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士諤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士諤諤 |
近義詞 : 反義詞 : 出 處 :《史記》 體 裁 :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
yī shì è è |
一士諤諤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 yī shì è è,一般說是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意思是指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出自西漢文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商君列傳》。
原文
《史記·商君列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1]
譯文
一千張羊皮也沒有一塊狐腋貴重,一千個隨聲附和的人也比不上一個敢於正色直言的人。周武王因為有敢言直諫的臣子而使周國昌盛,商紂王因為臣下緘默不敢直言而使得國家滅亡。
典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商鞅為此十分得意,許多朋友和官員都奉承他。
有一次,門客趙良拜謁商鞅。商鞅說:「孟蘭皋向我介紹了你,我希望能夠和你結交為朋友,可以嗎?」
趙良說:「這件事我不敢答應。孔子曾經說過,舉薦賢能而受百姓擁護的人應該被提升,德行不好的人,即使是可以成就王業的人也要罷退。我德行不好,所以不敢答應你的要求。」商鞅見話裡有話,就問:「你不滿意我對秦國的治理嗎?」
趙良說:「能聽取人們對自己的意見可以稱為耳力好,能夠省察自身可以稱為眼力好,能夠克制自己才可以稱為強。虞舜說過:『自我謙卑的人應該受到尊崇。』你不如說說虞舜這麼說的原因,就不用問我了。」
商鞅說:「從前的秦國,受戎狄影響,行的是戎狄的風俗,父子之間沒有倫常分別,一家人都住在一起。現在我設定製度,更改了風俗,使百姓知道男女有別,大搞城市建設,把秦國治理得像魯、衛等中原國家一樣文明。你看看我治理秦國的業績,我和五羖大夫比起來誰更賢能呢?」
趙良說:「一千張羊皮也沒有一塊狐腋貴重,一千個隨聲附和的人也比不上一個敢於正色直言的人。周武王因為有敢言直諫的臣子而使周國昌盛,商紂王因為臣下緘默不敢直言而使得國家滅亡。你如果不認為武王的做法是錯的,那麼我請求能夠每天對你正言進諫而不被責怪,可以嗎?」
商鞅說:「俗話都這樣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請先生指教。」趙良就把當時的形勢和變法的利弊向商鞅進行陳述,並勸他放棄權力,保全性命。但是當時身居高位的商鞅聽不進這些意見,後來秦惠文王即位,商鞅在權力鬥爭中失敗,被車裂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