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鞦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泰戈爾的詩歌

泰戈爾的詩歌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 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1]

原文賞析

白日的時光熠熠閃閃,

  樹影在水中不停地抖顫,

  金色的陽光在戲耍。

  兩個人正在盪鞦韆,

  看到此景,太陽的慧眼也會迷亂。

  樹影在四周留下簇簇昏暗,

  一束束藤蔓把紗麗遮掩。

  花瓣 輕輕地飄落,

  落在身上,落在腳邊。

  和風習習,不時地撫弄着葉片。

  四處不見人影,

  哪裡都沒有回聲,

  只有一條小河在林影間流動。

  風弄藤蔓發出簌簌的響聲。

  兩人坐在鞦韆上起落,

  不曉得 時光流向何方。

  請看,那位水靈靈的少女

  懷有什麼樣的希冀,

  竟把臉偎依在他的懷裡,

  月貌似的臉上煥發着愛意。

  她的手腕上戴着兩隻手鐲,

  耳朵上的耳墜蕩來蕩去,

  她那張掛着微笑的臉,

  宛如傍晚盛開的茉莉。

  彼此的手臂摟着對方的脖頸,

  兩人緊緊地抱在一起,

  披肩的秀髮在飄蕩,

  胸前的花環在搖曳。

  天色已經昏黑,

  鳥兒已經入睡,

  金色餘暉已從天邊消退。

  彩雲不知飄向何方,

  兩人仍然坐在鞦韆上。

  臉對着臉,

  胸貼着胸,

  手臂摟得緊緊的,

  呼吸舒緩而平靜。

  大樹背後的

  這兩個人猶如明星,

  不時地仰望着蒼穹。

  不論心兒飛向何處,

  都在追趕其他星辰,

  最後消失在天際中。

  他們好像離開了大地

  兩個人變成了星星。[2]

泰戈爾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在外國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學家,但在印度這兩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聖人。

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遊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的,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他的詩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內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寫自然和生命。在泰戈爾的詩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樣性就是歡樂的原因。同時,他所表達的愛(包括愛國)也是他的詩歌的內容之一。[3]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