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諫·怨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諫·怨思《七諫.怨思》是《七諫》的第四首,東方朔創作。這首短詩寫出了屈原對國事、對朝廷政治深廣的怨憤,表現了詩人深沉的憂患意識。[1]

作品原文

楚辭·七諫·怨思

東方朔

賢士窮而隱處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諫而靡軀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飼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荊棘聚而成林。

江離棄於窮巷兮,蒺藜蔓乎東廂。

賢者蔽而不見兮,讒諛進而相朋。

梟鴞並進而俱鳴兮,鳳皇飛而高翔。

願一往而徑逝兮,道壅絕而不通。

[作品介紹]

《七諫.怨思》是《七諫》的第四首,東方朔創作。這首短詩寫出了屈原對國事、對朝廷政治深廣的怨憤,表現了詩人深沉的憂患意識。

[注釋]

①隱處:隱世。有說『指處在困境中,沒有被國君任用』。廉方正:廉潔方又正直。不容:不容於世。

②靡軀:死後找不到屍體。靡:沒有。伍子胥死後屍體被拋入水流沖走。比干因忠諫被周幽王剜心剁為肉醬。

③子推:介子推。據《左傳》載:介子推,春秋時晉國賢臣,曾跟隨晉文公在外流浪19年。有一次途中糧盡,子推便割了自己大腿的肉給晉文公充飢。回國後,晉文公卻忘了他,後來想起,派人去找,他逃隱在綿山中不肯出來。文公想燒山誘他出來,結果他抱木燒死。飼君:給君王吃。德日忘:恩德一天天忘記。怨深:積怨深也。

④行:操行。

⑤江離:一種香草。東廂:《章句》:「廧序之東為東廂。」正屋兩邊的房屋叫廂房,東邊的叫東廂。這裡是相對「窮巷」而言的,指好房屋。 ⑥相朋:互相勾結。相為朋黨。

⑦梟鶚:貓頭鷹。夜行性鳥類為梟,雕為鶚。

⑧一往:一往直前。徑逝:途徑消逝。壅絕:壅塞路絕。

[譯文]

賢能之士窮困而隱居僻處兮,廉潔方正而世道不容。

伍子胥勸諫而沒有了身體兮,比干忠誠而被剖心。

介子推割股肉而餵養君主兮,恩德日忘而怨恨日深。

行為於明白卻被稱之為黑兮,荊棘聚集而成林。

香草被拋棄於陋巷兮,蒺藜卻蔓延在宮室。

賢者被蔽而不見兮,讒諛之人日進而結成朋黨。

梟鴞齊進而狂鳴兮,鳳凰卻飛起而高翔。

希望見一面就此遠逝兮,道路卻壅塞而不通。

賞析壹

漢武帝有一次問東方朔:"先生看我是什麼樣的君主啊?"東方朔回答說:"自唐虞之後,到周朝的成康盛世,沒有一位國君可以和您相比。以臣看,皇上的功勳與品德、德居黃帝、顓頊帝嚳康堯虞舜五帝之上,功在夏禹、商湯、周武王之前。並非僅僅如此啊!以誠待人,就能廣泛地得到普天下仁人志士的支持和擁戴,朝中的文武百官,都能任用這些賢達的人。比如任周公、召公為丞相,任孔丘孔仲尼為御史大夫,任姜太公為將軍,任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為拾遺在您身後檢查有無遺漏,任驍勇的魯國大夫卞嚴子為衛尉,任虞舜的臣子皋陶為大理寺卿,任虞舜的農官后稷為司農卿,任成謁的名臣伊尹為少府,任孔子的門生能言善辯的子貢為使節出使外國,任孔子的門生顏淵、閔指為博士,任擅長文字的子夏為太常卿,任伯益為右扶風,任季路為執金吾,任帝嚳的兒子契為鴻臚卿,任龍逢為宗正掌管皇室親族事物,任商朝孤竹君的兒子伯夷為京兆尹,任齊國的宰相管仲為拱已京師的馮翊郡守,任魯國的巧匠公輸班為掌管土木管透的將作大匠,任魯獻公次子德高望重的仲山甫為光祿大夫,任炎帝四獄的後裔申伯為太僕,任春秋時延陵吳公子季札為水衡都尉,任秦穆公的賢相百里奚為典屬國,任魯國大夫柳下惠為大長秋服侍皇后,任衛國大夫史魚為協助丞相檢舉不法之事的司直,任宋國大夫孔父為詹事掌管皇后、太子的家事,任衛國人蘧瑗為太傅。任楚國令尹孫叔敖為諸侯相,任王慶忌為期門掌執兵麾從護衛,任鄭國丞相公孫僑為郡守,任衛國勇士夏育為鼎官,任后羿為皇帝儀仗的排頭兵,任宋萬為司道侯為皇上在前開道……漢武帝聽到這裡大笑不止,又問:"在我朝為官的公孫丞相,兒大夫,董仲舒、夏侯昌、司馬相如、吾侖壽王、主父偃、朱買臣、嚴助、汲黯、膠倉、終軍、嚴安、徐樂、司馬遷一類的人,他們都能言善辯,淵博通達,擅長文章辭賦。先生看看你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和這些人相比?"東方朔回答說:"我看到他們的包牙齒,長而多毛的臉,往外翻的嘴唇,長脖突下巴,羅圈腿,大肥庇股,象蛇行的歪歪斜斜的腳印,一瘸一拐的走路的姿式,我雖然長相不怎麼樣,還能兼有上述這些人的這些特徵。"東方朔講的,都是這樣一類能進能退、隨機應變的俏皮廢話。一次,漢武帝讓幾位大臣玩猜物遊戲。漢武帝在盆內扣放着一隻壁虎,讓幾位大臣們猜,都沒有猜中。東方朔自我吹虛說:"我曾學習周易,請皇上讓我猜猜。"於是,他另用著草卜算一卦,回答說:"我認為它是條龍又沒有長角,我說它是條蛇又長着腳。連續不斷地爬行而且善於攀緣牆壁,不是壁虎就是蜥蜴。"漢武帝說:"好!果然讓你猜中了。"於是賞賜給東方朔帛十疋。接着,漢武帝又讓東方朔猜別的東西,都連連被他猜中,連連得到漢武帝的賞賜。當時,有一位漢武帝特別寵愛的歌舞雜技藝人叫郭舍人,能表演出各種各樣的滑稽動作,經常伴侍在漢武帝身邊。郭舍人喊叫道:"東方朔僥倖猜中啦,不是真本事啊!我請求皇上讓我放物叫東方朔猜。他猜中了,打我一百板子;他沒有猜中,請皇上賞賜給我帛。"於是,郭舍人將依附樹上生長的寄生置放在盆底下,讓東方朔來猜。東方朔說:"是頭上頂盆用的墊圈。"郭舍人大叫:"我就知道你東方朔不能猜中嘛!"東方朔說:"生肉叫膾,干肉叫脯。放在樹上就叫寄生,放在頂盆底下就叫墊圈。"漢武帝聽了讓倡人的主管杖打郭舍人。郭舍人被打得疼痛難忍,大聲呼叫。東方朔笑着說:"啊!嘴上沒毛,喊聲嗷嗷,屁股越抬越高!"郭舍人非常生氣,說:"東方朔隨意誹謗皇上的侍從官,罪當斬首示眾!"漢武帝問東方朔:"你為什麼誹謗我的侍從官啊?"東方朔回答說:"我不敢誹謗皇上的侍從官啊,我說的是隱語呀!"漢武帝問:"你隱示的是什麼啊?"東方朔回答說:"口無毛,指的狗洞。聲嗷嗷,指的是母鳥哺育小鳥崽。尻益高,指的是鶴俯身吸食兔子。"郭舍人不服氣,說:"我請求再問東方朔隱語,如果說不出來也應該打板子。"隨即胡亂說道:"今壺齟,老柏塗,伊優亞,狋吽呀。你說說都隱含的什麼?"東方朔回答說:"'令'是命,'壺'是盛器,'齟'齒不正,'老'人要敬,'柏'長在院庭中的樹,'塗'漸漸潮濕的路徑,'伊優亞'是詞未窮,'狋吽呀'是兩狗相爭鬥。"郭舍人胡亂問的這些話,東方朔立即應聲,對答如流,一點也問不住他。所有在場的文武大臣們都非常驚訝。漢武帝任命東方朔為常侍郎,長期得到寵愛。進入伏天后,一次,漢武帝下詔賞賜侍從官們肉,主持分肉的御膳總管天很晚了也沒有來。東方朔拔出寶劍對他的同事們說:"伏天熱肉容易壞,應當早點將肉拿回家去,請你們趕快接受賞賜吧。"說完,用劍砍塊肉拿着走了。主管分肉的御膳總管將這件事情上報給漢武帝。東方朔來了後,漢武帝問:"昨天我賞賜給你們肉,你不等着總管去分,自己割一塊拿走,是怎麼一回事啊?"東方朔摘下帽子表示敬意。漢武帝說:"先生請起,自己責備自己吧。"東方朔再次拜謝,說:"朔來朔來,受賞賜不等待分,怎麼是無禮呢?拔出寶劍割肉是何等豪壯的義舉啊!沒有多割肉,又是何等廉潔啊!回到家中交給妻子,又是何等的仁愛啊!"漢武帝笑着說:"本來是讓先生自己責備自己,你反而自己誇獎自己了啊!"漢武帝說完,又賞賜給東方朔酒一石,肉百斤,讓他拿回家中交給妻子。

賞析貳

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上書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武帝讀了二個月才讀完。在自我推薦書中,他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子兵法和戰陣的擺布,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責,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武帝讀了東方朔自許自誇的推薦書,讚賞他的氣概,命令他待詔在公車署中。

賞析叄

本篇是第四篇勸諫,緊接上篇《怨世》,是作者內心深處述說。作者表達了自己對君王的忠誠,對蒙蔽君王的小人們的怒斥。作者舉出的子胥、比干、子推等例子,一方面訴說了忠誠不得善終,一方面表達出作者自身的處境。

賞析肆

《怨思》是《七諫》的第四首。這首詩排比羅列了大量歷史事實,來說明國君重視人才,選賢授能的重要性,諷喻楚王忠奸不分,賢愚不辨,必然導致國家衰敗。

賞析伍

沌意:子推自割而飼君兮,德日忘而怨深。自古人們都認為介子推死的冤屈,錯矣。他在用他的死為晉文公作了最後一場政治秀。他死於忠而不是怨。我已在博文『《楚辭 九章》惜往日——沉流決心以及介子推之死的質疑』中分析了屈原對介子推之死的質疑。然而,介子推的耿耿忠心卻不能明說,因為那樣就不能達到其作最後一場政治秀的目的——用死來為晉文公樹立仁義形象。他只能把自己弄成一副怨婦之模樣,以至於後人都認為晉文公仁義無比,而介子推雖忠但也太矯情。終於達到了作秀的目的。晉文公介子推可以瞞哄天下人,卻不能欺騙出身王族對政治手腕十分清楚的屈原,也許那些精於世故的政客們也十分清楚,只是礙於統治者的需要不能道破個中真味而已。而生性耿直又抱有必死決心的屈原又有什麼不敢說?可惜的是天下人又有幾個願意相信必死之人的話的?又有幾個敢於相信?於是屈原的質疑也同他自己一樣被滔滔波水所淹沒。

東方朔顯然也不信屈原的質疑。而世人至今都認為介子推死的怨且愚。很少有人去細究,晉文公如此仁義,卻又怎會單單把割股飼君這樣的大恩忘掉?介子推連自己的肉都捨得給晉文公,他還會那樣地怨恨,寧死都不原諒晉文公嗎?十分不合理。古人愚頑卻也不會這般不通事理。否則,又怎能一個是仁君,一個是賢臣?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怨思》[楚辭·七諫·]

原文譯文

」賢士窮而隱處兮, 賢良的人貧窮身處困境,

  廉方正而不容。 廉潔正直世上難以通行。

  子胥諫而靡軀兮, 子胥規勸吳王沒得好死,

  比干忠而剖心。 比干忠心耿耿卻被剖心。

  子推自割而飼君兮, 子推割下腿肉救活國君,

  德日忘而怨深 。 恩德逐漸被忘怨恨加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 行為清白卻被誣衊為黑,

  荊棘聚而成林。 荊棘聚滿朝廷已經成林。

  江離棄於窮巷兮, 香草江離拋在窮街陋巷,

  蒺藜蔓乎東廂。 刺叢惡草長在宮殿華堂。

  賢者蔽而不見兮, 賢臣受到排擠難見君主,

  讒諛進而相朋。 奸臣受到重用結為朋黨。

  梟鴞並進而俱鳴兮, 貓頭鷹成群飛進來鳴叫,

  鳳皇飛而高翔。 鳳皇只能離開高高飛翔。

  願一往而徑逝兮, 想見一見君王我就遠走,

  道壅絕而不通。 但是道路阻絕不能通行。」

《七諫.怨思》是東方朔《七諫》的第四首作品。

相對於楚辭的其他作品,以泊客的古文水平,這首《怨思》,稍好理解。

這首《怨思》,泊客以為可以分為三個段落:

第一段是首句到「德日忘而怨深 」。這是詩人枚舉了很多歷史實例,來論證首句的點題「」賢士窮而隱處兮,廉方正而不容。」賢良的人貧窮身處困境,廉潔正直世上難以通行。--泊客發現一個規律,東方朔的《七諫》基本上是首句即點題,開門見山,闡述該首辭文的論點。

第二段是從「行明白而曰黑兮」到「讒諛進而相朋。」用大量怨憤的語句來說明朝政的黑暗和君王的失德。整個朝政已經烏七八糟,國家已經衰敗如斯。

第三段即為最後兩句。既然「梟鴞並進而俱鳴兮」,那也就只能「鳳皇飛而高翔。」,即使屈原想「願一往而徑逝兮」,但「道壅絕而不通。」整個朝政已經被小人奸臣所把持,如果不願意同流合污,那也只能遠離政治漩渦,遠離家鄉。即使想見君王最後一面,卻也被(君王與奸臣一起)拒之門外。奈何!

泊客查閱了「怨思」的百度解釋:怨思,是漢語詞彙,出自《詩·王風·揚之水序》,解釋為抱怨遷居,懷念故土。

《怨思》一詩,枚舉了大量歷史事實,來說明國君重視人才,選賢授能的重要性,諷喻楚王忠奸不分,賢愚不辨,必然導致國家衰敗。[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