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
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珠江流域的紅水河中游,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境內,享有「桂西風景新珠」美譽。景區規劃面積為1300平方公里,是集國內外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與現代大型水電工程景觀、民族風情於一體的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009年8月,七百弄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廣西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資格。[1]
景區介紹
廣西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雲貴高原東南斜坡下部、大化瑤族自治縣北部,是國內唯一一處以高峰叢深窪地為主導景觀的地質公園,主要地質遺蹟為高峰叢深窪地,次要地質遺蹟為岩溶谷地、峽谷、洞穴、地下暗河、地質剖面和水體景觀等,劃分為千山萬弄觀景台、板蘭峽谷景區、石國天都景區、十里幽谷景區,面積323.4平方公里。該地質公園是世界上發育最好最典型的高峰叢深窪地地區,是西南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它形成的山海奇觀、斗淋等景觀,規模宏大,極具觀賞價值,是國內外罕見的喀斯特地貌。與雲南石林、桂林陽朔峰林並列為世界三種典型岩溶類型。地質公園系統的揭示了桂西岩溶地貌的發育演化歷史,對深入研究熱帶、亞熱帶地區岩溶地貌發育演化成因,探索我國西南峰叢地貌的分布規律特徵均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空間結構合理,功能體系完善,產品特色鮮明,是普及地球科學知識、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令人嚮往的國家3Al旅遊景區。1996年被定為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2009年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主要景點
七百弄
七百弄位於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西北部。 這是一個被上帝青睞的地方。上帝賜予它神奇壯麗天下獨絕的美景。於是它擁有世界上發育最典型的喀斯特高峰叢深窪地貌景觀。 這又是一個被魔鬼詛咒的地方。魔鬼偷走了人類賴以生存的水和土。因此多少年來它一直是廣西貧困山區的代名詞。
所謂「弄」,瑤語為深窪地的意思,它是山與山拱起的掌心,是山與山連結的腳窩,峰叢窪地層層相疊,窪上有窪。瑤民就居住在弄底,傍山建房,耕種「碗一塊瓢一塊」的土地。
在七百弄地區251平方公里內,有海拔800---1000米的山峰5000多座,千姿百態的深窪地1300多個(當地瑤語稱之為「弄」)。該地區的窪地是世上最陡最深最大的,斗淋和坡立谷地也是世所罕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壯觀典型震懾人心。放眼望去,重巒迭嶂,氣勢磅礴,山岩嶙峋,崎嶇突兀,千峰競秀,形態各異,擬人狀物,如鬼斧神工。
瑤族第二大支系布努瑤世代居住於此,324個原始古樸的瑤寨分布點綴於窪地底部。因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土歸流,官府在該地區設團總局,局以下設七個村團,每個村團下轄100多個弄,故得名「七百弄」。
蓮花山
蓮花山,都陽到雙福12公里的路,落在一個長長的峽谷上。一路上從右邊仰望,藍天白雲下,是一座座雄渾險峻的山峰,有別於七百弄內連綿秀挺的峰叢。沿途經過茶芽、那休、下林、上林等幾個小村屯。這幾個村名是舊地圖上的名稱,在老地圖上標的是老福。上林是路經的最後一個小村,距雙福2.7公里。過了上林約1公里處,往右邊山上看,可見一個小亭子,從山腳下有小路蜿蜒上山,通往蓮花山。蓮花山由周圍5個峰組成,合圍成蓮花狀,最高峰海拔1101米。蓮花山上有一處道教廟觀,香火旺盛,上山的五千級台階據說全為香客捐資所建。蓮花山頂峰距上林村的直線距離僅2公里,但上山的小路長約3公里,高差約900米。除了對香客有很大吸引力外,登高一覽眾山,或者觀日出,蓮花山都是個不錯的選擇。七百弄的峰叢海拔多為800——1000米,高於1000米的不多,站在蓮花山上,七百弄的層巒疊嶂盡在腳下。登蓮花山需要足夠的時間和體力,登山前應慎作決定。
民族風情
每年農曆5月29日瑤族人民傳統的重要節日「祝著節」。每年這個時候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府前彩旗飄飄,笑語喧天,鑼鼓陣陣,歡歌飛揚。來自該鄉各村屯近3000名瑤族同胞,與縣、鄉及周邊兄弟鄉鎮的領導、嘉賓一起,隆重慶祝自己的節日。這天的慶祝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傳統的「笑酒」、「對歌」、「打銅鼓」、「竹竿舞」、「戲鳥」等,也有新編節目,如歌舞《密洛駝與布洛西》、新瑤、壯歌對唱、瑤歌大合唱等。瑤族「銅鼓舞」、「鼓連鑼」、「十面鼓舞」,鼓聲鏗鏘,舞姿優美,舞步穩健;瑤歌對唱、壯歌對唱、歌里唱出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六畜興旺。[2]
旅遊信息
門票
90元
開放時間
08:30-17: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