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秧歌 第四章》(張愛玲散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秧歌 第四章》是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瓦上淡淡的霜在朝陽中漸漸溶化了。屋頂上就是山,黑壓壓的一大塊。山上無數的樹木映着陽光,樹根變得非常細,看上去僅僅是一根白線,細得幾乎沒有了,只看見那半透]的淡綠葉子;第一株樹都像一片淡金色的浮萍,浮在那影沉沉的深山裡。

月香抬起頭來望着,上面山頂上矗立着一棵棵雞毛帚小樹,映着天光,成為黑色的剪影。山頂有一處微微凹進去,停着一朵小白雲。昨天晚上她從鎮上走回家來,看見那上面有一點亮光,心裡想着不知道是燈還是星。真要是有個人家住在山頂,這白雲就是炊煙了。果然是在那裡漸漸飄散,仿佛比平常的雲彩散得快些。

昨天晚上在黑暗中走着,踩了一腳狗屎。她用一塊潮抹布把那隻布鞋擦了又擦,擱在屋檐下映着。最好是用酒擦,應當到隔壁去借點酒來,譚老大向來喜歡喝兩盎。

但是她又想,現在這時候誰還釀酒,連飯都沒得吃。她又把她的鞋子拾起來,無情無緒地用抹布擦了兩下。

早知道這樣,她不回來了,想法子讓金根也到上海去。當然這張路條是不容易打的。她回鄉下來的時候,那時一申請,就領到了路條,因為現在正鼓勵勞工回鄉生 產。所以現在上海街上三輪車夫都少了許多,黃色車夫是完全絕跡了,可是她總想着,既然還有人能夠在那裡苦挨着,混碗飯吃,她和金根為什麼不能夠,又不是缺 只胳膊少只腿。

如果兩個人都到上海去,阿招只好送到她外婆家去,交給她外婆看管,每月貼他們一點錢,想必他們也沒有什麼不願意。不過她知道,金根是一定不會肯去的。才分到了田,怎麼捨得走。一走,田就沒有了。

到了城裡,要是真不找到事情怎麼辦?她總覺得城裡的活路比較多,不像鄉下。她可以想像她自己坐在馬路邊上補尼龍絲襪。現在上海照樣有許多人穿尼龍襪,有的 是存貨,有的是走私運進來的。她的老東家也許肯借一點錢給她做本錢,買那麼一隻小箱子,裡面有補襪子一切應有的裝備。到了夏天,沒有人穿襪子,她和金根可 以在弄堂口擺一個設備簡單的攤子,給人燙衣服,嘴裡含着水噴在衣服上。她記得去年這一類的攤子相當多,想必總是生意很好。攤子訂價總比洗染店便宜,現在這時候,誰不要打打算盤。

要是什麼生意都做不成,那就只好拾拾香煙頭,掏掏垃圾,守在橋頭幫着推車子,混一天是一天。金根有個表兄是看弄堂的,也許他肯答應讓他們在他的弄堂里搭一個蘆席篷,暫且棲身。苦就苦一點,只要當它是暫時的事,總可以忍受。她總信她和金根不是一輩子做癟三的人。

然而她突然起起來,有一天在馬路上看到的一件事,身上不由得一陣寒颼颼的。有一天她到小菜場去,路上看見大家都把頭別過去,向同一個方向望着。有人竊竊私 語:"看喏!看喏!在捉癟三!"兩個警察一邊一個,握着一個男子的手臂,架着他飛跑,向路邊停着的一輛卡車奔去。兩個警察都是滿面笑容,帶着一種親熱而又 幽默的神氣,仿佛他們捉住了自己家裡一個淘氣的小兄弟。他們那襤褸的俘虜被他們架在空中,腳不沾地,兩隻瘦削的肩膀高高地聳了起來,他也在那裡笑,仿佛有 點不好意思似的。月香好奇地看着他。她曉得他一定也知道,捉了去就要送去治淮,送到淮沿岸的奴工營里,和大群的囚犯與強征來的勞工站在河裡工作,水齊肚 子。她知道,因為她們弄堂里就有些女人是反革命家屬,太夫正在經過"勞動改造。"

但是這些事究竟遙遠得很,她現在是在自己家鄉的村落里。她嘆了口氣,回到房屋裡去,支起鏡子來梳頭。她的烏油油的頭髮留得很長,垂到肩膀上,額前與鬢角的 頭髮盤得高高的。這一隻腰圓鏡子久已砸也一條大裂紋,用一根油污的紅絨繩綁着,勉強可以用。平常倒也不覺得什麼,這時候她對着鏡子照着,得要不時地把臉移 上移下,躲避那根絨繩,心裡不由得委屈。有好鏡子輪不到她用,用這樣個破鏡子。自從到他們家來,從來就沒有一樣像們的東西,難得分到個鏡子,就又給了他妹 妹,問都不問一聲。

"金根嫂!"有人在外面叫她。是金有嫂在門口張望着。

"噯,金有嫂,進來坐。"

"金根哥呢?"

"出去打柴去了。"

金有嫂聽見說金根不在家,方才走了進來。

"梳頭呀?"她說。"噯喲,你這鏡子可惜,怎麼破了。"月香心裡正在那裡怕她由這鏡子上又想起那面鏡子,她果然就是這樣。她憔翠的臉龐突然發出光輝來,彎 下腰向前湊了湊,低聲說,"噯,真的,幾時你到周村去看看你那鏡子。真好看呵!"她小心地四面張望了一下,再把聲音捺低了點,"噯,其實要叫我說,自己留 着用用不好麼?這時候還講什麼陪送,現在不興那些了。新娘子都不坐轎子了,都是走了去,不論十里二十里,都是走了去。"她笑了起來。她的命雖苦,至少這一點上她可以說沒有什麼遺憾,她是花轎抬了來的."你們金花就是自己走去的——所以我說,現在時世兩樣咧!不講究什麼陪送了。"

月香笑了笑.她也知道金有嫂是個老實人,她說這樣的話是真心衛護她,但是她非常不愛聽這話,就像是人家都覺得金根偏向着他妹妹,都替她抱不平。

她笑着叫了聲"金有嫂,"說,"論起來現在時世兩樣了,本來也用不着講究那些了。不過我們金花妹嫁過去,他們周家不止她一個媳婦。先來的幾個,人家個個都 有陪送,單單她沒有,我們說是時世兩樣了,給人家說起來,那又是一樣的話了。豈不是叫她難做人。金有嫂你說我這話對不對?"

金有嫂連連點着頭,但是顯然並沒有聽明白她的話,只是一味點頭,心不在焉地說,"是呀,""是呀,"就像月香的意見與她完全相同。等月香一番話說完了,她又湊近前來輕聲說,當時是也輪不到我說話,像我們這都是外人。你又不在家。

月香非常着惱,把說話聲音提高了,臉上的笑容也更甜蜜了些。"其實我在家不在家都是一樣,我從前一直就對他說的,我說你就只有這麼一個妹妹,家裡窮雖窮,妹妹出嫁的時候總要像個樣子,也叫真不是巧,剛趕着她辦喜事碰到現在這為難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好東西陪給她。"

金有嫂略略呆了一呆。沒有什麼好東西陪給她!口氣好大,仿佛把那鏡子看得一錢不值。金有嫂不由得有些生氣。

月香起出些別的話來岔開了,問起村子裡的張家長、李家短,閒談了一會,大家漸漸沉默下來了,然而金有嫂並不像要走的樣子。她顯然是心裡有事。

"兩個老的叫我來跟你說——"金有嫂終於囁嚅着說,臉脹得緋紅。"他們是長輩,不好意思對你開口。"

他們要借錢。金有嫂把他們的苦況向她仔細訴說,收成雖然好,交了公糧就去了一大半。現在那些苛捐雜稅倒是沒有了,只剩下一樣公糧,可是重得嚇死人。蠶絲也是政府收買,茶葉也得賣給政府,出的價特殊低。

"今年我們的麻上又吃了虧。"金有嫂說。

她告訴月香,老頭子怎樣把麻挑到鎮上去,賣給合作社。去得太早了,合作社的幹部還沒有起床。被他吵醒了,很不高興,睡眼朦朧從被窩裡伸出一隻手來,讓老頭子把一手來,讓老頭子把一綹麻放在他手心裡。

"不合格,"他上宣判。

老頭子懊喪地回家去。後來他又聽見村子裡的人說,這些幹部沒有準的,有時候被退回的再挑了去,竟被接受了,還評了個"等外一"。

所以老頭子又把一擔麻挑到鎮上去。那一天合作社裡擠滿了農民,都挑了麻來賣,所有的幹部都非常忙碌。有一個走過來,向老頭子的麻略微瞟了一眼,就踢了它一腳,不耐煩地說,"快挑走,不合格!"他們防他再次再挑了來,把一桶紅水向那白麻上一潑。那是新訂的規矩。

老頭子把一擔紅水淋漓的麻挑出合作社,把擔子放下來,坐在河邊。他一直在那裡坐到天黑,時而大聲嘆着氣。然後他看見金根從合作社出來。金根的麻也被染得鮮紅。他的臉也通紅的,走到橋邊,就賭氣把麻都丟到河裡去。

"你這是幹什麼?"老頭子叫了起來。"小心給人看見。"

已經有一個幹部眼了出來,在那裡叫喊着:"你這算什麼?你想訛誰?"

"東西沒有用,扔了它總不犯法!"金根嚷着。"本來你們不要,我還可以賣給別人。你把它染紅了,叫我拿去賣給誰?"

"這傢伙真憊賴!"那幹部大聲喊着:"你當是你把東西扔了,政府就給你訛上了,是不是?我曉得你們這些人——沒一個好的。哪,你這老頭子。"他指着譚老大,"你怎麼還坐在這兒?在這兒耗了一天了,老不走,你想訛誰?"

月香聽了說,"金根就沒告訴我這樁事。"

"他當時是氣得要死,"金有嫂說。

她接着又說起那回發動大家做軍芏,一家認幾十雙,黑天白日的趕做,金有嫂說她納鞋底,把手指頭都磨破了。不要說買鞋面布和里子,就連做鞋底的破布和麻線, 哪樣不要錢?幹部挨家來訪問,做得慢的人家,就催促他們加緊工作完成任務;做得快的人家,就想法子叫他們再認下二十雙。"鞋底要做得厚,做得結實,"幹部 再三說。"我們的戰士穿着這鞋要走上幾千里地,到朝鮮去打美國鬼子。要不是虧了我們的志願軍在朝鮮擋住了他們,美帝早就打到我們這裡來了!"

繳上了軍鞋,跟着又是"支前捐款"。最厲害的是那回"捐飛機大炮",逼着周村向這村子"挑戰"。有許多新名詞金有嫂也說不上來,但是她說的比昨天晚上金根在枕上告訴她的要清楚得多,因為金根總是半吞半吐,遮遮掩掩的,並不是他不肯告訴她,根本他自己心裡也矛盾得很厲害。

"金根嫂,我告訴你這些話你千萬不要跟金根哥提起。就是在我們家兩個老的面前,也千萬不要漏出來。他們要是知道我告訴這些話,要嚇死了。"金有嫂神經質地吃吃笑了兩聲,又別過頭去望了望。月香知道他們怕金根是因為他當了勞模。

"早曉得鄉下這樣,我再也不會回來的,"月香說。現在輪到她訴苦了。"金有嫂你是知道的,這一家子就靠我月月寄錢回來,一會又是小孩病了,這回又是嫁妹子……我一共才賺那麼點錢,衣裳、鞋、襪子、鋪蓋,什麼都是自己的,上海東西又貴,哪兒攢得下錢來。"

"比我們總好些呵!"金有嫂又把臉湊到月香跟前,輕聲說:"從前有這話:-窮靠富,富靠天。像從前真是遇到災荒的時候,還可以問財主借點來,現在是借都沒 處借——"她還要再說下去,聽見院子裡大門響,連忙去張望,是金根打了柴回來了。扁擔挑着兩大捆枝枝椏椏的樹枝,連枝帶葉,蓬蓬鬆鬆的,有一個人高,仿佛 有個怪鳥張開兩隻大翅膀棲在他肩上。他側着身子,小心地試探了半天,方才從門裡挨進來。

他一回來,金有嫂就悄悄地走開了。

但是那天下午,村前村後接二連三有人來探望月香,都是來借錢的。他們抱的希望非常小,只相等於城裡買一副大餅油條的錢。但是一個個都被月香婉言拒絕了。他們來的時候含着微笑,去的時候也含着微笑。

來的人實在多,月香恐懼起來了,對金根說:"我又沒有發了財回來,怎麼都來借錢。"

"向來是這樣的。"他微笑着說。一提起現在鄉下的情形,他總是帶着一種護短的神氣。"反正只要是從外頭回來的人,總當你是發了財回來。"

他要她多淘點米,中午煮一頓乾飯。她不肯,說:"得要省着點吃了,已經剩得不多了。明年開了春還要過日子呢!"

"難得的,吃這麼一回。"

"為什麼今天非吃飯不可,又不是過年過節,你的生日也早過了,"她笑着說。好想聽他親口說一聲,今天是她第一天回來,值得慶祝。

但是他只露出很難為情的樣子,固執地說:"不為什麼。這些天沒吃飯了,想吃一頓飯。"

最後她只好依了他,然而她來到米缸里舀米的時候,手一軟,還是沒捨得多拿,結果折衷地煮了一鍋稠粥。

還沒坐下來吃飯,金根先去關門。"給人家看見我們吃飯,更要來借錢。"

"青天白日關着門,像什麼樣子?"她瞪了他一眼。"給人家笑死了!"除了晚上睡覺的時候,門是從來不關的,不論天氣怎樣冷。

結果金根只好捧着一隻碗站在那裡吃,不時地到門口去聽聽外面的聲響。

他突然緊張起來。"快收起來!"他輕聲說,"王同志來了。"

外面已經有一個外路口音的人在喊,"金根在家吧?"

金根把手裡的飯碗交給月香,匆忙地走了出去,想在門口迎着他,說兩句話,多耽擱一點時候。月香把兩隻一送送到床上,擱在枕頭邊,正好被帳子擋住了,看不見。但是究竟是粥不是飯,得要擱平了,怕它倒翻了流出來。她再去搶阿招手裡的碗,阿招偏捨不得放手,月香又怕那滾熱的粥潑出來燙了阿招,不免稍微躊躇了一下,金根倒已經陪着王同志走進來了。[1]

作者簡介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