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強(教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丁小強(教授)
[1] 教授,博士生導師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主任
學習與工作經歷
1986年-1991年,復旦大學(原上海醫科大學),內科學腎臟病專業博士
1981年-1986年,蘇州大學(原蘇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學士
2017年-至今,上海市腎臟疾病臨床醫學中心主任
2015年-至今,上海市血液透析質量控制中心主任
2014年-至今,上海市腎病與透析研究所所長,上海市腎臟疾病與血液淨化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9年-至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教授、主任
1997年-1998年,日本大阪大學,客座副教授
1994年-1999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副教授
1991年-1994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主治醫師
同時擔任國際血液透析學會理事、中國醫師協會腎臟病學分會副會長、中山醫院衛生部腎臟專科醫師培訓基地主任、國家新藥臨床研究機構
研究方向
1.急性腎損傷發病機制和防治
2.透析療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3.慢性腎臟病和尿毒症。包括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尿毒症等。
在國際上報道我國大樣本前瞻性研究(4年17萬餘例)結果,明確我國住院患者AKI發病率、危險因素、病因及轉歸。在國際上首次證實:核因子NF-ĸB在缺血性AKI發病中起重要作用(KI 2004),預缺血誘導的適度NFĸB活化則在預適應腎保護中起重要作用;建立多種腎臟預適應模型,證實miR-21在預缺血的腎保護中起關鍵作用(KI 2012,Anesthesiol 2013),KI同期配發編者按,高度評價研究成果,該文被評為英國牛津Facuty1000優秀論文。證實miR-29c在缺血性腎損傷後的慢性化轉歸中起重要作用(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013),以及HIF活化對腎小管間質的兩面性作用(NDT 2012)。提出IgA腎病基於臨床和病理分層的階梯治療方案。建立上海市智能透析登記和管理系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9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上海市重大及重點項目9項、教育部霍英東基金和上海市領軍人才計劃等人才項目9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00餘篇,SCI收錄100餘篇,包括腎臟病學專業一流雜誌Kidney International等。主持或參與多部指南、規範和臨床路徑的制訂,擔任衛生部委託制訂「血液淨化標準操作規範」副主編,並起草「血液透析標準操作規範」;起草「急性腎損傷臨床路徑」和「維持性血液透析臨床路徑」(衛生部)等5部;
獲獎情況
1. 2016年,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腎小球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新技術研究和臨床轉化;
2. 2015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急性腎損傷的有效防治和危重病例的血液淨化治療;
3. 2015年,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提高血液透析療效和安全性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推廣;
4. 2012年,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急性腎損傷預防和危重病例救治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
5. 2012年,華夏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急性腎損傷預防和危重病例救治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
6. 2007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急性缺血性腎損傷機制和預防的實驗研究。
代表論文
1. Jia P, Wu X, Dai Y, Teng J, Fang Y, Hu J, Zou J, Liang M,Ding X#. miR-21 Is Required for Local and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n Multi-organ Protection against Sepsis.Crit Care Med. 2017, 45(7):e703-e710.
2.Jiang W, Teng J, Xu J, Shen B, Wang Y, Fang Y, Zou Z, Jin J, Zhuang Y, Liu L, Luo Z, Wang C,Ding X#. Dynamic Predictive Scores for 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J Am Heart Assoc, 2016, 5(8):e003754
3. Cao XS, Chen J, Zou JZ, Zhong YH, Teng J, Ji J, Chen ZW, Liu ZH, Shen B, Nie YX, Lv WL, Xiang FF, Tan X,Ding X#. Association of indoxyl sulfate with heart failure among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5, 10(1):11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