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陌上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陌上桑

 

 

 

陌上桑》是漢樂府中的一首樂府詩,屬《相和歌辭》。又名《艷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這首詩第一段,寫秦羅敷的美貌;第二段,寫使君覬覦羅敷的美色,向她提出無理要求;第三段,寫羅敷拒絕使君,並盛夸丈夫以壓倒對方。這首詩以幽默詼諧的風格和喜劇性藝術手法,刻畫了一個既美麗堅貞,又聰明的採桑女子形象,洋溢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間風情,同時也反映出漢代貴族官僚仗勢調戲民女的社會現實。全詩情節逼真、語言華麗、形象生動,雖經文人修飾加工,仍體現出濃烈的民間歌謠風味

作品原文

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善)蠶桑⑶,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⑷,桂枝為籠鈎⑸。頭上倭墮髻⑹,耳中明月珠。緗綺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⑼見羅敷,脫帽着帩頭⑻。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⑽觀羅敷。

使君⑾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⑿?「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⒀羅敷:「寧可共載不⒁?」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⒂。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⒃,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⒄,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晰⒅,鬑鬑頗有須。盈盈⒆公府步,冉冉⒇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創作背景

這詩是漢樂府中的名篇,屬《相和歌辭》,寫採桑女秦羅敷拒絕一「使君」即太守之類官員調戲的故事,歌頌她的美貌與堅貞的情操。最早著錄於《宋書·樂志》,題名《艷歌羅敷行》,在《玉台新詠》中,題為《日出東南隅行》。不過更早在晉人崔豹的作品《古今注》中,已經提到這首詩,稱之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題名,以後便成為習慣。

對於此篇的作意,《樂府詩集》引崔豹《古今注》說:「《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後為趙王家令,羅敷出採桑於陌上,趙王登台見而悅之,因置酒欲奪焉。羅敷巧彈箏,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趙王乃止。」而吳兢《樂府古題要解》以為:「案其歌辭,稱羅敷採桑陌上,為使君所邀,羅敷盛夸其夫為侍中郎以拒之。」這首樂府詩,從所使用的詞語看,應該是在民歌基礎上,由文人加工而成。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嚴肅、筆調詼諧的樂府敘事詩。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名叫羅敷的年輕美麗的女子,一天在採桑路上恰巧被一個太守遇上,太守被羅敷美色所打動,問她願不願意跟隨自己回家。太守原以為憑藉自己的權勢,這位女子一定會答應。想不到羅敷非但不領情,還把他奚落了一番,使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無奈之極。

全詩共分三段。第一段,寫秦羅敷的美貌。首先寫環境美和器物之美來襯托她的美貌,然後重點寫她的服飾之美。最後通過側面描寫烘托她的美貌,無論是行者還是少年,無論是耕者還是鋤者,都傾慕她的美麗,激起讀者的想象。她的外表美,鋪襯下文的心靈美;寫勞動人民對羅敷的健康感情,與後文使君的不懷好意形成對照。第二段,寫使君覬覦羅敷的美色,向她提出無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馬徘徊不前,使君對羅敷垂涎三尺,繼而上前搭話,詢問姓名,打聽年齡,最後提出和羅敷「共載」的要求,暴露了使君骯髒的靈魂。寫使君的語言行為步步深入。第三段,寫羅敷拒絕使君,並盛夸丈夫以壓倒對方。本段全部由羅敷的答話構成,回應使君的無理。斥責、嘲諷使君愚蠢,聲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儀赫赫、仕途通達、品貌兼優。羅敷的伶牙俐齒使自以為身份顯赫的使君只能自慚形穢,羅敷的不畏權勢、敢於與權勢鬥爭的精神充分體現出來了,表現了她的人格魅力。

《陌上桑》塑造羅敷的形象也依循人們識辨人物的一般順序,在寫法上表現為由容貌而及品性。羅敷剛出現,還只是籠統地給人一個「好女」的印象,隨着敘述的展開,通過她服飾的美麗和路人見到他以後無不傾倒的種種表現,「好女」的形象在讀者眼前逐漸變得具體和彰明。通過羅敷與使君的對話,她抗惡拒誘,剛潔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從她流利得體,同時又帶有一點調皮嘲弄的答語中,還可看出她稟性開朗、活潑、大方,對自己充滿自信,並且善於運用智慧保護自己不受侵害。

《陌上桑》在寫作手法方面,最受人們稱讚的是側面映襯和烘托。先寫羅敷採桑的用具和她裝束打扮的鮮艷奪目,渲染服飾之美又是重點。「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鈎。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這些詩句一字不及羅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從衣飾等的鋪敘中映現出來。更奇妙的是,詩人通過描摹路旁觀者的種種神態動作,使羅敷的美貌得到了強烈而又極為鮮明、生動的烘托。「行者見羅敷,……但坐觀羅敷。」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類對異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為敏感,同時也會表現出更高的熱情。這些男性旁觀者為羅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無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悅羅敷的舉止。藉助於他們的目光,讀者似乎也親眼飽睹了羅敷的面容體態。這樣來塑造人物形象,比藉助比喻等手段正面進行摹寫顯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於加入了旁觀者的反應,使作品的藝術容量也得到了增加。

羅敷夸夫的內容也應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對這段內容,人們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詩中「夫婿」是羅敷實指其夫,另一種意見是羅敷虛設一夫,更有人斷定這一段是詩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實指還是虛設,這是弄不明白的問題,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倒是應該弄清楚:羅敷當時為何要講這番話?意圖何在?她集中誇讚自己丈夫的尊貴和美好,這顯然是有明顯的針對性。因為調戲她的是一位懷有特殊優越感的太守,羅敷說自己丈夫尊貴,則使其優越感變得可笑;又因為太守看中她的是美色,羅敷說自己丈夫美好,實際上是說只有丈夫才可以與自己相配。羅敷這段話句句夸夫,而客觀上又句句奚落太守,這正是全詩側面寫法的又一次運用。詩歌的喜劇效果主要也是從這裡得到體現的。

名家點評

原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周建忠《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上冊)》:「這首詩運用了環境描寫、外貌描寫、人物對話、側面烘托以及誇飾等多種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明敘事詩藝術技巧已趨於成熟。側面烘托的手法用得尤其成功,作者沒有正面描寫羅敷的美麗,而是通過旁人的種種神態烘托羅敷的傾國傾城之貌,大大增強詩歌的喜劇效果,避免了大段鋪排可能導致的堆垛呆板。同時,由於詩人給讀者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羅敷的美超越了時空的限制,胖瘦如意,高低隨人,取得最佳的藝術效果。另外,這首詩語言質樸而又流麗曉暢,韻律自然和諧,對仗工整,表現出了成熟的語言技巧。」

日本中國學會會員宇野直人、廣西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寅生《中日曆代名詩選·中華篇》:「這是一首勤勞賢惠的女孩拒絕大人物的誘惑,並以此為轉機而對其謝絕的敘事詩。作為一首東漢的樂府詩,它具有少見的滑稽內容。」

編者簡介

郭茂倩(生卒年不詳),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有載),北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勸傳》),其先祖為太原曲陽人,高祖郭寧,因官始居鄆州。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時為河南府法曹參軍(《蘇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銘》)。編有《樂府詩集》百卷傳世,以解題考據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1]

參考文獻

  1. 青青陌上桑,齊魯晚報網 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