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秧歌 第四章(2)》(張愛玲散文)

《秧歌 第四章(2)》是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王同志是矮矮的個子,年紀過了四十了,但是他帽檐底下的臉依舊是瘦瘦的年輕人的臉。他的笑容很可愛。身上穿着臃腫的舊棉製服,看上去比他本人胖了一大圈。腰帶箍緊了,使他胸前高高的墳起,臀後聳起一排皺襉,撅得老遠,倒有點像個西洋胖婦人的姿態

"這是金根嫂吧?"他客氣地說:"你們吃飯!吃飯!來得不巧,打攪你們!"

他們堅持着說已經吃完了。阿招看見了王同志,也有幾分害怕,自動地把飯碗放下來,擱在椅子上。

"趁熱吃吧,阿招!不吃要冷了。"王同志向她笑,撫摸着她的頭髮。"又長高了!看見她一回高一回。"他把她一把抱了起來,舉得高高的。阿招雖然也暗暗地是興奮,依舊板着臉,臉色很陰沉。

"王同志請坐,"月香含笑說。她趕緊去倒了碗開水來。"連茶葉都沒有,喝杯水吧,王同志!"

"不用費事了,金根嫂,都是自己人。"王同志在椅子上欠了欠身。"請坐,請坐。"

月香在他對面坐了下來。

"昨天才回來的?辛苦了吧?"王同志笑着說。

月香把路條從口袋裡摸出來,遞給他看。他一面看一面說:"好極了,好極了。還鄉生產,好極了!金根嫂,你這次回來一定也覺得,鄉下跟從前不同了,窮人翻身了。現在的政府是老百姓自己的政府,大家都是自己人,有意見只管提。"

然後他向她誇獎金根,說他是這裡的積極分子。又告訴她當了勞模是多大的光榮。金根坐在床上扭怩地笑着,沒說什麼。

"現在你回來了,好極了,大家一心一意的生產",王同志說。"把生產搞好,還要學文化。趁着現在冬天沒事的時候,大家上冬學,有鎮上下來的小先生教我們。 金根嫂,現在男人女人都是一樣的,你們夫婦倆也應當大家比賽,他當了勞動模範,你也得做個學習模範。"他呵呵地笑了起來,金根與月香也都笑了。

談了一會,王同志站起來走了,夫婦倆送了他出去,回屋裡來,月香就說:"這王同志真好,連開水都沒喝一口。"從來沒有一個人像這樣對她說過話,這樣懇切,和氣,仿佛是拿她當作一個人看待,而不是當一個女人。

"王同志是個好人。"金根說。

但是她注意到非常不快樂,因為那碗稠粥被王同志看見了。

"叫你快點收起來,怎麼摸索了這半天,還剩一碗在外頭。"他煩惱地說。

她向他解釋,因為阿招抱着個碗不肯放,要使勁搶下來,又怕潑出來燙了孩子的手。然後她也生起氣來了。"也都是你,一定要吃飯,我怎麼說也不聽。"

"真要是聽我的話煮了飯倒又好了,誰叫你煮得這樣不稀不乾的。乾飯是不怕潑出來燙手的。"

"好,都怪在我身上!"她咕嚕着說。"也沒看見像你這樣,又要吃,又要怕。"

"我要吃飯——誰要吃這干粥爛飯,漿糊似的。"

"你不吃就不吃,誰逼着你吃?"

她把幾碗冷粥倒回鍋里去熱了熱。結果金根也還是在沉默中吃掉他的一份。

飯後她到溪邊去洗衣服,她蹲在那石級上的最下層,拿起棒來捶打着衣裳。忽然,對岸的山林里發出驚人的咚咚的巨響。她記得她才嫁到這村子裡來的時候,初到這 溪邊來洗衣服,聽見這聲音總是吃驚,再也不能相信這不過是搗衣的回聲。總覺得是對岸發生了什麼大事,仿佛是古代的神祗在交戰,在山高處,樹林深處。

近岸的水邊浮着兩隻鵝,兩隻杏黃的腳在淡綠的水中飄飄然拖在後面,像短的緞帶。

"媽,外婆來了!"阿招遠遠叫着,跑了過來。

她本來預備今天歇一天,明天回娘家去看她母親,沒想到她母親倒已經知道她回來了,馬上等不及,就跑了來看她。這樣遠的路,她很不過意。航船上遇見兩個熟人,是她娘家那村子裡的人,不概是他們回去說的。

她匆匆地絞乾了衣服,和阿招一同回去。金根陪着她母親坐在那裡。她姊妹非常多,母親只喜歡一個小兒子,一向和她不大親熱的,但是幾年不見面,見了面大家不免都有些傷感。她母親老得多了。大家談起家族以及親戚間的生育、死亡、婚嫁,談了許久。她母親說起新近死了的一個親戚,說他是給兩個幹部倒吊起來打,得的吐血毛病。她說說又咽回去了,只嘆了口氣,說:"你們的王同志好。"

過了一會,金根走到院子裡去,站在大門口吸旱煙,讓她們母女說兩句私房話。

她們在裡面很久很久。他知道她母親一定會向她借錢的。

她母親走的時候,他們夫婦倆一直送到村口。在這山鄉里,太陽一下去,立刻就寒冷起來,滿山的灰綠色的竹林子唏唆唏唆響着,噓出了陣陣的陰風。夫妻倆牽着阿招的手站在那裡,看着那婦人在大路上走着,漸漸遠去。金根猜着月香一定把所有的積蓄都借給她母親了,她仿佛很不快樂。[1]

作者簡介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