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洋淀紀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洋淀紀事》

'《白洋淀紀事》 是2010年3月1日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紀實類圖書,作者是孫犁。 本書以一個個日常小故事串聯,記錄了白洋淀發生的故事。

內容簡介

小說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 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 土地改革、 勞動生產、 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們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 燃遍白洋淀, 根據地的人民是那麼頑強。 作家沒寫酷烈的戰鬥, 沒寫血火拚殺, 他就寫根據地人民的堅韌執着, 寫苦難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鬥爭。

人物簡介

水生嫂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婦女典型。 她勤勞、 能幹, 編葦席, 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 ; 她賢慧、 溫柔,敬重老人, 疼愛孩子, 體貼丈夫, 在她身上有着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 水生嫂雖然愛丈夫、 愛家庭, 眼光卻不狹隘, 她能識大體、 顧大局, 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係。 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 雖然也心疼丈夫, 依戀不舍, 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 並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1]

老英雄

《蘆花盪》 主要寫了一個老英雄的故事。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 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他像青壯年一樣, 充滿活力, 無所畏懼,在敵人嚴密封鎖下, 出沒葦塘, 成為一名貢獻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員。 這不僅因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環境, 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 , 更是因為他具有英雄氣概,藐視敵人, 無所畏懼。 老頭子能夠衝破敵人的封鎖, 對於葦塘裡面的隊伍堅持鬥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還表現在他具有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上。 對鄉土, 對同胞, 對抗日隊伍, 他是如此深情, 對日寇則滿懷仇恨。

段落節選

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裡,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 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 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 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 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 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老頭子每天夜裡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範圍廣得很:里外交通,運輸糧草,護送幹部; 而且不帶一枝槍。 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 你什麼也靠給我, 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 一切保險。 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裡, 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 就像一個沒事人, 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因為他,敵人的願望„„就沒有達到。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麼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們唱的; 稻米和肥魚的香味, 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 敵人發了愁。

作者簡介

孫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1913年生於河北省安平縣,原名孫樹勛,曾用筆名孫芸夫、林冬苹、土豹等,芸齋、耕堂為其書齋名,亦作筆名。1933年畢業於保定育德中學,研究生。1936年參加工作,任安新縣同口鎮小學教師,1939年後參加抗日工作,曾任冀中抗戰學院、華北聯合大學、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教員和晉察冀通訊社、《晉察冀日報》、晉察冀邊區文聯編輯。他經歷了抗日戰爭、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全過程。1949年1月,進入天津市,參與創辦《天津日報》,並一直在文藝部(最初為副刊科)做編輯工作。曾任天津作協主席,天津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第一、第二、第三屆理事、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2002年7月去世。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文革"前的主要作品有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和文學理論、文藝評論、詩歌等;"文革"後,主要作品為《耕堂劫後十種》(從《晚華集》到《曲終集》共10個集子)。2004年出版《孫犁全集》(共11卷)。著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本書具時代特點和風貌,通俗易懂,值得一閱 。

參考資料

  1. 白洋淀紀事簡介,內容概括,人物形象2019-11-13 來源: 綠色文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