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個熱情的故事(呂延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個熱情的故事》中國當代作家呂延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個熱情的故事

在《小團圓》中張愛玲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細想,萬轉千回的愛情幻滅之後,還會剩有什麼啊?無非只有對自己的憐惜。懂得憐香惜玉的男人,即便是哪一天成了鐵石心腸,畢竟他還有兩面,棄其後者而不顧,還有前者的光輝。如果一棒子打下去,痛打落水狗,只能證明自己當年沒有眼力,一時被愛情的表像迷惑,沒有看清對方的嘴臉。那些千嬌百媚,白白付諸東流之水。魂牽夢繞,忽而灰飛煙滅。孤枕難眠,抑鬱終日,情何以堪?即使對方再絕情,挨千刀的混球王八蛋,在張愛玲這裡絕不會歇斯底里,她在文字中醞釀過了萬千種絕望中的愛情。「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張愛玲認為這是一首悲涼的詩,她喜歡悲壯和蒼涼。時代的沉重,不容易讓人大徹大悟,除了《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於己也是如此。

張愛玲在《我的文章》中是這樣陳述當時的男女關係的,「現代人多是疲倦的,現代婚姻制度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有沉默的夫妻關係,有怕致負責……還有便是姘居,姘居不像夫妻關係的鄭重,但比高等調情更負責任,比嫖妓又是更人性的。走極端的人終究不多,所以姘居在今日成了很普遍的現象。」當初張愛玲與胡蘭成之間有一紙婚約,胡蘭成寫給她做紀念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他們開始相愛時,胡蘭成還沒有離婚,他們只是姘居關係,張愛玲也不強求婚姻。維持這種姘居關係,不用負責,當胡蘭成離開張之後,很快與小護士難捨難分,也在情理之中。張很失落,並且一度放下寫作,沉迷不能自拔,多次想從居住的五樓窗口飄下去。為了求證胡對她的愛,花了很多錢,跑到鄉下去看他,只是舍不下愛着的自己,給自己一點安慰。事實更糟糕,胡的身邊又有了第三個女人,張早已是明日黃花。

他們的愛情只是「一個熱情的故事」而已,「故事」是不真實的,大人給孩子講故事,有時是為了哄孩子不哭。愛情作為一個故事,是經歷過又放不下自己,為了安慰自己,撫慰那些曾經的執着和不舍不棄,空自做着有些餘溫的夢而已,在不堪一擊令人難耐的現實面前,它還眷戀着自己滿腔的愛戀,燃燒過的灰燼,余有那麼一點熱度,久久不肯散去。「是故事,就得有點戲劇性。戲劇就是衝突,就是磨難,就是麻煩。就連P.C.Wodehouse那樣的滑稽小說,也得把主人公一步一步誘入煩惱從中,愈陷愈深,然後再把它弄出來。」(張愛玲《論寫作》)當張愛玲用後半生的時間斟酌一部《小團圓》的時候,她心中的傾城之戀,也只能以「故事」定義罷了。

張愛玲的作品一直以蒼涼的調子貫穿,這種情緒從她的小說里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亦或者說是從現實演繹到文字中。理想的愛情不是生命的真實,只能是一個蒼涼的故事,這也是張愛玲小說中愛情的底色。曹七巧的一生被黃金禁錮了,他與季澤的感情若即若離,相峙了10年,當季澤找她傾訴,她心底是喜悅的,卻又懷疑他只是為了她的錢——她用一生的幸福換來的錢。她是清醒的,看透了愛情後面的人性的骯髒。文中的愛情,不給人一點暖色,幾乎觸摸不到一點溫度。愛情只是一個苦澀的念想,仿佛一粒深埋在地下的古蓮種子,萌發的可能很小,只能是一個熱情的故事。

張愛玲這樣評價《連環套》中的霓喜:「她並非完全沒有得到愛,不過只是摭拾人家的殘羹冷炙,如杜甫詩里說:『殘羹遇冷炙,到處潛悲辛』但她終究是個健康的女人,不致於淪為乞兒相。……到底是悲涼的。」胡蘭成並非沒有愛過張愛玲,只是閱過千朵花的狂蜂,不會在一朵花上停留。張愛玲也得到過愛,只是胡很快移情別戀了。或許胡對她所謂的愛情,只是對女才人的欣賞,相處之後,新奇感沒了,興趣也淡了。因為不相知而結合,又因為相知而離開。當張讓胡選擇,胡說都是手指我怎麼選擇。在張,胡是唯一;在胡,張只是其一,並且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這畢竟讓頗具才華、心高氣傲、風靡一時的張無法接受,時時懷着悲辛,拾取殘羹冷炙,她不願意淪為乞兒相,但畢竟是悲涼的。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因為經濟原因,拿殘餘的青春作賭注,在與范柳原愛情遊戲角逐中,謹慎猜度,違心屈從,雖然一場戰爭淪陷了一個城市,從而成就了一段婚姻。這樣的遊戲發展到最後已沒有愛情可言,只是演繹一個故事的過程。《心經》中許峰儀夫婦雖因愛情結合,但隨着許太太青春逝去,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完結了。徐太太說:「人活在世上,不過短短的幾年,愛,也不過短短的幾年。」綾卿甘願做許先生的情婦,或許有一點真心,但在「金縷衣」下,愛情顯得如此卑微和孱弱,只有一點點的溫度吧!

《色戒》中王佳芝開始只是為了完成神聖的革命任務,然而她愛了。愛了,且為愛付出生命。不諳世事的她,一不小心,掉進了愛情陷阱。即使用生命去詮釋愛,愛情也只能是一個故事。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不得不引發人們去權衡:這到底值還是不值?或許,這也是困擾張愛玲一生的問題。不愛不甘心,對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子而言,沒有愛情,人生形同枯木難春;奮不顧身,忘我去愛,付出生命的代價,於心不忍。愛情,即矛盾,進退兩難。

「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現實中的男女玩着愛情的遊戲。在張的筆下,我們很難找到健康正常的愛,一場場愛情遊戲中,到處瀰漫着令人窒息的、腐朽的、蒼涼的的氣味。透過這些不幸的愛情,我們可以體察到張愛玲心靈深處對愛情和婚姻徹底的失望和悲觀,她用不動聲色的筆墨,在未見刀光劍影的戰爭中,創造了一種不是悲劇的悲劇故事。這故事裡面有熱情的夢幻,而結局都是幻滅的悲涼。故事是熱情的,像一個人年輕人流動的熱血。而故事的結尾,熱情散盡,人去茶涼,故事的熱情仿佛還在,而只剩下故事中那個人的影子,連一聲哀嘆都難以聽到。因為,經歷了,已淡然。既然只是一個故事,誰還去認真追究呢?

迷亂愛情「如渾身火燒火辣燙傷了一樣」「她已變得很低,低到塵埃里,即使在塵埃里,也開出花來。」可以想象,多年之後,張愛玲對於胡蘭成的愛情,情愫應該還有一些。或許在入定沉寂的時刻,想着戀愛中的自己,那樣奔放地盛開,那麼幸福地燃燒。因為這些,對那個曾經引發自己情愫的人,也變得溫暖起來。雖然最初的印象,只是浮世的一瞬,白駒過隙,輕盈而逝,在不能動搖的現實規律面前,女人的那一點點嗔痴顯得如此微不足道。人生不只如初見,歷經世事滄桑的張愛玲,在海外定居多年之後,對以往的那些回憶,她嘴角只泛起一個蒼涼的淺笑。哪怕只是故事,她也需要那一點熱情,來撫慰她一生的孤獨與淒涼。

愛情也只如一襲華美的袍子,雖然裡面爬滿虱子,歷經多年的折磨,早已千瘡百孔,但還要靠它曾經的光澤來裝點慘澹的人生。或許重溫這點點滴滴的熱情,就是張愛玲所謂的「小團圓」吧!

後記

以上是2011年寫的《一個熱情的故事》原文,曾在2013年市里讀書徵文活動中獲過獎。後來,陸續讀了三遍《小團圓》,對這個話題又有了新的認識,寫在2014年博文里。[1]

作者簡介

呂延梅,筆名,綠葉子。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生活在孔孟之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