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珍貴的散文教科書(艾秋)
作品欣賞
一本珍貴的散文教科書
——由曾令琪、周曉霞《賈平凹散文解讀》說開去
PART-01
人道是,寫作沒有合適的教科書,也是不能教的,需要天賦和自悟。我覺得,未必如此。因為一切皆有可能。此時此刻,我心歡喜,因為,我不僅獲得了一本極其珍貴的關於寫散文的教科書——《賈平凹散文解讀》,亦欣賞人間妙筆,學習大作家的經典名作和聆聽經驗之談。
這是一本對閱讀理解賈平凹散文起引領作用的好書,是為初學者答疑解惑,寫好散文、提升寫作水平的一把金鑰匙,是廣大文學愛好者的福音。大名鼎鼎的中國韻文學會副會長、中國散曲研究會長趙義山先生和國家一級作家、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執行會長張人士先生為之傾情作序。張會長對賈平凹其人其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賈平凹現象」是當代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壇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賈平凹」三個字已經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符號。他盛讚曾、周二位為「發大心者,必有大力;發大願者,必有大福。這一造福廣大讀者的可喜可賀的壯舉,值得中國散文界同仁為之浮一大白。」足見此書彌足珍貴。
《賈平凹散文解讀》是由曾令琪先生和他的弟子周曉霞女士,師徒二人強強聯手,共同完成的一部學術性與通俗性兼具的著作。曾令琪先生為專業作家,是賈平凹的關門弟子。周曉霞女士為業餘作家,是曾令琪的弟子(賈平凹的再傳弟子)。他們在大量閱讀賈平凹散文作品、大量閱讀現當代散文研究專著和論文之後,經過細膩、縝密的提煉,歸納總結出關於賈平凹散文的語言美、人情美、風俗美、細節美、哲思美五大特色。並將這「五美」中的每一「美」,細分為三部分,每一章均以三節論之。結合他們將近30年的讀書、創作、研究,融入對文學和美學的理解,深入細緻地探討賈平凹散文的思想內涵、文學理念、創作特色和美學因素。創作期間,他們六次親往西安,專程拜謁賈平凹先生,認真聽取賈先生本人的指導意見。其中第一章《賈平凹先生訪談錄》中,曾、周師徒就散文創作題材,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散文情節、細節的虛構及《賈平凹散文解讀》的理念和架構等八方面問題虛心請教,得到了賈先生十分中肯、深入淺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解答。賈先生高屋建瓴的創作理念為初學寫散文者指點了迷津,也使廣大讀者在散文創作方面會得到有益的借鑑。 第二章至第七章是全書的重點,其中列舉了賈平凹先生的諸多散文和精彩片段。針對所選範例,由此及彼,追本溯源,引經據典,進行拆開了、揉碎了、展開式的剖析解讀。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紛至沓來,使讀者從中不僅學到了關於賈氏散文的一些要點精髓和秘籍技巧,更學到了曾、周二人嚴謹的寫書立著文風,他們的探索、鑽研精神令人折服。他們咬定青山的堅持,百折不回的堅韌,心無旁騖的堅守,矢志不渝的堅定,其初衷是為自己將來的閱讀與寫作提供借鑑的同時,也為大學文學院、中文系的師生和一般的業餘作家、作者和文學愛好者提供學習、借鑑的範本,他們對文學的熱誠、強烈責任感、使命感,實屬一種大善。
對於每一個文學愛好者和作家而言,對被譽為陝西文壇「三駕馬車」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的作品,任誰都不能錯過。曾幾何時,讀路遙的小說,和主人公同悲喜、共命運,那是怎樣的沉醉啊!可天妒英才,路遙走得太早,令人扼腕。賈平凹在《哭三毛》中痛心地說:「三毛是死了,不死的是她的書,是她的魅力。」此句寫給路遙也再恰當不過。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和他的名字一樣不朽。「千秋萬代的白鹿原,一支筆山河一樣沉重」,只是,陳忠實也枕着的他那本蜚聲海內外的《白鹿原》駕鶴西去了,同樣令人唏噓。相比之下,讀賈平凹的作品最為過癮。賈平凹先生是當代中國文壇屈指可數的大家、大師,被譽為「文壇常青樹」。他跨越一座高峰、又一座高峰,不斷有重量級作品問世。其創作之高產、內容之廣博、思想之深邃,獲獎之幸多,實屬罕見。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最高成就,無論影響力還是對中國文學的貢獻都是頂流的,是當之無愧的「怪才」「鬼才」和「奇才」。
要想真正了解作家,就必須多讀他的作品,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賈平凹先生說過,讀作家的作品,便能看出他的人品、性格甚至長相。當年莫言獲諾貝爾獎,文壇譁然,褒貶不一。出於好奇,我先後閱讀了莫言系列作品,匠心獨具,內容豐富,極強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令人嘆為觀止。當然,詩無達詁,文無達詮。文學應該具備多種形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既要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對作家以偏概全,揪住某一方面惡意打壓,顯然有失客觀和公允。正如一棵參天大樹,個別小枝杈長歪了斜了也屬正常,瑕不掩瑜。引用賈平凹的話,世上的事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愈是不十全十美,也才愈有詩意吧!
相比於莫言,長期以來,社會上對賈平凹之詬病,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我在老年大學的現代文學課上,僅僅學了《白浪街》《丑石》《廢都》和《雞窩窪人家》,就成了鐵杆「賈迷」。賈平凹的散文看似隨意,實則精雕細琢。平實而不乏優美,真實而不乏幽默,諷刺而不乏悲憫。他的小說語言鮮活,風趣幽默,小說中的人物真實立體生動,仿佛就是曾經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你、我、他。他書寫時代,寫小人物在社會大背景下的生存境遇,表達對生命感悟、對人生的深沉思索。彼時,我就惦記着一定好好讀賈平凹。可因為時間關係,一直沒有成行。一本《賈平凹散文解讀》在手,不僅引領我閱讀賈平凹散文,又引發了我讀賈平凹小說的欲望。從《賈平凹散文解讀》中精選的精彩片斷擴展開來,或捧卷閱讀,或網上衝浪,不亦樂乎!我結合曾、周老師總結的五美特色,對號入座,哪段是語言美,哪段是細節美,哪段又是哲思美,以至風景美、人情美?對深入理解賈平凹散文很有助益。甚至到了近期《繁花》《第二十條》風靡網絡我都無暇問津,一門心思只讀賈平凹的程度。毫不誇張地說,把賈平凹的散文和小說串起來,就是中國最豐富的當代史。沒有豐富閱歷和博覽全書,怎能著作等身?!若干年以後,人們讀賈平凹作品,可以了解現在人的生活。他對文學、對歷史的貢獻,必定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賈平凹先生用誠摯樸素的筆觸,寫所見、所感的人和事,字裡行間,無不閃爍着灼目的智慧。他對故鄉、對故鄉的文化情有獨鍾。他的遊記散文別有風味,別有懷抱。我退休之後才開始學習寫作,也特別喜歡賈平凹談論寫作的一些文章。我心中這顆文學的種子雖然很稚嫩,但希望不停地汲取營養,一天天生根、發芽,並漸漸長大。
《我是這樣寫作的》《我把一輩子文學創作秘密都公開在這裡了》《和年輕人談寫作》《好的語言是什麼》等,賈平凹不講大道理,而是把看似複雜的文學簡單化,把寫作道理講得清楚明白,把深奧的理論,講得淺顯易懂,融會貫通,妙趣橫生。他說,多寫多練固然重要,但是不是越多越好,寫到一定程度,就要停一停站一站,想一想,接下去自己要寫什麼,最主要的是該怎樣寫?要有個性,有自己的風格。如果還一味地寫花花草草,寫父母啊,故鄉啊,親人啊,那就是小家子氣,是小我,是寫作的初級階段。散文要有語言美,藝術美,要有人情味,更要有思想內涵。他主張作家必須以最大的真誠面對這個社會,觀察思考之後再落筆,寫出的文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才能對社會對人生更有意義。他強調散文力求真實,但不排斥虛構,而且可用小說的筆法寫散文。他講散文題材要寬泛,追求散文的大氣度、大氣派。大散文不是篇幅長短的問題,而是體現一種不俗的氣度。
《丑石》將一塊石頭的遭際娓娓道來,難道他真是說的是那塊石頭嗎?這是托物言志,借物說理的小品文,其中蘊涵人生的大哲理。丑石的美不在於外表,而在於深刻的文化內涵。賈平凹把自己寫的每一個作品都當作心愛的孩子,可他最最看重的《廢都》,從洛陽紙貴到一落千丈、被討伐杖殺,無異於當頭棒喝,又被冠以「流氓作家」之名。面對輿論攻擊,他默默忍受。最難能可貴的是命運的重錘砸向他,也沒有失去對寫作的熱愛,仍然筆耕不輟,佳作連連。美遲早會被發現,「丑到極處」便「美到極處」的《廢都》遭禁十六年之後,終於撥開迷霧見月明,受到更多讀者的喜歡。
時間會消散苦厄,經歷使作品更豐富。賈平凹的《對月》:「月,夜愈黑,你愈亮,煙火熏不髒你,灰塵也不能污染,你是浩浩天地間的一面高懸的鏡子嗎?……」借月抒懷,哀而不傷,那是來自靈魂的吶喊,是人生走向成熟階段的喟嘆。
所謂「忍」,忍寒忍熱,很容易的,甚至忍飢忍渴,也算不難。忍苦忍惱,還能勉強通過,然而忍受冤屈,忍一口氣,就大為不易。
賈平凹崇儒,禮佛,修道,深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相互緣起的道理,明白「忍」是一生的修行,一切也就釋然了。 在賈老的筆下,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瑣碎的、拉拉雜雜的小事都可以成文,大千社會無所不包無所不含,而且他的每一篇文一定要出新出彩出哲思。《六棵樹》《我的老師》《吃麵》《不能讓狗說人話》《辭宴書》《我們從未如此富裕,也從未如此焦慮》等寫日常,寫細節,寫普通人的生活。他用犀利的筆觸挖掘人性,除了諷刺和幽默,更善於使用比喻。其中,蘊涵着人生況味、人生感受和人生哲理,值得我們認真咀嚼品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賈平凹重親情,重友情,重人情。《我不是一個好兒子》《祭父》《寫給母親》《哭伯娘》《哭三毛》《再哭三毛》等情真意切,讓人讀來,為之動容。都說文人相輕,但賈平凹與莫言、路遙、陳先法等作家的友誼堪為佳話。他們彼此懂得,相互欣賞,他們肝膽相照的情誼,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君子之交。莫言說:「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如果漏掉賈平凹,那是不可想象的。」可謂一言九鼎,他直抒胸臆的讚美,彰顯大作家之間惺惺相惜的情分和大文人高尚的情操。
「用不着熱羨和嫉妒他人的千般好,用不着哀嘆和怨恨自己的萬般苦,也用不着恥笑和賤看別人不如自己,生命的快活並不在於窮與富、貴與賤。」
「越不是藝術家的人,其做派越像藝術家;越是沒錢的人,越是要做出是有錢的主兒。」
「能好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於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
「小說是社會的文學記錄,是探究人類困境的事。也是排毒的事,排社會毒,自己也排毒。」
「為什麼罵我?後來看到古人的一副對聯,便會心而笑了。對聯這麼寫:著書二十萬言,才未盡也;得謗遍九州四海,名亦隨之。我何不這樣呢,聲名既大,謗亦隨焉,罵者越多,名更大哉。」
「看一個孩子待父母孝順不孝順就看他能不能考上大學,那麼,評價一個人的歷史功過就得依此人死後是否還造福於民。」 ……
賈平凹太多有深度、有內涵的經典名句值得銘記,有些雖是大實話,卻蘊涵人生大道理。
賈平凹在《一匹駱駝》中說,越是珍貴的東西,越是容易破碎,越是容易破碎的東西,也越是珍貴的吧。我留給孫犁的,是一匹破損的瓷駱駝的遺憾;孫犁留給我的,是人品、文品的永久啟示的滿足啊!
賈先生二十歲前在鄉下,受著名作家孫犁啟發寫作。青年時期受喬伊斯、福克納、川端康成、沈從文影響。中年後崇拜曹雪芹和蘇軾,老子和莊子。美好文學薪火相傳,縱觀今日之文壇,「賈粉」比比皆是,因虔誠膜拜,所以有《賈平凹傳》《賈平凹論》等問世。
歷史上的名臣曾國藩是曾令琪先生家族的九世叔祖。梁啓超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另半個是曾國藩。詩書傳世久,家風恩澤長。曾令琪老師儒雅隨和,秉承家族風範。他除了外出活動,讀書著文便是日常。完成大量創作的同時,還編撰《大中華文學》雜誌和公眾號。散文研究比寫散文集要難很多,收集資料就頗費周折、時間和心思。而且做到引典皆有來歷,都一一注釋,更得下一番大功夫。字斟句酌,苦心推敲,研究不易。字字珠璣,條分縷析,成書何其不易,成為三十萬字的教科書似的專著更何其難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曾令琪、周曉霞極其完美的嘔心力作《賈平凹散文解讀》問世,是對中國散文有價值的探究,是大家經驗的傳承,是利於千秋萬代的大好事,必將和賈平凹的名篇名著一樣,被載入文學史冊,萬古流芳![1]
作者簡介
艾秋,本名黃秀娟,黑龍江人,之前從事技術工作,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退休後定居四川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