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艱難是在舍與不舍間徘徊(丁曉虹)
作品欣賞
一種艱難是在舍與不舍間徘徊
再次回到《人間詞話》似乎很艱難,它就靜靜地伏在我的案頭,而我明知其間會有更多的精彩在等着,但有一種失望幾乎令我對所有的精彩視若無睹,一擲,便有半年之久。半年,不過回眸的一瞬,而半年,卻又承載着很多很多的情感和故事,比如我與這本書。
有這麼一句話:「守一座城,只為等一個人。」無論這句話出現在哪裡,都不免讓人為之怦然心動。無疑,每個人的心裡,可能都會留有這麼一種質樸的情感,那一扇情感的心窗開着,即使眼前的日子淡潔如水,也可以將一池蓮荷的心事安然水底,再無謂去與時光論及盛年,論及輸贏。讀《人間詞話》不可否認的一已私心:或為一程遠去的光景,或為一段刻骨的情,亦或……
《人間詞話》第11段,「飛卿之詞,深美閎約」、「飛卿精妙絕人」,如每一個晴暖的良辰,終會有晨曦玉露的相逢,對於喜愛古詩詞的人,「溫庭筠」這個名字自然是不陌生的。於我,更是一種熱愛,從而在心裡將其深深地珍藏了起來,只讓「深美閎約、精妙絕人」的讚譽根深蒂固地橫亘在腦海里,愈愛愈不願探其究竟。
那一日,跟隨王國維先生的指引,走進這久違的親切。「畫屏金鷓鴣」是王國維先生對溫庭筠詞品的定性。如一柄利劍,頓時便削去心中的一片綠蔭,畫屏之上的金鷓鴣,又能靈動到哪裡呢?況一個「金」字更令沒有經濟頭腦的我嗅到了一股「銹」的味道。待將整首詞讀來,腦海里卻怎麼也形不成一幅完整的畫面,以至讀了下句忘了上句,又生怕錯過些什麼,便又從頭再來。如此反覆,讀出的不過是古舊的市井生活。我用溫柔的筆,小心翼翼地開啟着一段經情感修飾過的老去的光陰,然而,卻怎麼也找不到一個清新的詞語。
單說溫庭筠這首《更漏子》的上闕,柳絲柔長春雨霏霏,若非以身試境,怎曉得這柳絲亦如女子的情絲,那霏霏細雨便理所當然地濕了心田。俗話說:「屋漏偏逢連陰雨。」越是心煩意亂,偏偏總有更漏之聲不斷傳來,或許此聲並非更漏之聲,亦可能只是雨敲門前石?亦或雨落庭花,花心碎?不論哪一種,終歸這聲音在這萬籟俱寂的春夜,仿佛石破天驚,不過是「聽雨寒更徹」而已,這淒涼更攪擾着那份思念,進而讓人心緒不寧,難以釋懷。而此時,似乎塞雁也難以忍受這份悽苦之情,毅然決然向南而去,更驚起了雜亂的城鳥匆匆地尋覓着棲巢。本是靜謐的夜晚,難道是相思的惆悵擾亂了門外的煙火世情?還是那些俗世中的繁蕪讓一份情迷失的更遠,陷的更深?總之,想將心收回,未料那一顆呼之欲出的心卻幾乎將畫屏上的鷓鴣也「驚」飛起來!
虛虛實實,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語輕意重,的確含蓄蘊藉,曲致動人。然,閨婦、閨怨、閨物,極盡香濃艷麗,「花間詞」婉約如此?
再看與溫庭筠齊名的「花間詞」派代表韋莊的《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先不說這首離別詞流連繾綣、情感悽惻的筆觸,單說這一句:「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比喻客地思歸,由聽到琵琶樂聲,想到了愛人臨別時彈奏的一支如泣如訴的琵琶曲,那琵琶是用黃金翠羽裝飾起來的,彈起來鶯聲嬌軟,婉轉動人。弦上「盼歸」之聲和辭別「叮嚀」之語,不絕於耳,溫柔纏綿。那綠窗前如鶯般傾訴的聲音,活生生將一名婉約、嬌弱的女子呈現在世人面前,怎不叫一顆異鄉思歸的心更加迫切呢!激情在這一曲琵琶聲中奔涌,放逐的思緒,隨着弦音早已回到了安放靈魂的家,整個人便也徜徉在人生中最靚麗的一剪光陰里。這靈動的一筆,輕輕搖曳着一段記憶,讓一份悽苦之情都變得異常的美麗。
讀韋莊的詞,如行雲流水,感覺一氣呵成,毫無滯礙之感。溫庭筠的「畫屏金鷓鴣」、韋莊的「弦上黃鶯語」,同樣是比喻的手法,相較之下,那畫屏之上漠然、無情的金鷓鴣便不如「弦上黃鶯語」的格調了。韋莊的詞更顯清麗疏淡、蘊藉風流、清新活潑。遺憾的是依然滯於淒婉的兒女之情事,淺白而柔弱,遠不及李白《憶秦娥》的意義深遠。「花間詞」終是葬花式的審美,少了許多的勁道。
如此想來,王國維先生所謂「『深美閎約』此四字唯馮正中足以當之」是有道理的。且看他「和淚試嚴妝」的詞品,在眾多的品評聲中,我最認可「這句詞體現了一種整肅的人生態度」這一說法,因為縱使哀威、縱使悲苦,也要「和淚試嚴妝」,嚴肅地對待眼下的生活和人生,這種一絲不苟的人生態度,裡面有一種擔荷的精神存在,值得敬重。
終於明白了自己為何擲此書於半年之久。貪戀上某種情懷或痴戀上某個背影,不由的便在這一世煙火世情中迷失了自己,那一份簡素的初衷,不過是期待一場不急不緩的霏霏春雨,或靜待一場並不張揚的花事,亦或與那個遠去的背影來一場久別後的重逢,這一種信念在懷,足夠溫你的一生。可人生中總是會有不可預測的意外發生,本心生美好,一心朝着自己的夢想追逐前進,猛駐足,卻發現原來那一生所愛不過是自己經了演繹的浮雲,真可謂「月迷津渡」,彼岸難尋了。
這其間,迷茫、彷徨、失落、留戀……經了飛雪落花,辰起暮落。如今,隨着一縷透進窗格的陽光,日子仍是這般的溫和,想碌碌人生,每一天都會有別離的故事,每一天也會有相知的際遇,只要愛對了,那一份清新仍會浸潤心底。否則,學會摒棄,也不失為一種睿智,比如「花間詞」、比如一本書、亦或一個人……回眸,簡約、安靜、不奢求,一盞茶、一支筆,才是真正的自己。[1]
作者簡介
丁曉虹,山西太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