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兒」感想(張秀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一「點兒」感想》是中國當代作家張秀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點兒」感想
終極散人
有個叫《海參炒飯》的小品,因為被移動了"點兒",引出了一場溫馨的、寒夜搶修工人不能回家團圓的年夜聚餐宴。
那種賓至如歸、溫馨和諧的場景。看後真的很是被感動。這充分說明一「點兒"是有很大的能量的。
一"點"被正能量放大,就是一場溫馨的年夜飯。
被負能量放大就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故事。
還記得武漢的那碗熱乾麵嗎?就是因為是兩塊四還是兩塊五那一「點兒」,結果血染街頭。
像這樣因為一「點兒"的糾紛而發生的流血事件,如若拷貝到社會生活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所以能否成功把控、制止那一"點兒"地發展,或許就善莫大焉!
記得好多年前電視報道一輛公交車在行駛途中,因山上滾下一塊巨大的石頭不編不倚,正砸在一輛公交車上。就差車長那一"點兒",公交車就行駛過去了。除兩人倖免於難外,其餘四十七人全部遇難。
倖免的兩人陳述說:
「我們的家就住在路邊兒。在前站下車要走一大截兒,到後一站下車要倒過來走一大截兒。
因為今天大包小包的東西太多,所以謊稱過站了,大呼停車。
司機雖然勉強停了車,但很不耐煩,沒等我們下車站穩車就開走了"!
人們不免感嘆"命大"。
當然也有很多人詛咒那兩人說:就是因為他倆人分分鐘地耽擱才有了被災難。
就事論事:
一,那兩人別大呼小叫下車
二,司機堅持不到車站不停車
三,既然停了車,司機耐性一"點兒"多等分分鐘。或許就錯過了車長的那一"點兒"。
所以往往趕上了被放大了的那一"點兒」:或者幸運來臨,或者災難當頭。因為一"點兒"所能說明問題的事例很多:
電影《南征北戰》搶占摩天嶺,就差幾秒鐘決定了戰爭的勝負。
搶渡大沙河,爭在前一秒鐘剪斷了電線。才能大部隊才適時趕到車站堵住了敵人的逃路。
很多事情如若在一"點兒"上被馬虎,往往結局就因毫釐之差而謬之千里: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的飛機是轟炸泌陽。因為譯電員將那個「點兒"挪去了,結果炸彈傾泄到沁陽。就是因為差了那一"點兒",朱老總的司令部才安然無恙。
現實生活中的一"點兒"也曾戲弄過很多人。
彩票號碼一公布;上去一去"點兒",中五百萬;下來一個「點兒",三等獎。就是不上不下差那一「點兒"狗屁沒有。
我就是因為那一"點兒"之差的倒霉蛋。
我是二零一五年退休。
若在一四年就可按"老人老辦法",可以參與一五年百分之六的、兩百多塊錢的工資增漲。
若在一六年退休,可以參加一五年的"工資改革"。然而當年退休的百分之六沒有不說,臨了弄個"中人",既不能增漲退休工資,又不能參與工資「改革"。
所以,我對一「點兒"的深切體會是一"點兒"的馬虎,就悔之晚矣。
我當初的工資後三位數是四塊四毛七。不知怎麼給"整"掉七分錢。發現後說是"已經報批改不過來"了。
改不過來就改不過來罷,反正就那麼七分錢。
誰知後來工資"改革"的政策是按"四捨五入"法。因為少那七分錢不得入"五"。入不了"五"就少一級基準工資。這些年來因為那七分錢究竟虧了多少"點兒」我不知道。說是不計較,但心裡頭總還有那麼"點兒"隱得慌。
2021年元月28日 [1]
作者簡介
張秀成,暱稱,終極散人,生於1955年,民族,漢,1970年9月參加工作,1973年入伍,現退休賦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