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涪陵劉君舉使君見委北岩常長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謝涪陵劉君舉使君見委北岩常長詩》 |
作品名稱: 《謝涪陵劉君舉使君見委北岩常長詩》 作品體裁: 詩詞 創作年代: 宋 作者: 陽枋 |
《謝涪陵劉君舉使君見委北岩常長詩》是宋代詩人陽枋的作品之一。
詩詞原文
雪片冬深玩易編,正公和氣理尤渾。 八分寫就龍蛇走,岩藤澗樹常蜒蜿。 蓮盪飄裾紫陽學,歸來拂拭莓苔痕。 岩前世事幾興廢,道無今古終長存。 新來五馬栽桃李,生平伊洛期窮源。 下車一笑撫江閣,片心飛度蒼崖根。 生香動盪滿幽谷,秋叢濯雨抽蘭蓀。 露華滴晴舞夜鶴,雲葉卷霽吟朝猿。 衰翁白首野人服,不愛市井憐山村。 太守招來說好語,翠蘿有路猶堪捫。 聽終不敢謝疲苶,瘦筇強拄岩檐門。 遺書欲傍梅花讀,祗恐使人昭昭己昏昏。
作者簡介
陽枋,(公元一一八七年至一二六七年)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驥,合州巴川(今四川銅梁東南)人。生於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卒於度宗咸淳三年,年八十一歲。居字溪小龍潭之上,因號字溪。早從朱熹門人度正、暖淵游,學者稱大陽先生。[1]
人物生平
陽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驥,合州巴川(今重慶銅梁東南)人。居字溪小龍潭之上,因號字溪。
早年從朱熹門人度正、暖淵游,學者稱大陽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鄉選,取得鄉試第一。
從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擾,陽枋先後避地南川、清溪、夜郎、瀘南等邊遠地區。
淳祐元年(1241),以蜀難免入對,賜同進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閫帥交辟之,應蜀守余玠之請,分教廣安,歷監昌州酒稅,大寧理掾。五年,改大寧監司法參軍。八年,為紹慶府學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書院,士子信從者眾。
1255年以後,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鋒。先後隨子就養於嘉定(今四川樂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荊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鎮、峽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廣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還蜀。
晚以子炎卯貴,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2]
文學成就
有詩詞、講義等十二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字溪集》十二卷。事見本集附錄《紀年錄》、《字溪先生陽公行狀》。枋著有字溪集十二卷,《千頃堂書目》傳於世。陽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新輯集外斷句附於卷末。
另編有《晦翁詩譜》、《文公語錄四書》、《伊洛心傳錄》、《武泰志》、《朱文公易問答語要》、《文公進學善言》、《錢氏小兒方證》等,俱已失傳。
參考資料
- ↑ 南宋著名學者陽枋簡介,陽枋師從何人? 縱觀歷史
- ↑ 【銅梁故事】陽枋義救劉三郎 銅梁區廣播電視台 201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