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裏海國家濕地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裏海國家濕地公園地處中國天津市東北部,位於天津市寧河區境內,距天津市區30公里,距北京100公里,距唐山40公里。七裏海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的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濕地,也是津京唐三角地帶極其難得的一片綠洲。它是鑲嵌在渤海之濱、津沽大地的一顆璀璨明珠,天津最大的後花園。[1]

珍稀植物

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基因庫七裏海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野生植物有41科153種,占天津濱海地區濕地植物的93%。有的可食用,如地膚、鹽地鹼蓬、馬齒莧、綠莧、小薊、菊芋、皺果莧、苦苣菜、稗子等,過去用以充飢,如今上了高級賓館餐桌。有的可入藥,如曼陀羅、蛇床、車前、酸漿、中華補血草、益母草等,在清熱解毒、鎮咳去痰、平氣降壓等方面頗具療效。有的更為珍稀,如野大豆被列入《中國稀有瀕危植物》紅皮書;而野綠豆則是培育優良品種的重要基因植物。

主要景色

鳥島

七裏海濕地保護區廣袤的水面上,占地150畝的興坨水庫鳥島就在中央。為了不影響鳥類生活,以前工作人員只能在幾百米外用觀測鏡觀察,僅能大概分辨出鳥的種類,且不能留下資料。工作人員在鳥島上安置了8個攝像頭,通過鳥島上的8個具有夜視功能的高清攝像頭,對鳥類活動進行遠程實時觀測,並實現視頻信號全覆蓋。視頻中留下了東方白鸛、遺鷗、大天鵝、白琵鷺等國家一、二級珍稀鳥類的生活資料。共收集了50多種鳥類的生活視頻。隨着環境的改善,鳥兒的種類和數量激增,最多時可達1000多隻。尤其是白天鵝,以往只有幾隻,如今有40多隻,白琵鷺也來了10多隻。為了讓鳥類在原生態的環境下生活遷徙,有關方面已將鳥島列為無人區。

麋鹿之鄉

「似鹿非鹿,似駝非駝,似牛非牛,似馬非馬」——「四不像」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占地150畝的七裏海麋鹿園深處,麋鹿在草叢裡、水溝中覓食、嬉戲。七裏海管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 每隻麋鹿的耳朵上都有一個號碼,就是「身份證」。工作人員還給它們設立了健康檔案,定期進行檢查。據了解,麋鹿原本就是七裏海這片濕地上的主角。到清末在華北平原上已絕跡,只有皇家南海子圍場還有120隻。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麋鹿被搶劫一空。1985年,英國烏邦寺莊園主人塔維斯托克勳爵在保護自然國際組織的協助下,將贈送給我國的第一批22隻麋鹿運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我國已有2000隻左右,七裏海地區曾發掘出大量的麋鹿角。經考證,年代為距今2700年-3000年左右。據了解,麋鹿園預計繁衍麋鹿40至50頭,將逐步再現遠古時期麋鹿成群、覓食嬉戲景象。

自然遺蹟

七裏海蘊藏着豐富的古地質遺蹟,主要有牡蠣礁、古瀉湖、古河道、古海岸、古嶺地遺蹟及鰛鯨骨、麋鹿角等古生物殘骸。

  • 古牡蠣灘:七裏海濕地南北兩側各有一組牡蠣灘聚集帶。以表口村南最為典型。
  • 古瀉湖:七裏海古瀉湖最早形成距今3000年以前。最早有記載的北魏時期(公元520年前)成為湖塘遍布的窪淀。
  • 古河道:在寧河縣有兩組,其中一組發源於西北部沖積扇前緣窪地,向南延伸至七裏海窪地,向東至蘆台鎮,與薊運河古河道交匯進入渤海。
  • 古海岸:在寧河從北至南有4條,其中第三條穿過造甲城鎮、七裏海鎮一帶。
  • 古嶺地:在寧河從北至南有4條。其中第三條古嶺地位於第二條和第三條古海岸之間,分布於東塘坨表口一帶。
  • 牡蠣灘: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古牡蠣堆積體,形成於距今7700-2500年。殼體一般長40mm左右,最長的70mm,一般寬15-20mm,厚10-15mm,多達40-50層。一般埋藏地下2-3米處。表口一帶的牡蠣灘厚達5-7米,形成數千米長、六七百米寬的堤壩,其規模之壯觀,排序之清晰,保存之完好,國內絕無僅有,世界亦屬罕見。它真實地記錄了一萬年以來天津古海岸的演變歷程,對於追索天津濱海平原的成陸史,研究第四紀地質以及新構造運動,包括古氣候、古生物、古環境等自然信息,具有極重要的科學價值。
  • 鰮鯨骨:前些年,在七裏海修建水利時,在樂善村挖出一具巨大鰮鯨骨,全長12米,下額骨2.5米,經碳14測定距今5000年。《津門考古》記載:「遠古時,這樣大型海生動物游弋至此,說明當時七裏海澤寬水深。」考古專家認為,距今5000年以前,七裏海與渤海是連在一起的,內陸湖是無法容下這龐然大物的。

麋鹿角:麋鹿,角似鹿非鹿,臉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故稱「四不像」,外國人稱之「天下奇獸」。前些年,在七裏海區域內的表口、潘莊、淮淀,及毗鄰的東棘坨、大龍灣、忠興沽村,發掘出大量麋鹿角,經碳14測定,距今3000-3400年。這說明,3000年前七裏海為退海後的沼澤地,正適宜麋鹿的繁衍棲息。[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