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起讀小說(閒敲棋子落燈花)

一起讀小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起讀小說》中國當代作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一起讀小說

1

早晨5點被手機叫醒,起身關掉手機,去衛生間,回來接茬睡。身體好像在說:好累好睏!不過比平常多幹了一些體力活兒,就吃不住勁了,明顯缺乏鍛煉。

起床時感覺不到外面的陽光,窗簾外躲着天空未知的表情,拉開窗簾,答案揭曉,外面在下雨,街上的人撐着傘。前一晚有人拉了一車西紅柿在橋下賣,看到車和人還在原地未動,在橋下呆了一整夜?

雨霧繚繞,近處行駛的車輛濺起一道道白煙。遠處的景物若隱若現,那些高層像圍上一條巨幅的白色絲巾。

雨後,草地、松針、喇叭花上的露珠顆顆閃亮。看到一棵丁香樹上還有丁香花在開,湊上前嗅其香氣,香氣變淡。

連日多雨,秋老虎氣勢漸衰,正一點點經歷秋涼。穿窗而入的風,貼着皮膚,像直接喝下一口冰鎮飲料。九月之秋不再像八月那樣熱情奔放,毫無保留。

夏天被秋天覆蓋,風的節奏變了,帶跑了很多樹葉,空氣的味道也不一樣。親水的人不管晴天雨天都要去江里游上一陣,他們說不抓緊游,很快江水就涼啦。

2

給老友帶在路上看的書,她回到家還在讀,讀得專注認真。

跟我說《兩個人一條路》本該是一本不錯的書,但譯筆太爛。不知為什麼,感覺《到燈塔去》的某些部分跟《第八日的蟬》有點像,大段的意識流有某種相通的氣息。

同樣是講述一個看似普通平常的故事,為什麼能俘獲你的心?那些細節刻畫,那些具有影像感的場景描述,讓你置身其中。一切宛如作者親歷,就像她將自己生活的種種投射到作品中。一個女人打破了正常的生活,一個人帶着不屬於自己的嬰兒出逃,經歷了悲情與絕望,經歷了苦難與歡樂,穿過迷惘,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老友的評述漸漸勾起我對《第八日的蟬》的回憶,是對記憶與想象的重溫。

逃亡路上,小說中的女主以一個真正母親的情感全心全意愛着被自己拐來的孩子,逃亡之路成為生命救贖之路。最終,她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了血與淚的代價。

因為有着共同的閱讀體驗,兩人越說越興奮。

老友說上中學那會兒我們多為《小說月報》和《小說選刊》着迷。我說還有《中篇小說選刊》、《小說界》、《十月》、《收穫》、《天涯》、《芙蓉》、《滇池》、《啄木鳥》、《清明》、《花城》、《當代》、《山花》,好像還有,記不清了。

老友說你記的真夠全。我說一想起這些,簡直歷歷在目。

那時,能得到這些文學雜誌其中任何一本,都會使我們驚喜不已,如獲至寶。有多少青春的憧憬與夢想,都是從閱讀這些書開始的。

也許正因為愛讀小說,老友後來選擇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我學了戲劇文學。

到哈爾濱上學的第一學期,跟同寢的人搶着讀尤金·奧尼爾,讀《梵高傳》、《鄧肯傳》,每到寢室熄燈後,就借着手電光繼續讀。

那時,有一種強烈的閱讀饑渴。

3

晚上洗臉時聽到有人在唱歌,歌聲很特別,像穿越歲月而來。

聽到這歌聲,腦中閃過一些畫面,仿佛看到在一個古老的印第安部落,一個牙齒幾乎掉光的老婦人在黃昏里獨自吟唱命運之歌,歌聲綿綿不絕,感覺能把人帶到遙遠之境。

亂翻書,有村上春樹曼斯菲爾德伍爾芙、西加奈子相伴。

翻村上時想起那年秋天在故鄉小城,晚上去新修的體育場散步。

月光下體育場的塑膠跑道上只我們兩個人,一邊走一邊聽村上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眼前的氛圍與小說描述的世界有幾分相像,似乎走過那片黑魆魆的樹林,就能進入到小說那些超現實的場景中。

翻完書,翻電影,找出小津安二郎的《東京暮色》。電影中每個人都是寂寞的:獨自一人把兩個女兒養大的父親;跟丈夫不和帶着孩子回到娘家的姐姐孝子;感情受騙身遭不幸的妹妹明子;喜歡上別的男人棄家而去的母親。東京暮色是生活的景象,也是生命的景象。

透過小津的觀察,觀察世界,透過小津的鏡頭解讀人心。電影構圖、影調,拍攝角度、電影配樂,都令人玩味不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