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者》是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小說,出自聊齋志異。   

原文

湖南巡撫某公,遣州佐押解餉金六十方赴京[1]。途中被雨,日暮愆程[2],無所投宿,遠見古剎,因詣棲止[3]。天明,視所解金,蕩然無存。眾駭怪,莫可取咎[4]。回白撫公,公以為妄,將置之法。及詰眾役,並無異詞。公責令仍反故處,緝察端緒[5]。

至廟前,見一瞽者,形貌奇異,自榜云:「能知心事。」因求卜筮[6]。瞽曰:「是為失金者。」州佐曰:「然」。因訴前苦。瞽者便索肩輿[7],云:「但從我去,當自知。」遂如其言,官役皆從之。瞽曰:「東。」東之。瞽曰:「北。」北之。凡五日,入深山,忽睹城郭,居人輻輳[8]。入城,走移時,瞽曰:「止。」因下輿,以手南指:「見有高門西向,可款關自問之。」 拱手自去。

州佐如其教,果見高門,漸入之。一人出,衣冠漢制[9],不言姓名。州佐述所自來。其人云:「請留數日,當與君謁當事者。」遂導去,令獨居一所,給以食飲。暇時閒步,至第後,見一園亭,入涉之。老松翳日[10],細草如氈[11]。數轉廊榭,又一高亭,歷階而入,見壁上掛人皮數張,五官俱備[12],腥氣流熏。不覺毛骨森豎,疾退歸舍。自分留鞹異域[13],已無生望,因念進退一死,亦姑聽之。明日,衣冠者召之去,曰:「今日可見矣。」 州佐唯唯。衣冠者乘怒馬甚駛[14],州佐步馳從之,俄,至一轅門[15],儼如制府衙署[16],皂衣人羅列左右,規模凜肅。衣冠者下馬,導入。又一重門。見有王者,珠冠繡紱[17],南面坐。州佐趨上,伏謁。王者問:「汝湖 南解官耶?」州佐諾。王者曰:「銀俱在此。是區區者[18],汝撫軍即慨然 見贈,未為不可。」州佐泣訴:「限期已滿,歸必就刑,稟白何所申證[19]?」 王者曰:「此即不難。」遂付以巨函云:「以此復之,可保無恙。」又遣力士送之。州佐懾息[20],不敢辨,受函而返。山川道路,悉非來時所經。既 出山,送者乃去。

數日,抵長沙,敬白撫公。公益妄之,怒不容辨,命左右者飛索以䌈[21]。 州佐解襆出函,公拆視未竟,面如灰上。命釋其縛,但云:「銀亦細事,汝姑出。」於是急檄屬官[22],設法補解訖。數日,公疾,尋卒。先是,公與愛姬共寢,既醒,而姬發盡失。闔署驚怪,莫測其由。蓋函中即其發也[23]。外有書云:「汝自起家守令[24],位極人臣[25]。賕賂貪婪,不可悉數。前銀六十萬,業已驗收在庫。當自發貪囊,補充舊額。解官無罪,不得加譴責。前取姬發,略示微警。如復不遵教令[26],旦晚取汝首領。姬發附還,以作明信。」公卒後,家人始傳其書。後屬員遣人尋其處,則皆重岩絕壑,更無徑路矣。

異史氏曰:「紅線金合,以儆貪婪[27],良亦快異。然桃源仙人[28],不事劫掠;即劍客所集[29],烏得有城郭衙署哉?嗚呼!是何神歟?苟得其地,恐天下之赴愬者無已時矣[30]。」

翻譯

湖南巡撫某公,派遣一名州佐押解六十萬兩餉銀進京。途中,遇到大雨,耽擱到天晚,誤了行程,找不到住宿的地方。遠遠望見有座古廟,州佐便驅趕着役夫,去古廟投宿。住了一晚,天明起來一看,押解的銀子已蕩然無存。眾人都大驚失色,極為奇怪。到處找尋不到,州佐只得返回,稟報了巡撫。巡撫認為他在說謊,要懲辦他。等到審訊役夫們時,也都是眾口一詞。巡撫便責令州佐,仍回古廟去緝查頭緒。

州佐返回古廟,見廟前有個瞎子,相貌非常奇異,標榜說:「能知人心事。」州佐便求他給算算卦。瞎子說:「你必定是為了丟失銀子的事。」州佐回答說:「是的。」便告訴瞎子自己因丟失餉銀被巡撫重責的情形。瞎子讓他找一頂二人抬的小轎,說:「只管跟着我走,到時你就知道了。」州佐聽了,便找來頂轎子抬着瞎子,自己和差役們跟着他走。瞎子說:「往東。」眾人便都往東走;瞎子又說:「往北。」大家便又往北走。一連走了五天,進入一座深山中,忽見一座城市,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川流不息。進城後,又走了一會兒,瞎子說:「停下。」從轎子上下來,用手往南指了指,說:「往前走,見有個朝西開的大門,你就敲門詢問,自然會知道。」說完,拱拱手自己走了。

州佐按照瞎子說的,又往前走了走,果然見有座大門。走進門內,一個人迎出來。看那人的穿戴衣著,都是古時裝束,見了州佐,也不通報自己的姓名。州佐告訴他自己是從哪來的及來的緣由,那人說:「請你暫住幾天,我和你去見主事的。」便領着州佐來到一間屋子,讓他住下,按時供給飲食。州佐閒得沒事,走出屋子蹓躂着閒逛。來到屋後,見有個花園,便進去遊覽。花園裡,高大的古松遮天蔽日;地上細草茵茵,像鋪着層綠色的氈被。穿過幾處畫廊亭閣,迎面見一個高亭,州佐信步登上石階,走了進去。忽然發現牆上掛着幾張人皮,臉上的五官樣樣不缺,腥氣熏鼻。州佐毛骨悚然,急忙退出,回到了自己的屋子。自己想:看來這次得將皮留在這異域他鄉了,已沒有生還的希望。又想反正是死,聽之任之吧。

第二天,早先的那人,來叫他走,說:「今天就可以見到主事的了。」州佐連聲答應。那人騎着一匹高頭大馬,跑得很快,州佐徒步跑着跟在後面。不一會兒,到了一個轅門,很像是總督衙門。眾多的皂隸排列在兩邊,氣象十分威嚴。那人下馬,領着州佐進去。又進了一重門,才看見一個大王戴着珠冠,穿着王服,面南坐着。州佐急忙走上前,跪地拜見。大王問:「你就是湖南巡撫的押解官嗎?」州佐答應。大王說:「銀子都在這裡。這麼一點點東西,你們巡撫就慷慨地送給我,也未嘗不可。」州佐哭着訴說:「巡撫大人給我的期限已滿了,回去後交不出銀子,我就要被處死了。大王留下銀子,我回去後空口無憑,怎麼向巡撫大人交待呢?」大王說:「這也不難。」交給州佐一個大信封:「拿這個回去向巡撫交差,可保你無事!」說完,派了幾個力士送州佐回去。州佐大氣不敢喘,哪裡還敢申辯!只得接下信,退出返回。力士送他走的山川道路,完全不是來時走過的。出山後,送的人才回去了。

州佐幾天後才趕回長沙,去稟報巡撫事情的經過。巡撫聽了,越發認為州佐在說謊欺騙自己,憤怒地命左右將他捆起來。州佐忙解開包袱,拿出那封信呈給巡撫。巡撫拆開信還沒看完,已是臉色如土。又命放開州佐,只說了句:「銀子也是小事,你先出去吧!」於是,巡撫重新急令屬下各地,設法補齊原來的銀兩數,押解進京,這事才算完結。不幾天後,巡撫便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

在此以前,巡撫有一晚跟他的一個愛妾睡覺。醒來後,發現愛妾成了光頭,頭髮全沒了。整個官衙的人無不驚駭,誰也猜不到其中緣由。原來州佐帶回來的大信封中,裝的就是巡撫愛妾的頭髮,還附着一封信,內容是:「你從當一個小縣令起家,如今做到這麼大的官職,貪婪地收受賄賂,贓銀不計其數。上次的六十萬兩銀子,我已查收入庫,你應該從自己的私囊中補齊原數。這事與押解官無關,不得懲辦他。前次特取來你愛妾的頭髮,以略示警告。如再不遵命令,早晚就取你項上人頭!附去你愛妾的頭髮,以作證明!」巡撫死後,家裡人才傳開這封奇怪的信。後來,巡撫的屬下派人尋找深山中那座城市,只見一片崇山峻岭、懸崖峭壁,根本沒有進山的路。

異史氏說:「從前有紅線女智盜金盒以警告強暴的故事,那結果大快人心。然而,世外桃源中的人,從來不干劫掠的事。俠士劍客嘯聚的山林,又哪裡有什麼城郭官署?啊啊,到底什麼神仙呢?假如世上真有這樣的地方,恐怕各處去訴冤告狀的人,早就沒完沒了啦!」

賞析

這是一個鬼神懲罰貪官的故事。舊時此等貪官比比皆是,人民無不切齒痛恨之。但整個社會官官相衛,大家也就對之奈何不得。

這篇小主說採用先設懸念,然後步步剝繭抽絲,至末尾才揭示謎底的方法,使全篇一氣呵成,使故事引人人勝。讀完全文,我們方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鬼神王者嚴懲了巡撫某公。

故事一開頭,撫公搜括來的六十萬巨額餉銀不翼而飛。這樣,押解者州佐的命運便令人十分擔憂。但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州佐的奇異經歷說明此案實屬事出有因,看來州佐是沒有責任的。但只有到篇末,我們才知道事情的原委:這一切都是王者有意為之。至於王者處的數張人皮,這定是懲罰壞人的結果,並沒有什麼奇怪的。撫公愛姬的頭髮,那也只是為了示警和取信。總之,這一切表面看似怪誕,實則是整個情節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它們放在完整情節的鏈上,我們就可以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了。

讀罷全篇,掩卷而思:此王者神耶人耶?真耶幻耶?我們知道,這位王者當然是鬼神。但是,他也是現實中人民反抗的投影。所謂「深山」、「老松」、「珠冠繡紱」等等正是封建社會中代表農民起義的典型事物。[1]

一、關於作者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地卻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原是讀書人,由於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着父親讀書,由於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鍾愛。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後,他與同鄉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常「以風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焉書之,作一藝、仿一帖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後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遠遊。幕賓生活使他對於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回家鄉後,長期在鄉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他不但研究經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於天文、農桑、醫藥等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後,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康熙五十四年農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後,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內容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所收作品將近500篇。故事的來源非常廣泛,或者出於作者的親身見聞,或者是借鑑過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間傳說,或者是作者的虛構。雖然有些故事有明顯的模仿痕跡,但因為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創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的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抒發公憤,刺貪刺虐。這是《聊齋志異》中很有思想價值的部分。

2.揭露科舉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鬼花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生髮出的幻影。

4.關注社會風氣和家庭倫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頌揚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顏氏》《狐諧》《仙人島》;有的描寫了兒童的膽量和計謀,如《賈兒》《牧豎》等;有的則純是描述奇聞異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則是通過一些奇聞異事,表達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罵鴨》《狼三則》《螳螂捕蛇》等。[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