但是在兩對四個少男少女之間,愛情、嫉妒、仇恨、偏見、誤解這些糾結不清的欲望像茂盛的野草一樣在他們心裡瘋長着。最終因為一個陌生電話引起的事端.導致顧森湘受辱割腕,而易遙因為受不了齊銘和顧森西對她的誤會而跳樓自殺。面對接二連三的慘劇,絕望的齊銘也開煤氣自殺。

人物介紹

易遙,從小父母離異,父親再婚,而易遙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母親林鳳華因生活所迫,淪為暗娼,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着貧窮的生活。在這樣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中,每天籠罩着少女易遙的是哭泣、呻吟、咒罵、貧困、絕望交織的噩夢般的生活。最後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她不惜縱身一躍。用自己18歲的生命來抗爭。

齊銘,家境殷實,家庭和睦,父母從小對他疼愛有加。齊銘聰慧、勤奮、乖巧、俊秀,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鄰里眼中的優秀孩子,無數少女愛慕的男生。他與易遙有一種臨界於愛情與友情的情感,但仍舊選擇了顧森湘,又因為誤會導致易遙的自殺。

顧森西,轉學到易遙學校的學生,成績較差,但長相英俊很討女生喜歡,對易遙有好感。

顧森湘,顧森西的姐姐,成績優異,相貌出眾,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齊銘的女朋友。因為易遙無心轉發的短信而導致顧森湘遭人凌辱,割腕自殺。

唐小米,長相甜美,在班裡拉幫結派,她暗戀齊銘因此處處針對易遙,糾結人馬毆打易遙導致其流產後大出血,顧森湘自殺事件背後的始作俑者。

創作背景

郭敬明在該書後記中談到,自己一開始並沒有想過要寫《悲傷逆流成河》這樣的題材,那時正逢雜誌《最小說》創立,他便在編輯的說服下打算寫個上中下回的短篇小說連載,於是就抱着這樣的心情,開始了《悲傷逆流成河》的創作。結果沒想到創作中根本停不下來,故事越來越多,而他也越來越沉浸在這種和以前風格完全不一樣的創作狀態里,直到寫完這部長篇小說。

作品鑑賞

《悲傷逆流成河》以憂傷筆調講述了四個中學生的青春故事,故事背景是現代化的大都市上海,核心人物是易遙和齊銘,主要場景在上海某中學,以及主人公所生活的一條普通的上海弄堂之間展開。書中幾個中學生組成的少男少女的世界,是一個封閉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青春像野草般瘋長。迅速成長的青春就像一個怪獸,成了少男少女們自己也無法把握的東西。

他們無法克制自己萌動的愛,無法抵禦禁果的誘惑,也無法克制自己內心的惡,一切都肆意地爆發着。但他們的世界是孤立無援的,他們的青春是殘酷的。心中的怪獸有時候會張開血盆大口吞噬事物。 郭敬明把成年人的世界隔絕在外,從青少年世界的窗口望過去,那是一個對立的世界,也是一個陌生的、冷漠的世界。無論是易遙母親的絕望,還是齊銘母親的勢利虛偽,又或是班上同學的冷漠,這幾個青少年全然感受不到來自成人世界的理解、援助和愛。無論是易遙、齊銘居住的弄堂,還是學校,都是令他們時時刻刻感到窒息,時時刻刻想要逃離的地方。最後,在三個花季少男少女相繼的死亡中,小說拉下了帷幕。

小說單從結局來看,的確非常離奇也不同尋常,但如果循着每個人物短暫的人生足跡,就會發現導致他們悲劇的環境、人和事以及行為因素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小說中易遙的家庭是破碎而不幸的,她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她的母親更把人生失敗的原因歸結到易遙身上,帶給她的不僅是無盡的怨恨、打罵,也是易遙悲劇的前兆。齊銘的家庭看似幸福,但他的母親是一個勢利小人,她的所作所為經常讓齊銘感到羞愧、屈辱,她"愛"兒子的方式在齊銘心裡經常激起反感的情緒。他們的學校是一個刻板、陰冷的地方。面對發生在學生互相之間的衝突,沒有任何老師的介入干預,更沒有關心、幫助與引導。

藝術特色

小說的環境在人物悲劇中有重要作用。易遙居住的弄堂是個流言蜚語、造謠中傷等毒菌滋生的小市民社會。在這個環境裡作者寫出了那種惡俗對青少年的毒害,讓讀者感覺不到一絲一毫的鄰里溫情。從中可以看出郭敬明對底層市民社會的洞察和批判,也看出他對人性的一種冷酷觀察。而易遙的班級里,唐小米所代表的是另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裡,作者寫到了青少年在年輕的心靈里衍生出的人性之惡,她們之間會因為嫉妒而去仇恨、中傷別人,甚至不擇手段地攻擊、傷害別人。而教師群體的形象是機械、空洞、蒼白的,易遙在遭遇到人生中毀滅性的打擊的時候,得不到一絲一毫來自老師的援助。愛的缺失、教育的缺失,都是直接造成人物命運悲劇性結局的原因。當然,郭敬明的視野和情感決定了他只能站在和中學生一樣的立場和角度去描寫。

在《悲傷逆流成河》中,郭敬明常使用短促的句子和分行結構來暗喻情緒的變化。回溯作品的開端,讀者就會發現,作者試圖以一種充滿暗喻色彩的氛圍來表達某種曖昧不明的情緒:"弄堂里瀰漫起來的晨霧,被漸漸亮起來的燈光照射出一團一團黃暈來。"故事的主人公就在這樣的霧氣中走出來。在整部作品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粗看很容易被認為是筆調的"明媚的哀傷",但實際上,這是一種以"景"托"事",以"事"喻"情"的手法,藉助大量情緒化的"景觀"氛圍供托出"悲傷"的先兆。 [1]

作品評價

一是沒有想到他清新引人的文字,不僅沒有絲毫的減退成色,而且含帶了不少散文的韻致和詩的氣度,使得作品的文學品味更為濃郁。二是沒有想到作品裡的故事是如此的沉重,人物是如此的無告,在直面學生生態現狀的淋漓敘事中,一種叫做責任感的東西撲面而來。從這部小說里,可以讀到郭敬明為學生弱者代言的平民姿態,也可以讀到他對於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家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諸種不諧之音的捕捉,揭示與批判使得作品散發出濃重的"審父"或"審母"意識。--學者白燁

全書一開場浮現於鏡頭裡的上海弄堂,生動到幾乎能讓讀者踏走到其間,而兩側分辨傳來截然不同的聲音,粗鄙的對罵和破罐破摔後絕望的哭泣,讓另一旁如煦的關照聲顯得如此無稽。--作家落落

作者簡介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於四川自貢,中國作家、導演、編劇、《最小說》雜誌主編。已出版作品:《幻城》、《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系列、《爵跡》系列等。導演作品:《小時代》系列、《爵跡》系列。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