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言律詩·寄韓潮州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寄韓潮州愈

來自網絡的圖片

七言律詩·寄韓潮州愈寄韓潮州愈》,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唐憲宗迎佛骨,韓愈上表切諫,觸怒皇帝,貶謫潮州刺史。他在赴任途中遇侄孫韓湘,寫了一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抒發自己的激憤之情。《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傳到京師,賈島讀後有感而作《寄韓潮州愈》詩。[1]

作品原文

《寄韓潮州愈》 [中唐·賈島·七律]

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

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書信過瀧流。

峰懸驛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

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

詩詞賞析

《寄韓潮州愈》,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唐憲宗迎佛骨,韓愈上表切諫,觸怒皇帝,貶謫潮州刺史。他在赴任途中遇侄孫韓湘,寫了一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抒發自己的激憤之情。《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傳到京師,賈島讀後有感而作《寄韓潮州愈》詩。[2]

要讀懂理解《寄韓潮州愈》,我們最好先來讀一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此詩是韓愈在貶謫潮州途中創作的一首詩,抒發了詩人內心鬱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傷情緒: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而賈島因「推敲」受韓愈器重,兩人遂交往密切。《寄韓潮州愈》可以看做是韓愈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和詩。

「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我的心與你相隨共同乘上木蘭舟,一直到達遙遠的天南潮水的盡頭。

木蘭舟:用木蘭樹造的船。後常用為船的美稱,並非實指木蘭木所制。潮水:河流名,今名韓江,流經潮州。

(聽聞您被貶南蠻,我的)心跟隨着「您「所乘的木蘭舟,一起直到嶺南潮水的盡頭。

泊客以為,首聯包含幾層涵義:

一是抒發了詩人對於韓愈的景仰之情;(木蘭舟非實指,船的美稱,更是對韓愈的稱頌);

二是抒發了詩人與韓愈的深厚友情,更表達了對韓愈被貶的牽掛和慰藉;

三是抒發了對於忠臣被貶的憤懣之意。

「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書信過瀧流。」隔着五嶺你的詩章傳到華山西麓,出了藍關我的書信越過瀧水急流。

嶺:指五嶺。華岳:即西嶽華山。篇章:指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關:指藍關。瀧(shuāng)流:即瀧水,自湖南流入廣東,唐時稱虎溪。

頜聯對偶。

(您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篇翻山越嶺傳到了長安(華岳代指京都長安),(大家都很激憤、感動,我寫了這首詩,我的詩及)書信出了藍關,越過了瀧水。

頜聯表達了詩人讀到韓愈詩後,隨即抒寫了這首詩及書信,趕緊寄給被貶潮州刺史的韓愈。表達了詩人與韓愈之間的患難真情。

對於瀧流的「瀧」,這是一個多音字。有的專家認為應讀瀧(lóng)流,意:湍急的水流;有的認為應讀瀧(shuāng)流,即瀧水,在廣東,今作雙水。泊客以為,頜聯對偶,華岳為地名,這瀧(shuāng)流即瀧水。

「峰懸驛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險峰上驛路高懸被片片流雲遮斷,海濤洶湧浸蝕城根棵棵老樹含秋。

驛路:驛道;大道。殘云:零散稀疏的雲。城根:猶城腳。一作「城闉(yīn)」。

頸聯對偶。

頸聯是詩人用「懸、殘、斷」以及「浸、老、秋」這六個字,想象抒發了詩人對於韓愈被貶之路的地形險惡以及被貶之地潮州的處境悽苦。表達了詩人對於韓愈的深深擔憂以及關懷之情。

「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總有一天狂風將把瘴氣掃除乾淨,到那時月色明朗開始高照浪西樓。

瘴(zhàng)煙:濕勢蒸發而致人疾病的煙氣。浪西樓:潮州的一處樓閣,具體情況不詳。

但是尾聯,詩人之筆陡然轉變:

總有一朝,瘴煙被清風吹淨;總有一晚,明朗的月亮開始照向浪西樓(潮州的地理象徵)。

尾聯是對於韓愈詩尾聯「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的呼應和勸慰。這裡詩人一語雙關,堅信總有一天能風清氣正,掃除南蠻之地的荒蕪,更掃除朝廷的奸臣和不公。

《寄韓潮州愈》是唐朝詩人賈島寫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詩人對於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被貶潮州之後的一首慰藉詩,表達了詩人對於友人被貶的憤懣和不平,抒發了詩人的深處關懷之情,更充滿了詩人對友人的勸慰和美好祝福。

《寄韓潮州愈》是一首平起首句押韻的平水韻【十一尤】韻五律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