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生嗜好馬齒莧(張慶余)

一生嗜好馬齒莧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生嗜好馬齒莧》中國當代作家張慶余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一生嗜好馬齒莧

那天,我從縣城「嘉北新區」的一條小街上路過,發現路旁的蔬果攤當中,一個老太太在賣馬齒莧。老太太坐在一包馬齒莧後邊的馬紮上,眼睛不住地盯着來往行人,希望有人能停下來買點兒她的菜。我見她的馬齒莧鮮嫩、乾淨,一種買回家蒸菜餅吃的念頭油然而生,便將電動車插在一旁,蹲下來問價。老太太說一塊五毛錢一斤,並且進一步解釋這菜沒打過藥——她也知道現在的人們忌諱吃打過農藥的蔬菜呢。我心裡明白,馬齒莧比之於其它野菜來,是最不容易生蟲的一種植物,沒必要打藥,故而對她的話深信不疑。況且覺得價格不算貴,決意買二斤。老太太顯出一臉的高興,抽出自己帶來的方便袋,讓我估量着往袋裡裝菜。於是我也不挑不檢,一把一把地往方便袋裡裝。當認為裝得差不多了時,便讓她過秤。她用的還是老式木桿秤,用秤鈎掛上菜兜,提起秤桿,把秤砣繩兒攏到二斤的星上,見秤桿還有點兒耷拉頭,又往兜里填了一把菜,結果秤桿變得抬頭了。我讓她該退的退,她說不退了,反正是自己地里生的。我付了錢,高興地回家。

不知怎的,我這一生,不論是生活艱難的年代,還是富足的年代,對馬齒莧一直有着好感,並且久吃不厭。在那艱苦的歲月里,我年齡還小,每逢馬齒莧生長的季節,母親總是催着我到地里去剜。剜來後,洗淨切碎,多是用點兒粗面拌一拌蒸着吃,儘管缺油少鹽的,但吃起來也不多麼厭煩。由於那時候貧困人家多,馬齒莧被人們爭着剜,就顯得更加珍貴。後來生活變得好一些,家裡每年都養一頭豬。剜馬齒莧餵豬的任務,又落到我的肩上。這期間剜來的馬齒莧,在用來餵豬的同時,還沒丟棄吃馬齒莧的習慣,除了蒸着吃以外,熬馬齒莧麵筋湯成為常事。

推行農業生產責任制後的最初幾年,我們村由於地少人多,鄉親們種田心切,地里的各種雜草經常被滅草劑打得難以生存,馬齒莧自然也難逃厄運。我當時在當地公社上班,實在想吃馬齒莧時,下班後就騎着自行車到其他村的大窪里去剜。後來進縣城謀事,只能靠買了。這便回到開頭的一幕。

馬齒莧是一種「學名」,在我們家鄉,人們稱其為馬蜂菜。據營養學家和醫藥學家介紹:馬齒莧不光含有豐富的營養,還有很高的醫用效果。馬齒莧被列為中藥的馬齒莧科,屬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其功能作用主要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主治病症主要有:熱毒血痢,因為其性寒質滑,酸能收斂入大腸經,為治療痢疾的常用藥;還可以治療瘡瘍、崩漏、便血,濕熱淋證,帶下病等。

馬齒莧的益處如此之多,且在野菜中算得上是一種上等好菜,看來我對它是一生難捨了。[1]

作者簡介

張慶余,山東省嘉祥縣滿硐鎮人。1975年被當時的滿硐公社聘為「半脫產幹部」,主要從事文字材料、社會宣傳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