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離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離別》是鄭振鐸寫的一篇散文。   

原文

之一

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着的中國! 當我倚在高高的船欄上,見着船漸漸的離岸了,船與岸間的水面漸漸的闊了,見着許多親友揮着白巾,揮着帽子,揮着手,說着Adieu,adieu①! 聽着鞭炮劈劈拍拍的響着,水兵們高呼着向岸上的同伴告別時,我的眼眶是潤濕了,我自知我的淚點已經滴在眼鏡面了,鏡面是模糊了,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船慢慢的向前駛着,沿途見了停着的好幾隻灰色的白色的軍艦。不,那不是懸着我們國旗的,它們的旗幟是「紅日」,是「藍白紅」,是「紅藍條交叉着」 的聯合旗,是有「星點紅條」 的旗②!

兩岸是黃土和青草,再過去是兩條的青痕,再過去是地平上的幾座小島山,海水滿盈盈的照在夕陽之下,浪濤如頑皮的小童似的跳躍不定。水面上現出一片的金光。

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着的中國!

我不忍離了中國而去,更不忍在這大時代中放棄每人應做的工作而去,拋棄了許多親愛的勇士們在後面,他們是正用他們的血建造着新的中國,正在以純摯的熱誠,爭鬥着,奮擊着。我這樣不負責任的離開了中國,我真是一個罪人!

然而我終將在這大時代中工作着的,我終將為中國而努力,而呈獻了我的身,我的心; 我別了中國,為的是求更好的經驗,求更好的奮鬥的工具。暫別了,暫別了,在各方面爭鬥着的勇士們,我不久即將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們當中了。

當我歸來時,我希望這些懸着 「紅日」 的,「藍白紅」 的,有「星點紅條」 的,「紅藍條交叉着」 的一切旗幟的白色灰色的軍艦都已不見了,代替它們的是我們的可喜愛的懸着我們的旗幟的偉大的艦隊。

如果它們那時還沒有退去中國海,還沒有為我們所消滅,那末,來,勇士們,我將加入你們的隊中,以更勇猛的力量,去壓迫它們,去毀滅它們!

這是我的誓言!

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着的中國!

賞析

作者青年時代就是一位思想進步的知識分子。1919年在北京鐵路管理學校讀書時是該校的學生代表和福建學生聯合會領導人之一,積極參加了「五四」運動。長期編輯進步報刊。1925年「五卅」運動時,參加《公理日報》的編輯工作,揭露和抨擊英、日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工人和學生的暴行,懷着無比憤怒的感情寫了記述慘案經過,揭露帝國主義謊言的文章《街血洗去後》,還被選為商務印書館工人代表參加了實際鬥爭。大革命前夕,作者在《向光明走去》一文中寫道: 「是的,是的,現在是黑暗時代。……我相信光明必定會到來,我們迎上去,……我們不彷徨,我們不回顧。……走去,走去,向着光明走去。光明終於是要到來的!」 1927年3月,上海工人舉行三次武裝起義收復上海時,作者和戰友們組織上海著作人公會,積極參加當時的革命政權——上海市民代表會議的活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白色恐怖籠罩着上海,作者被迫遠走歐洲,準備到國外去充實自己,再回國來參加戰鬥。《離別》,就是作者離開上海時寫的一組文章,這裡所選的是這組文章的第一篇。

這篇文章,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海船離開碼頭時的情形;第二部分主要是議論,寫離別時的思想活動。文章在開頭、中間和結尾反覆寫「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着的中國!」如涕如泣,一再呼喊,充分表達了對祖國的無限深情。作者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感情受到強烈壓抑,懷着非常痛苦和內疚的感情,用「不忍」,「更不忍」,「拋棄了」等詞語來寫他被迫離開祖國時的思想感情。接着就表達他對祖國的赤愛,「我終將為中國而努力,而呈獻了我的身,我的心」,表明他暫時離國是為了將來更勇猛地參加戰鬥。作者在祖國的內海上看見到處停泊着各帝國主義國家的軍艦,他希望將來用懸掛着中國旗幟的偉大艦隊來代替它們。因此,作者立下了莊嚴的誓言: 「如果它們那時還沒有退去中國海,還沒有為我們所消滅,那末,來,勇士們,我將加入你們的隊中,以更勇猛的力量,去壓迫它們,去毀滅它們!」

這篇短文,感情濃烈,實際上是一篇散文詩,字字句句都飽含着對祖國的熱愛,強烈地表達了要為祖國的解放和富強而獻身、而戰鬥的思想感情。[1]

鄭振鐸簡介

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筆名西諦、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浙江永嘉。1917年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學習,五四運動爆發後,曾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社會活動,並和瞿秋白等人創辦《新社會》雜誌。1920年11月,與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主編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文學周刊》,編輯出版了《文學研究會叢書》。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編《小說月報》,倡導寫實主義的「為人生」的文學,提出「血與淚」的文學主張。大革命失敗後,旅居巴黎。1929年回國。曾在生活書店主編《世界文庫》。抗戰爆發後,參與發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創辦《救亡日報》。和許廣平等人組織「復社」,出版了《魯迅全集》、《聯共黨史》、《列寧文選》等。抗戰勝利後,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創辦《民主周刊》,鼓動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鬥爭。1949年以後,歷任文物局局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民間研究會副主席等職。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途中,因飛機失事殉難。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通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俄國文學史略》等。有《鄭振鐸文集》。[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