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姊妹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姊妹山是七座緊密相連的山峰,聳立在湖北省宣恩縣東北部椿木營和長潭河兩鄉的交界處,與秦家大山、八大公山相望,並用海拔2014.5米的主峰,築起了「宣恩屋脊」。每年的「五一」前後的10天進入七姊妹山,則可欣賞植物「活化石」——珙桐,近萬畝原始珙桐群落組成花的海洋,漫山遍野,似萬鴿展翅,飄然而飛[1] 。七姊妹山的神奇之處,不僅僅在於其豐富、珍貴的自然資源,還有她那幽美的自然風光。

中文名稱: 七姊妹山

地理位置: 宣恩縣

占地面積: 150平方公里

景點級別: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傳說

從宣恩縣城出發,行車約兩小時,便可到達通往七姊妹山的小路口,沿着崎嶇的山間小道步行一趟下來,只需要兩個多小時。古往今來,七姊妹山美麗的傳說、豐富的資源和俊秀的自然風貌,令人神往。嚮導介紹道,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就聽老人們常說七姊妹山很神,兩三個人根本不敢進山,因為山裡面經常有豺狼虎豹出沒,也有成群的毒蛇,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遭遇不測。進山也一定要做好路標,以防在山裡迷路。

還有一個關於七姊妹山的傳說:玉皇大帝的七個女兒羨慕人間自由,結伴來到人間,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後被玉帝發現,強令返回,七姊妹違令不返,於是玉帝震怒,將七姊妹化作七座亭亭玉立、相依相伴的山峰,七姊妹山由此而得名。七姊妹山的對面,還有七座小山峰,似七個守望着母親的少女,與七姊妹山相互依伴,人們稱之為小七姊妹山,故有大小七姊妹山之分。

景點介紹

七姊妹山是宣恩縣的第一高山,屬武陵山脈,距宣恩縣城約40公里,總面積150平方公里。因七峰依次排列似傳說中的七仙女而得名,其最高烽火燒堡2014.5米,最低處巴山坪1230米。

景區有常流溪溝8條,瀑布4處。動物資源富有,珍稀植物繁多。

景點特色

七姊妹相傍相依,在霧海霞光中時隱時現,好似七仙女踏着雲簇一面俯瞰,一面嬉笑私語,羨慕凡塵,奉獻凡塵。

七姊妹山,群峰崢嶸,怪石頻矗,溪溝縱橫交錯,有常流溪溝8條,瀑布4處。

景點交通

在舞陽壩乘坐18路公交車,或者在清江賓館乘坐班車到達宣恩縣,然後轉車去景區。

概述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珙桐花盛開」。這是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姊妹山的真實描寫。

七姊妹山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的第一高山,因七峰依次排列似傳說中的七仙女而得名,其最高烽火燒堡2014.5米。七姊妹山群峰崢嶸,怪石大立,溝壑縱橫,瀑布高懸,動物資源富有,珍稀植物繁多,是鄂西南動植物資源的一個基因庫,其中,七姊妹山大峽谷位於七姊妹山北麓,從黃柏營經巴山坪、大臥龍至中間河,相對海拔800米。

七姊妹山屬武陵山脈,距宣恩縣城約40km,總面積150km2。因七峰依次排列似傳說中的七仙女而得名,其最高烽火燒堡2014.5m,最低處巴山坪1230m,相對海拔734.5m。七姊妹相傍相依,在霧海霞光中時隱時現,好似七仙女踏着雲簇一面俯瞰,一面嬉笑私語,羨慕凡塵,奉獻凡塵。七姊妹山,群峰崢嶸,怪石頻矗,溪溝縱橫交錯,有常流溪溝8條,瀑布4處。

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由七姊妹山、秦家大山、八大公山3大部分組成,總面積34550公頃,最高海拔2014.5米、最低海拔650米,森林覆蓋率93.8%,因其植物、動物物種的古老性、保存的原始性、成份的多樣性、壯觀的規模性,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研究報告》列為「中國優先保護領域」、「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

據專家考證,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現已發現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3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古植物「活化石」珙桐群落,有「綠葉扶果果更紅」的紅豆杉,有罕見成片的青岡林。這些植物既獨成體系,又相互混生,七姊妹山保護區常年綠波蕩漾,盎然秀麗,引人入勝。每年春夏之交,珙桐花開,似萬鴿展翅,飄然若飛……

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及其多種重大價值,引起國務院、多家科研機構的高度關注。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湖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聯合國國際生物防治學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先後深入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科研成果時出;2008年1月,國務院批准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使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這顆綠色明珠更加璀璨奪目,光耀神州。

生物資源

動物資源富有,珍稀植物繁多。綠裝素裹的小七秭妹山,挺拔俊秀的大七姊妹山,凌空突兀的剪刀夾峰,金獅迎客的石柱峰,千姿百態,樹海茫茫,流泉蜿蜒,飛瀑騰空,大小景觀點數以百計,將整個七姊妹山系繪成了一幅壯麗的畫面。區內植物垂直帶譜完整、植被保持完好,水量充沛,山體、孤峰、怪石造型奇特,大小瀑布多姿多彩,是原始森林觀光探險旅遊的勝地。

七姊妹山,屬原始森林。有維管束植物144科、428屬、892種。其中木本植物有90科、208屬、603種。以殼斗科、樟科、薔薇科、杜鵑科、山茶科、山礬科、七葉樹科、珙桐科為主。

珍貴植物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一種,二級保護的6種,三級保護的10種,湖北特有植物30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珙桐,分布面積達一萬餘畝,其中集中分布面積3499畝。珙桐,是世界著名孑遺植物和觀賞植物,每逢春夏之交,正是珙桐的開花時節,滿山遍野的花朵,好似成群的白鴿棲息在枝頭,所以,珙桐俗稱鴿子樹。山中有野生動物146種,其中獸類45種,鳥類64種,爬行類19種,兩棲類18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大鯢(娃娃魚)、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獐、林麝、蘇門羚等。還有實用價值較高的果子狸、穿山甲、狗獾、黑熊、黃麂等。

七姊妹山,藥用植物分布面積較廣。較為突出的有天麻、黃連芍藥、黨參、竹節人參、扣子七、算盤七、黃精、絞股蘭等。野生花草種類繁多,有觀賞價值的約100餘種,如杜鵑花就有18種,珙桐花漫山遍野,蘭草、木蘭、吊鐘花、紫薇、紫莖、野百合,處處可見。

旅遊資源

七姊妹山景區主要為喀斯特地貌,山體氣勢宏大,以七姊妹山為代表的絕壁孤峰卓然秀麗,象形山石眾多;區內原始林、次生林發育,保存良好;這裡海拔高差懸殊,地形複雜,溝谷切割較深,水量充沛,形成了眾多各類型瀑布,驚險刺激,蔚為壯觀;區內還有道教勝地中武當,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張難先隱居舊址,及龍馬山、仙人洞等自然與人文景觀。

每逢春夏之交,珙桐開花時節,七姊妹山滿山遍野的花朵,好似成群的白鴿棲息在枝頭。七姊妹山景區內宜人的森林風光,茫茫林海,峽谷幽深,溪流湍急,群峰聳峙,是人們探險尋勝和避暑消閒的勝地。

榮譽

1988年9月13日,新華社播發新聞通稿,華中師範大學在對恩施州宣恩縣七姊妹山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驚喜地發現大面積原始珙桐群落!

珙桐是遠古侏羅紀第三紀冰川活動遺留下來的孑遺植物,一度被世界生物學界列入「消亡」名單。瀕臨消亡的珙桐大面積現身鄂西南!這帶給生物學界的震撼不亞於一枚重磅炸彈的爆炸,學界的研究者們立刻行動起來了,自1989年開始,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湖北民族學院等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多次組織科研隊伍進入恩施州宣恩縣七姊妹山,開始了揭開七姊妹山神秘面紗的探索之旅,發表了《鄂西七姊妹山珙桐群落研究》、《宣恩七姊妹山珙桐群落種間聯結分析》、《湖北七姊妹山珙桐種間結構研究》和《珙桐群落中珙桐種群與主要共生樹木種群間聯結關係的研究》、《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珍稀植物資源研究》等一系列科技論文。

同時,學界的研究目光也鎖定了整個七姊妹山,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相繼在七姊妹山開展了珍稀瀕危植物及土著物種的調查、鳥類調查、珍稀瀕危物種監測項目、亞高山泥炭蘚沼澤濕地資源的研究等專題研究。對大面積的原始珙桐純林、頻繁出現的大型貓科動物蹤跡、豐富的林麝資源和蘭科植物資源等進行研究。一時間,宣恩七姊妹山成了國內外生物學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18年升兩級七姊妹山中的大面積珙桐群落帶給世人的驚喜還沒消退,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就提上了政府工作議程。1990年,宣恩縣政府批准成立了七姊妹山縣級自然保護區,下設七姊妹山縣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2002年,湖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北七姊妹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3月,喜訊傳來,該自然保護區又再升一級,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至此,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34550公頃,其中核心區11560公頃,緩衝區11700公頃,實驗區11290公頃。其主要保護對象有四種,即典型的中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以珙桐為主的珍稀瀕危植物及其群落、以大型貓科動物為主的珍稀瀕危動物及其棲息環境,以及保存完好的亞高山泥炭蘚沼澤濕地。

18個年頭,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躍升兩級,由「縣級」搖身成了「國家級」,從而成了公認的「國寶」。這一過程,無不顯示着該自然保護區在我國範圍內生態保護、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性。

經過生物學界專家們研究得出的結論顯示:加強對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內原始珙桐群落的保護,對研究原始珙桐群落的自然更新和演替、華中地區古地質年代和古氣候演變有着極為重要的保護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