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蘇軾詩集》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ip4s&gsm=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縮略圖]


《蘇軾詩集》是宋代蘇軾的詩歌集。蘇詩版本很多,主要的有:宋刊本《東坡集》《東坡後集》,詩文合集,國內殘存各二,日本尚存有二集半葉十行本,個別葉殘缺。宋刊 《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宋黃善夫家塾刊《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宋刊趙夔等撰《集注東坡先生詩前集》,殘。宋刊施元之、顧禧《注東坡先生詩》,殘。明刊《東坡七集》,詩、文合集; 《重編東坡先生外集》,詩、文、詞合集。清查慎行《補註東坡編年詩》、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今人孔凡禮點校整理的《蘇軾詩集》,1982年由中華書局出版,1987年再版。[1]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登進士第。六年,應制科,入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公事。治平二年(1064),除判登聞鼓院,尋召試館職,除直史館。三年,父洵卒於京師,奔喪歸蜀。神宗熙寧二年(1069),除判官告院兼判尚書祠部,尋權開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七年,知密州。十年,知徐州。元豐二年 (1079),知湖州,赴御史台獄,尋出獄。三年,謫黃州,七年,移謫汝州。八年,得請常州居住,尋知登州,為尚書禮部郎中,尋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1086),除中書舍人,尋除翰林學士。二年,兼侍讀。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學士承旨,尋知潁州。七年,知揚州,尋除兵部尚書,改禮部尚書。八年,知定州。紹聖元年 (1094),謫惠州。四年,謫儋州。元符三年(1100),移廉州,尋提舉成都府玉局觀。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孝宗時諡文忠。《宋史》卷338有傳。著述尚有 《蘇軾文集》、《東坡樂府》等。

目錄

《蘇軾詩集》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本書50卷,前46卷,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為底本,後4卷以《蘇文忠詩合注》為底本,並收注文。自1至45卷為編年詩,卷46為帖子詞口號,卷47至48為補編詩,卷49至50為他集互見詩。孔凡禮點校。卷末,附孔凡禮《增補》輯佚詩。共詩2800多首。

  卷1、卷2收詩78首,除1首外,皆寫於嘉祐四年冬至次年春自眉山至汴京途中。這些詩巧於捕捉動靜事態,塑為形象,善於汲取古人精華,精於語言運用,而又言古人與時人所未言,氣象浩瀚,鋒芒凌厲,表現出卓越超群的才華。

  卷3至5,收詩142首,除4首外,皆寫於鳳翔及往返途中。其《鳳翔八觀》,王士禎贊為「古今奇作」,可與杜甫、韓愈鼎峙;《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汪師韓認為其詩格已達到老成的境界;《和子由澠池懷舊》,紀昀以為 「意境恣逸」,是蘇軾本色; 《壬寅二月……》五百言一氣相生,筆力強健。藝術日趨成熟。

  熙寧初在朝,詩很少。外出倅杭及知密、徐、湖詩,見卷6至19,共752首。內容廣泛,名篇很多,藝術上已經完全成熟。金山、焦山、西湖、望湖樓、望海樓、徑山、常山、雲龍山、百步洪諸什,寫湖山勝概。《於潛女》、《新城道中》、《無錫道中賦水車》、《石炭》寫風土人物。《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畫船歌》、《吳中田婦嘆》、《山村五絕》寫民生疾苦,譏刺時政。《次韻張安道讀杜詩》等論詩,《聽賢師琴》論琴,《書韓幹牧馬圖》等論畫,《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論書。宦途往返,在任出巡,士大夫交接,釋道來往,無不筆之於詩。《有美堂暴雨》氣勢磅礴,《百步洪》以7種形象,比喻水波沖瀉,奇思迭出。《中秋月寄子由》、《中秋見月和子由》因月的變化,隨物賦形。藝術才華得到充分的施展。《陌花花》含思宛轉,來源於民歌,高於民歌,富有開拓性。

  本書卷19至卷26收入獄、出獄至元豐末回朝前詩381首,主要是黃州詩。蘇軾以文字得罪,獄中詩悽惻動人,但出獄時仍不忘情世事,從關心人民疾苦出發,寫了《五禽言》、《魚蠻子》、《題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從關心國事出發,寫了《聞捷》,歡呼對夏戰爭的勝利。《東坡八首》寫躬耕,淳樸渾厚;《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於女王城東莊禪院》及以後的兩首次韻,自然渾成,構成新的特色。《題西林壁》等詩富有理趣,是哲理詩,藝術價值很高,這對唐詩來說,是新詩。

《蘇軾詩集》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自元豐末至紹聖元年初離定前,蘇軾幾經出入朝廷,卷26至37收其詩586首,而次韻詩為283首,約為一半。此類詩只有少數堪稱佳作,如《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中的一些詩,再如《次韻滕大夫三首》。他開始和陶潛詩,有《和陶飲酒二十首》,他讚賞陶詩的自然之美,而不一味模仿,在詩里所顯露的仍是自己的氣象。他寫了一些很好的題畫詩,如《虢國夫人夜遊圖》、《郭熙畫秋山平遠》等,俊逸豪麗。他有一些詩很好地描繪了杭州、潁州、揚州的風光,如 《泛潁》等。他在 《異鵲》中,揭露酷吏是吃自己母親的鬼車,但這一類詩較以前少。

  自離定至離儋6年多的詩,見卷37至卷43,共327首。其中和陶詩為104首,加上前面提到的《和陶飲酒》,深得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蘇軾佚文匯編·自述》)的精髓。這一時期的其他詩作,也大體不炫奇逞博,吐屬自然。他從定至惠,後來從惠至儋,皆一路吟哦,把沿途風光收入筆底。他熱愛惠、儋和那裡的人民,平等對待黎胞。他的《食荔支二首》、《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以日常生活為題材,親切感人。《荔支嘆》深刻地寫出了人民的疾苦,直接指斥最高統治者與諂媚迎合的官吏。內容有了開拓,形式有了發展。蘇軾這一時期的詩作,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自離儋至常州病逝14個月中的詩,見卷43至卷45,共收詩94首(其中1首非蘇軾作,已除去)。紀昀謂《澄邁驛通潮閣》其二為 「神來之筆」,查慎行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氣充力厚」。垂暮之年,創作力仍旺盛,仍在積極追求。

  蘇軾走上詩壇的時候,他的前輩歐陽修、梅堯臣所倡導的反對缺乏實際內容、詩風濃艷艱澀的詩體革新運動,正在開展。他投身這個運動,用他創造性的、豐富的藝術實踐,顯示了宋詩的獨立力量。他繼歐、梅之後,領導詩體革新運動,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蘇軾獎掖後進。著名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都游於他的門下。就在他活着的時候,他的作品已在包括契丹統治區在內的廣大地區廣泛流傳 (本書卷引《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自注)。他死後,以黨禍起,著述在禁毀之列,然而禁愈嚴而傳愈多,士大夫不能誦坡詩者,自覺氣索 ( 《梁溪漫志》、《清波雜誌》、《風月堂詩話》)。有宋一代,各種蘇詩刊本(包括單行本)約有20種。他的詩對於宋代最大的影響,是他的豪放的、行雲流水般的、直抒胸臆的詩風,直接影響了北宋南宋之交的廣大詩人,尤其是南宋詩人愛國願望積極、熱情的表達,意義十分深遠。

《蘇軾詩集》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蘇軾 「流入於金源,而有元好問」(錢謙益 《牧齋有學集》卷39《復李叔則書》)。在金代,學習蘇詩,形成熱潮。在明代,當前後七子鼓吹「詩必盛唐」的口號泛濫成災時,公安袁氏兄弟、竟陵鍾氏以及臨川湯顯祖都大力提倡蘇詩,蘇詩成了解脫「復古主義」、「形式主義」的桎梏的武器。在清代,查慎行、趙翼、紀昀、翁方綱這些負有盛名的詩人和學者,肯定了蘇軾是繼李白、杜甫等之後的一個大作家,他們對蘇詩的研究和評論,對傳播和認識蘇詩起了很好的作用。

  解放以後,學習和研究蘇軾作品(包括蘇詩在內)的活動,在全國範圍內蓬勃展開,並成立了全國性的學術組織——蘇軾研究協會,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