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漫成一首》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漫成一首》唐朝·杜甫

《漫成一首》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搜狐

[1] 《漫成一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流寓巴蜀時期所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寫夜泊江邊之景。第一句寫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寫舟中檣竿上掛着照夜的風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沖淡而柔和;第三句寫到江岸上屈身而眠的白鷺,突出環境的幽靜;第四句寫船尾魚兒跳動的聲音,反襯靜謐之境。四句分別寫月、燈、鳥、魚,各成一景,「一句一絕」。詩人通過遠近推移、動靜相成的手法,使舟內舟外、江間陸上、物與物、情與景之間相互關聯,渾融一體。全詩以景抒情,洋溢着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和對於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之情。

作品名稱 漫成一首

作品別名 漫成一絕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編輯

漫成一首⑴

江月去人只數尺⑵,風燈照夜欲三更⑶。

沙頭宿鷺聯拳靜⑷,船尾跳魚撥剌鳴⑸。

注釋譯文編輯

詞句注釋

⑴漫成:即詩人一時應手之作。

⑵「去人」句:意謂月影靠船很近。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南朝梁何遜《宿南洲浦》詩:「違鄉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⑶風燈:船中桅杆上掛着照夜的燈,有紙罩避風。清陳維嵩《桂殿秋·淮河夜泊》詞:「船頭水笛吹晴碧,檣尾風燈颭夜紅。」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子夜變歌一》:「三更開門去,始知子夜變。」

⑷「沙頭」句:指夜宿的白鷺屈曲着身子,靜靜地蜷躺在沙灘上。沙頭:沙灘邊;沙洲邊。北周庾信《春賦》:「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拳:屈曲貌。唐杜甫《雕賦》:「聯拳拾穗,長大如人。」一說「聯拳」通「連蜷」,蜷身之意。靜:一作「起」。

⑸撥剌:魚在水裡跳動所發出的聲音。撥:一作「跋」,一作「潑」。

白話譯文

水中的月影離我只有數尺之遠,船中桅杆上的風燈照耀着夜空,時間馬上就要進入三更天。

棲息在沙灘上的白鷺靜靜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傳來「撥剌」一聲,原來有一條魚兒躍出水面。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寄居巴蜀時期所作,時間為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當時杜甫正在從雲安(今四川雲陽)前往夔州的船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