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十二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十二候

七十二候,是我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補充。它是根據黃河流域的地理、氣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編寫而成,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其中植物候應有植物的幼芽萌動、開花、結實等;動物候應有動物的始振、始鳴、交配、遷徙等;非生物候應有始凍、解凍、雷始發聲等。七十二候「候應」的依次變化,反映了一年中物候和氣候變化的一般情況。

簡介

七十二候的候應有兩類:一類是生物候,其中有動物的,如鴻雁來、寒蟬鳴、蚯蚓出等。也有植物的,如桃始華、萍始生、禾乃登等。另一類是非生物候屬於自然現象,如水始冰、雷乃發聲、土潤溽暑等,內容非常廣泛。但是其中也有錯誤,不合於科學事實的情況,如鷹化為鳩、雀入水為蛤等,也有與節氣涵義不符的如處暑前三伏天出現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等。由於候的時間單位較小(以5天為一候),而氣候的年際及地區差別很大,故難以廣泛運用。

評價

現存於世的「七十二候」根據黃河流域的動物、植物以及其它自然現象變化的徵候等編寫而成,用來說明節氣變化,作為黃河流域農事活動的依據。它以五天為一候,一年365天(平年)為72候,為與24節氣對應,規定三候為一節(氣),一年共有72候。72候的「候」應包括非生物和生物兩大類,前者如「水始涸」、「東風解凍」、「虹始見」、「地始凍」等;後者有動物和植物,如「鴻雁來」、「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華」等。該版「七十二候」對農事活動起到一定指導作用,完整記載見於漢代改易增附的著作《逸周書·時訓解》。雖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麼準確,其中還有不科學成分,如鷹化為鳩、雀入水為蛤以及處暑前的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等,但對於了解古代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這是古代我國北方中原地區人們長期農業生產、生活實踐經驗的感性認識的總結,也是黃河流域農期天文學、氣象學、節候學等方面的一項文明成果。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