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晚鐘》,抗戰名片。
導演
吳子牛
主演
周琦 葛亞明 孫敏 叢培培 陶澤如 劉若鐳 葉楠秋
曾獲獎項
1989 年獲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陶澤如)、最佳男配角獎(孫敏)、最佳攝影獎,第 三十九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1990年獲哥倫比亞第七屆波哥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
劇情簡介
1945年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在中國北方一座日軍兵營里,一排排日軍士兵雙膝跪地,身上澆滿汽油,於機槍聲中集體自焚。八路軍某排排長帶領四名戰士奉命在戰場上掩埋戰友的遺體,同時也將日軍屍體集中埋葬 。後在一個破廟裡,他們發現一個餓昏的日本兵,並得知不遠的山洞裡還有守備秘密軍火庫的日軍三十二人, 因斷糧多日,已瀕臨死亡。
排長率戰士們包圍了山洞,命日本兵喊話。一批形同餓殍的日軍士兵在軍曹率領下搖搖晃晃走出來。八路軍戰士拿出身邊的全部食物,日本兵狼吞虎咽搶吃起來。 突然,一名骨瘦如柴的中國女勞工踉蹌着衝出洞口,遭到躲在洞裡的日軍中尉的槍擊。排長奮不顧身地將她救下,她在奄奄一息中揭露日軍擄去勞工四人,一人已遭慘害分食 ,言畢即死去。排長嚴厲命令日軍交 出中國人,並繳械投降。
日軍中尉被迫交出瀕臨死亡的兩名中國人後,命令全體日軍集體自殺。次日,日軍中尉帶領日軍集合在洞口,同時暗中安排軍曹留在洞內引爆軍火。軍曹在生死關頭因精神崩潰而發瘋,走出山洞 ,嘻笑而去。中尉無奈,當場切腹自殺,其餘日軍放下武器投降。 秘密軍火庫終被炸毀。在晚鐘聲里,一個老農揮動利斧,奮力砍斷了日軍炮樓的木樁,炮樓轟然倒塌。
主創介紹
吳子牛
吳子牛中國內地影視男導演。四川樂山人。1969年中學畢業後在川南下鄉插隊,1971年入樂山地區文藝學校,後進入樂山文工團話劇隊。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82年畢業後任瀟湘電影製片廠導演。吳子牛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嗜血導演」之稱。
處女作《候補隊員》曾獲1983年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太平洋基多國際電影節兒童電影大獎、第一屆國際青年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喋血黑谷》被評為1984年新時期十年優秀影片,創當年大陸電影最高票房;《最後一個冬日》作為1986年第二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競賽作品;《晚鐘》(兼編劇)獲1988年第三十九屆柏林電影節故事片銀熊獎,第七屆波哥大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音響三項獎,第9屆「金雞獎」最佳導演、攝影、男主角、男配角四項;《歡樂英雄》獲1988年第九屆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獎;《陰陽界》獲1989年政府獎、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大磨坊》1990(兼編劇)曾為第四十屆柏林電影節參賽作品;《太陽山》參加1991年第2屆日本環太平洋電影節;《火狐》(兼編劇)獲1994年第四十四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最佳推薦獎、法國蒙特彼埃電影節金熊貓大獎。除了導演上的成就以外,他還撰寫過若干劇本、小說,拍過包括《天下糧倉》在內的幾十部(集)電視劇。2004年底,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聯邦廣場舉辦了以「戰爭與和平」為主題的個人影展,這是第一次有中國導演在澳大利亞舉辦個人影展。
陶澤如
中國影視男演員。生於江蘇南京。1973年江蘇洪澤縣岔河中學畢業後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戲劇系話劇表演專業學習。1977年任南京市話劇團演員。1983年開始從影,處女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首部產生重要影響的作品《一個和八個》 。其後參加拍攝了《陳賡蒙難》 、《陳賡脫險》、《索倫河谷的槍聲》、《最後一個冬日》、《晚鐘》、《我的九月》、《米》、《紅色戀人》等影片的拍攝,因主演《歡樂英雄》和《陰陽界》兩片榮獲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1988年在王進執導的電影《寡婦村》中飾四德。同年在吳子牛執導的電影《歡樂英雄》、《陰陽界》中飾蔡老六,榮獲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此後三年,他在電影《我的九月》(1990年)中飾父親, 《太陽山》中飾阿祥《大磨坊》中飾惡霸。1992年主演電影《遠山情》、《烈火恩怨》,1994年主演電影《紅塵》、飾德子。同時,他還主演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電視劇作品,如《夢斷情樓》、《天網》、《黑洞》等,其中因《天網》獲第16屆優秀電視劇「飛天獎」最佳男主角獎。 [1]
影視評價
《晚鐘》的敘事文本帶有傳奇色彩。影片中的這一場景無疑能引起人們的深切關註:在親歷了八年戰火而劫後餘生的這兩支隊伍奇蹟般地在這一狹 小空間中不期而遇,一方是為數 5 人、以某排長為首的八路軍打掃戰場小分 隊,另一方是為數 30 多人,與外界隔絕多時且因糧食斷絕瀕臨死亡的日軍後 勤部隊(守彈藥庫)。他們可說是狹路相逢的冤家。這5 名八路軍戰士與日本侵略者均有血海深仇。其時的特定情境是,當他們發現這伙民族敵人時, 日本天皇已宣布投降,死神陰影已開始籠罩這支殘存的日軍。在這種情況下兩軍對峙,當如何把握?不妨這麼說,選擇這樣一個特定的中心事件作為藝 術表現的重點,不但需要才氣,也還需要勇氣,尤其是對於像子牛這樣在此 類題材中「栽」過一回的導演來說,更是如此。
在這樣的時刻,生與死往往 取決於一念之差,也正是在這樣的時刻,人的本性最能夠展露無遺。我們且 看子牛是如何在事件發展的進程中溶注他的審美把握的:在這一過程中,以 排長為代表的八路軍戰士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他們最終實現了人格和生命的 升華;而對於另一方來說,作者先是表現他們的求生本能,繼則揭示他們那 被扭曲的人性以及人性的異化(吃人肉、獸性),最後又在戲劇衝突達到高 潮時讓他們的人性還原(通過歌曲「荒城之月」那一組疊化鏡頭出現),並 以此為他們的被感化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據。當然,這只是敘事的表層結構, 它的內蘊是寄寓作者對這場毀滅生靈、扭曲人性的日本侵略戰爭的厭惡,以 及站在今人的高度回思那一段歷史。
作者的這樣處理是否有悖於情理?其審美把握是否具有積極意義和認識 價值?有關《晚》片的爭論,風波延續了三年之久,且至今未了。可以看得出,正是因之於《晚》片引起的聚訟紛紜,使子牛在題材選擇上更偏向於現 實可行性。
當以排長(《晚鐘》)為代表的八路軍戰士與民族敵人相遇的時候,復仇的慾念與理智的聲音使他們的生命面臨嚴峻的考驗類 似這樣的生命體驗在子牛的作品中處處可見,這個生命體驗的焦點往往又集中表現於決定生死存亡的嚴峻時刻。以上引的幾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子牛在構築了特定的環境以後,仍將藝術視點繼續聚焦,最後定格於生與死的臨界點上,在這一莊嚴時刻,他又把他心目中的「英雄」的內心世界加以放大, 由此揭示其豐富性和複雜性(主要是通過人物行為或動作加以體現)。這是子牛把握人物與環境關係的特點。從創作手法上來說,這一特點雖明顯地帶有傳統的印跡,但又有他自己的卓越建樹。在這一方面,又可看出子牛與他同時代藝術家的不同之處。
吳子牛熱衷於表現在傳統的文化重負擠壓下的芸芸眾生;至於子牛的同代人陳凱歌,則更注重於通過人物與環境關係的構劃, 從中發掘出文化意蘊。子牛的不同點在於,在他的影像世界中人物活動的環境,幾乎沒有鶯歌燕舞式的祥和的牧歌氛圍,與此相反的是,這些人物的生命存在都處於一種或表現為明顯的窘迫,或表現為潛在的威脅之中,到這種威脅明朗化、白熱化的時候,他便用他那冷峻的藝術洞察力去透視這各色人等的性靈。恐怕正是因為這樣,他選擇了戰爭題材為表現重點。「戰爭是人生的一片生死場,那裡集中了人所具有的一切。」他雄心勃勃地要表現出「這 一切」。不信且看:王朝宗便是在經歷了那一次生與死的嚴峻考驗後,獲得 了鳳凰涅槃式的再生;在死神扣擊生命意識之門的關鍵時刻,日軍中尉和軍 曹(《晚鐘》)或發生了精神裂變,或成為武士道文化的犧牲品;至於蔡老 六,他則在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只因一念之差而身首異處——可在這一 「念」之中卻透射出了多麼絢麗的人性光彩!還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物 心理狀態的變化既留下大環境影響的痕跡,又可看出小環境制約的因素。
毫無疑問,活躍於子牛的這部作品中的各色人物都是些食人間煙火的具有七情六慾的凡人。從他們的生存狀態和行為方式方面來剖析,他們大抵 上屬於這幾種類型:理智與情感的衝突;善惡的轉化且多半是前者占上風; 人性的扭曲與矯正等等。子牛把這一切揭示出來的目的恐怕還在於反思人類 歷史中的一個特殊現象——不同形態、不同性質的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負值 效應,以及由戰爭所惡化的生存環境給人性造成的畸變,還有它所產生的正值效應:戰爭也錘鍊了人,尤其是能重鑄人的品格。
獲獎情況
1989年電影《晚鐘》第九屆金雞獎最佳導演:吳子牛
1989年電影《晚鐘》第九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陶澤如
1989年電影《晚鐘》第九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孫敏
1989年電影《晚鐘》第九屆金雞獎最佳攝影:侯詠
1989年,第三十九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吳子牛《晚鐘》
1990年,哥倫比亞第七屆波哥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音響效果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