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刀記》
導演
湯化達 王秀文
演員
史淑桂 / 徐阜 / 楊在葆 / 馮奇 / 張雲立 / 張芝華 / 仲星火 / 郭凱敏
簡介
根據郭澄清同名小說改編。民國初年元宵節,佃戶梁寶成遭地主賈保軒迫害。他的兒子梁永生被迫流浪他鄉。鐵匠門大海將其收養,並將自己那把從太平天國一位英雄傳下來的寶刀送給了梁永生。20年後,梁永生回到家鄉參加了八路軍。被派到臨河區擔任區長。他回到寧安寨發現還是地主當道。便發動群眾,成立大刀隊。同敵人展開了奪糧鬥爭。[1]
劇評
不少50、60後的中年家長應該都看過連環畫版或閱讀過原著小說版《大刀記》,也會對其中所展現的抗戰精神、頑強拼搏的毅力所感動,新的電視劇版則再次展現了這段故事,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都進行了最大的還原,讓人們再次感受這段抗戰故事的熱血精神。
主角真「大刀」梁永生勇敢善良、憨厚質樸,並帶動當地人組建大刀隊頑強抵抗日軍,個人英雄主義也得到了展現。女角色方面,灑脫活潑的玉茹也和善良質樸的翠花形成了一種對比,她倆與永生的感情戲份也是很有看點的。反面角色中的白眼狼和四兒,他們的眼神和肢體動作把人物性格刻畫的入木三分。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是片中所出現的山東名小吃「長官包子」,這個包子在劇集的開始就有露面,據說劇中故事所在地寧津縣當地藉助電視劇《大刀記》的熱播,開展「舌尖上的大刀記」等活動,吸引各路吃貨前來品嘗,感覺棒棒噠!
故事很接地氣,真實的再現抗戰時期的齊魯大地所發生的故事,並使用了地方鄉音山東話,顯現了地域性,雖然有些部分略感生硬,但對於山東觀眾來說代入感可能會更好。並且劇集的播映放在抗戰勝利70年之際顯得意味深長,尤其在當今中日關係緊張的背景下更鼓舞振奮人心。
明刀暗箭,顧名思義,刀用在「明」的,和「暗箭」形成對比。而整部劇的核心「大刀精神」也是這種「明」的體現,刀不僅僅是武器,它更彰顯的是一種英勇無畏、堅韌剛強的精神,同時宣揚公道與正義,行俠仗義、抵禦外侵,其實這種精神是不論時代的,不論何時何地,都要講究公道正義,為人善良,都是正確向上的品德。在片中,梁永生也就像這把刀,代表了這「大刀精神」,他路邊不平拔刀相助,英勇無畏打擊敵人聯合人民抗擊日軍。
既然是抗戰片,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動作戲份,片中寧安寨各路英雄刀客匯集,與敵人展開英勇鬥爭,基本每集都會有或小或大的動作戲份出現。在開場就有一場拔刀相助的動作戲出現,梁永生路見不平相助翠花及翠花母親,與白眼狼和四兒進行戰鬥,在這場動作戲中運用了不少慢鏡頭和人物特寫,營造了緊張氛圍,既展露出梁永生的英勇頑強精神也體現了白眼狼和四兒的兇狠惡毒,四兒敗下陣後,永生與白眼狼在集市上進行了膠着的打鬥,也由此來開了劇集的序幕,為之後刀客團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整部劇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凸顯「大刀精神」,讓我們回想起抗戰時期的故事與英雄。可能家長父輩們更愛看這類劇吧,他們會對此類題材的更有情懷。在滿屏美劇與古裝劇的現在,《大刀記》是另外一種選擇,回憶那段歷史,回歸古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