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圖》宋 劉松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羅漢圖》宋 劉松年
圖中前面是一棵歷盡滄桑的枯樹,樹幹由下而上呈「s」型,枯樹葉已脫盡,只剩下遍體的嶙峋與凌亂的樹權。後面是一株枝葉茂盛的闊葉大樹,兩樹中間夾著結滿果實的小樹。畫中的羅漢雙手相交,趴伏在一橫斜樹枝上,深情地註視著面前兩隻溫順的小鹿,表情親切、溫和,流露出世俗的歡樂。羅漢的頭部造型準確,雖與全身相比略顯大些,但五官刻畫細緻,具有神韻。樹上的兩隻猿猴居高臨下,形態生動、活潑,正在摘熟透的果子。樹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雙袖合抱去接其中一隻猿猴扔下的果子,一隻小鹿仰頭觀望。[1]
畫家劉松年生平
劉松年(約1155〜1218)南宋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寧宗時(1195-1224)因進《耕織圖》承旨獲得賜金帶為「南宋四大家」之一。師承李唐,畫風筆精墨妙,清麗嚴謹,設色典雅,界畫工致。為南宋山水、人物的主要畫派和院派畫風的典範之一。 劉松年山水、人物兼長,水墨、青綠都能,筆墨工致嚴謹,畫風細膩典雅,創造了不少優美動人的畫幅;被譽為畫院人中「絕品」。 [2]
《羅漢圖》賞析
「羅漢」為「阿羅漢」簡稱,梵語稱「阿羅訶」,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指已斷煩惱,超出三界輪迴,受人天供奉的尊者。相傳釋迦牟尼曾令十六個大阿羅漢常住人世,濟渡眾生,圖中的羅漢即為十六羅漢之一。他手臂靠撫桫欏樹,一臉沉思狀,面容古怪,眉頭緊鎖,目光炯炯,似洞察了民間不平,要為之伸張。他的頭上隱現光環,是作者意圖神化羅漢的一種處理方式,富有民間傳說的想像色彩,沿襲了唐盧楞迦《六尊者像冊》的畫法。圖的右側是一漢相沙彌伸手去接黑色長臂猿猴獻來的果實,上方另有一猿正在摘果,所以此幅又稱《猿猴獻果圖》。圖的下方有二隻小馴鹿抬頭張望,和上面的人物互為呼應,似有情感交流。圖幅妙趣橫生,頗有情味。
此圖畫幅左上方有乾隆辛卯新正禦贊一則,「比德」、「郎潤」鈐印二方,並有「內府圖書」、「皇姊圖書」、「太上皇帝」鑑藏印數方。清吳昇《大觀錄》卷十四、《石渠寶笈》、《秘殿珠林》續編七六著錄。 [3]
《羅漢圖》藝術特色
此畫風格屬於劉松年工整細潤一路,是他晚年成熟的作品。這幅《羅漢圖》雖然取佛教題材,在意境表現上,畫家通過對山石樹木等自然詰物的精心佈置和渲染,營造出一個草木豐茂、秋清氣爽、山米飄香的畫境;羅漢與小和尚置身其境,神情悠然自得,營造了人與自然互相依存的祥和氣氛。
另外,羅漢頭像的佛光就如聚光燈一般,如霧如紗,朦朧中一組樹枝隱約可見,使_面的虛實對比更加強烈。可說這幅《羅漢圖》在藝術處理上吸取了佛教壁畫在佛像頭部畫上佛光的方法,其表現手法是十分高超的。
傳世作品
《四景山水圖》藏故宮博物院。
《天女獻花圖》
《羅漢圖》
《醉僧圖》
《雪山行旅圖》
《中興四將圖》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補衲圖》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4]
收藏
《羅漢圖》又名《猿猴獻果圖》,絹本設色,縱117.2厘米,橫56厘米,藏台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