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方程式賽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級方程式賽車(英語:Formula One,也叫Formula 1或者F1)是由國際汽車聯盟舉辦的最高等級的賽車比賽。F1的正式名稱為「國際汽車聯合會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1]。名稱中「方程式」是指一組所有參賽車輛都必須遵守的規則。F1賽季包括一系列的比賽,而這些所謂的「大獎賽」(Grand Prix,出自法語,本意Great Prizes)的場地是全封閉的專門賽道或者是臨時封閉的普通公路。每場比賽的結果算入積分系統並以此確定兩個年度世界冠軍:一個給車手和另一個給製造商。F1的車手、製造商、組織者以及賽道都必須持有FIA超級駕駛執照,這是國際汽聯頒發的最高級別執照。
一級方程式賽車通過產生大量的空氣動力學下壓力達到非常高的過彎速度,是風靡全球的賽車運動。發動機性能限制在每分鐘最多15000轉,其比賽最高速度可以超過360公里/小時。賽車過彎的橫向加速度超過5個標準重力。F1賽車的性能非常依賴電子系統(但牽引力控制系統和其他輔助駕駛裝置自2008年已被禁止)、空氣動力學、懸掛和輪胎。
F1被很多人認為是賽車界最重要的賽事,同時也是最昂貴的體育運動,其賽車往往採用汽車界最先進的技術和高成本的材料。每年約有10支車隊參賽,經過16至25站的比賽,來競爭年度總冠軍的寶座。儘管歐洲是這項運動的傳統基地並且每年舉辦半數左右的比賽,然而一級方程式現已風靡全球,越來越多的大獎賽在其他大洲舉行。2010賽季,一級方程式的全球收視觀眾達到5.27億人次。
大獎賽始於1906年並在20世紀後半期成為國際上最流行的賽車運動。一級方程式[2]集團是F1的商業權利的合法持有人。由於F1的年度支出總額高達數十億美元,其經濟效應和創造就業機會顯而易見,而相關的財務和政治鬥爭更是屢見媒體。較高的知名度和普及度造就F1良好的商業環境,從而吸引贊助商的巨額投資和製造商的海量預算。2000年以來,該項運動不斷上升的支出讓包括廠商車隊在內的數支車隊破產。而另一些車隊則被收購,這些已經嚴重限制參賽車隊的數量。
命名
F1早期稱為Grand Prix大賽,為了公平性與安全性,賽車運動的主辦者會制訂賽車的統一「規格」(formula,或也可解釋為車輛設定的「公式」),只有依照規格製造的賽車才能參賽,這種賽車便稱為「方程式賽車」。F1是FIA制定的方程式賽車規範等級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其他還有各種等級較低,也比較不受注目的賽車規格。值得注意的是比賽名稱中的「Formula」代表的是「規則」(rule)的意思,與數學的方程式並沒有實際關係,甚至在數理學科中「Formula」的中文是稱作「公式」,而「方程式」其實對應到的是「Equation」,這不僅是誤解了Formula原名詞的意義,就連選數學名詞也選錯詞,但由於中文環境中最早接觸此名詞時翻譯為方程式,在多年的使用後已成為約定成俗且廣為接受的譯名。由於這比賽在全世界的高知名度,縱使簡稱作「F1」也通常不會造成誤解,而在許多其他領域的競賽中,也常見到將最高等級賽事命名為「F1」的例子,例如世界一級方程式競艇錦標賽(F1 Powerboat Racing)。
歷史
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有着漫長歷史的世界級賽車運動,其前身為1920年代和1930年代舉辦的歐洲大獎賽。1946年,新規則「Formula One」商定成功,並舉行首場非錦標賽。一些大獎賽組織機構戰前就已制定世界錦標賽的規則,無奈賽事止於戰爭,到1947年才正式出現世界車手錦標賽。第一場世界錦標賽於1950年在英國銀石賽道舉行。1958年製造商冠軍被引入。1960年代和1970年代南非和英國還存在全國錦標賽。而非錦標一級方程式多年之後由於競爭成本增加,於1983年結束。
1950年,第一場世界錦標賽由FIA於英國銀石賽道上舉行。1970年代是F1的瞬間加速期,空氣動力學套件加渦輪增壓引擎,使得賽車速度激增;1980年末開始引進的電腦科技使得賽車的油門、離合器全部由電腦自動調控;1990年代是F1的「自動化」期。然而賽車運動的樂趣在於選手的技藝,而非賽車的機械。某些批評家認為賽車的機械運作過度仰賴電腦,便宜技術欠佳的選手。因此比賽的主辦單位也經常修改規則,藉以降低新技術所帶來的影響。
視頻
一級方程式賽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賽事信息(2),鳳凰網,2009-09-21
- ↑ F1方程式賽車為什麼叫『方程式』?2018F1首場比賽澳洲大獎賽就是這麼搶眼,騰訊網 , 201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