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零檢視原始碼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丁零(拼音:Dīnglíng),又作丁令,丁靈,古代國家,原居於貝加爾湖南方一帶,臨近國家有堅昆等,後被匈奴併吞[1]。在匈奴衰微後,又自行獨立,4世紀~6世紀的高車、6世紀~8世紀的鐵勒為其後代。

三國時期,西遷的一部分被稱為西丁零。

歷史

山海經》記述:

《山海經》海內經:「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有釘靈之國,其民從膝已下有毛,馬蹄善走。」丁零首見於文獻。《魏略西戎傳記述馬脛國的記事類似。

漢代

匈奴冒頓單于即位,兼併周邊諸國,貝加爾湖以南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部族服屬匈奴。

本始2年(前72年)、匈奴在前漢和烏孫聯合打擊下敗北,入冬遭大雪,百姓、畜產多凍死,丁令趁機攻打匈奴離反。

神爵元年(前61年),丁令連續3年侵攻匈奴,殺略人民數千,駆馬畜而去。匈奴派遣萬餘騎反擊,無功而還。

前49年~前48年,西匈奴郅支單于擊破烏孫、烏揭、堅昆、丁令,在堅昆之地設置本營。

東漢元和2年(85年),北匈奴大人車利、涿兵亡命漢朝入塞。時北匈奴衰耗,部眾次第離反。於是,南匈奴從南方進攻,丁零從北方進攻,鮮卑從東方進攻,西域從西方進攻,北匈奴不能自立,遠去西方。

北匈奴西遷後蒙古高原諸部族被鮮卑檀石槐統合,版圖匹敵匈奴盛時,檀石槐阻擋了丁令的南下。

以後丁零[2]保持了獨立狀態。

三國時代的北丁令、西丁令

三國時代史書《魏略》西戎傳(《三國志》魏書東夷傳注)編者魚豢,記載除了貝加爾湖以南的丁令國,還有隨匈奴西遷的丁令,在西方康居以北稱為西丁令。

呼得國在蔥嶺北,烏孫西北,康居東北,勝兵萬餘人,隨畜牧,出好馬,有貂。堅昆國在康居西北,勝兵三萬人,隨畜牧,亦多貂,有好。丁令國在康居北,勝兵六萬人,隨畜牧,出名鼠皮,白昆子、青昆子皮。此上三國,堅昆中央,俱去匈奴單于庭安習水七千里,南去車師六國五千里,西南去康居界三千里,西去康居王治八千里。或以為此丁令即匈奴北丁令也,而北丁令在烏孫西,似其種別也。又匈奴北有渾窳國,有屈射國,有丁令國,有隔昆國,有新梨國,明北海之南自復有丁令,非此烏孫之西丁令也。烏孫長老言北丁令有馬脛國,其人音聲似雁騖,從膝以上身頭,人也,膝以下生毛,馬脛馬蹄,不騎馬而走疾馬,其為人勇健敢戰也。

— 《魏略》西戎傳

視頻

丁零 相關視頻

西遷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