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元一次方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元一次方程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 一元一次方程

外文名;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類 型;整式方程、線性方程

創立者;韋達

標準形式;ax+b=0或ax=b(a≠0)

學 科;數學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1且兩邊都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個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工程問題、行程問題、分配問題、盈虧問題、積分表問題、電話計費問題、數字問題。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見於約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時期。公元820年左右,數學家花拉子米在《對消與還原》一書中提出了「合併同類項」、「移項」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16世紀,數學家韋達創立符號代數之後,提出了方程的移項與同除命題。1859年,數學家李善蘭正式將這類等式譯為一元一次方程。[1]

歷史溯源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見於約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時期

的一次方程,即單假設法解決問題。

公元前1世紀左右,中國人在《九章算術》中首次加入了負數,並提出了正負數的運算法則,解決了移項問題。在「盈不足」一章中提出了盈不足術。但該方法並沒有被用來解決一元一次方程。在11~13世紀時傳入阿拉伯地區,並被稱為「契丹算法」。

9世紀,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米在《對消與還原》中給出了解方程的簡單可行的基本方法,即「還原」和「對消」。但沒有採用字母符號。體現了明顯的方程的思想。

12世紀,印度數學家婆什迦羅在《麗拉沃蒂》一書中用假設法(設未知數)來解決一類一元一次方程。由於所假設的數可以是任意正數,婆什迦羅稱上述方法為「任意數算法」。

13世紀,中國的盈不足術傳入歐洲,意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在《計算之書》中利用單假設和雙假設法來解一元一次方程。

16世紀時,韋達創立符號代數之後,提出了方程的移項與同除命題,也創立了這一概念,被尊稱為「現代數學之父」。但是韋達沒有接受負數。

16世紀時,明代數學家程大位(1533-1606)在《算法統宗》一書中也用假設法來解一元一次方程。

1859年,中國數學家李善蘭正式將這類等式譯為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定義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高次數是1,等號兩面都是整式,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其一般形式是:

有時也寫作:

可以通過等式性質化簡而成為一元一次方程的整式方程(如)也屬於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一種線性方程,且只有一個根。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五步,即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併同類項、係數化為1,所有步驟都根據整式和等式的性質進行。

以解方程

為例:

去分母,得:

去括號,得:

移項,得:

合併同類項,得:(常簡寫為「合併,得:」)

係數化為1,得:

在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一步通常乘以各分母最小公倍數,如果分母為分數,則可化為該一項的其他部分乘以分母上分數的倒數的形式。

以方程

為例:

消除分母上的分數,可化簡為:

進而得出方程的解。

如果分母上有無理數,則需要先將分母有理化

求根公式法

基本公式

對於關於,其求根公式為:

推導過程

解:移項,得:

係數化為1,得:

圖像法

的值。即一次函數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

以方程

為例:

如圖1,作出函數

的圖象。

由圖像知函數圖象與x軸交於點

可得原方程的根是

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可用於做數學應用題

也可應用於物理、化學的計算。

如在生產生活中,通過已知一定的液體密度和壓強,通過

公式代入解方程,進而計算液體深度的問題。例如計算大氣壓強約等於多高的水柱產生的壓強,已知大氣壓約為100000帕斯卡,水的密度約等於1000千克每立方米,g約等於10米每二次方秒(10牛每千克),則可設水柱高度為h米,列方程得1000*10h=100000,解得h=10,即可得知大氣壓強約等於10米的水柱所產生的壓強。

問題舉例

丟番圖問題

希臘數學家丟番圖的墓碑上記載着:

丟番圖長眠於此,他的目標多麼令人驚訝,它忠實地記錄了他生命的軌跡:上帝給予的垂髫時光占六分之一,又過了十二分之一,髯須漸漸長出,再過七分之一,點燃起結婚的蠟燭。五年之後弄璋之喜,兒子誕生。可憐遲來的寧馨兒,享年僅及其父之半,便進入冰冷的墓。悲傷只有用數論的研究去彌補,又過了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終於告別數學,離開了人世。

根據以上信息,算出:(1)丟番圖的壽命;(2)丟番圖開始當爸爸時的年齡;(3)兒子死時丟番圖的年齡。

解法:設丟番圖的壽命x歲;

解得x=84,

丟番圖開始當爸爸時的年齡:

兒子死時丟番圖的年齡:84-4=80

雞兔同籠問題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算書《孫子算經》中的數學問題,其內容是:「今有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譯成現代漢語為:有若干只雞和兔在同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三十五個頭;從下面數,有九十四隻腳。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

該問題可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解法如下:

解法:設雞有x只,兔有

由題意得:

解得:x=23

兔的數量 35-x=12

答:雞有23隻,兔有12隻。

有限循環小數化為分數問題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將一個有限循環小數化為分數,以

為例:

可算出

同時,該方法也可用來證明

的問題。

價值意義

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工程問題、行程問題、分配問題、盈虧問題、積分表問題、電話計費問題、數字問題。如果僅使用算術,部分問題解決起來可能異常複雜,難以理解。而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將能從實際問題中尋找等量關係,抽象成一元一次方程可解決的數學問題。例如在丟番圖問題中,僅使用整式可能無從下手,而通過一元一次方程尋找作為等量關係的「年齡」,則會使問題簡化。一元一次方程也可在數學定理的證明中發揮作用,如在初等數學範圍內證明「0.9的循環等於1」之類的問題。通過驗證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合理性,達到解釋和解決生活問題的目的,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參考來源

小數點數學七秋89.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

參考資料

  1. 100道一元一次方程計算題,綠色文庫網 , 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