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華禪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華禪院位於貴州省平壩縣境內的高峰山上。萬華禪寺始建於明初洪武年間,是貴州佛教文化的發源地,民國時期西南佛學院曾設於此。禪寺坐落在大山環抱的一塊坡地,建築格局為寺門、牌坊大殿、二殿天井、大雄寶殿和後殿。大氣而嚴謹,凌空而厚實,與弘福寺格局同出一轍。

中文名 萬華禪院

位 置 貴州省平壩縣境內的高峰山上

中央峰高 約1000米

始建時間 1372年

人文

禪院周圍群峰環繞,左邊山嶺突起三峰,為面壁峰玉異峰寶塔峰、右邊山嶺也有三峰,為福壽峰、天門峰、蓮花峰。此地層巒疊翠,古木參天,景致十分優美。其中有號稱「高峰八景」的「獨印把關」、「烏鴉早朝」、「平地煙霞」、「怪石蟋龍」、「玉屏夾道」、「羅漢撞鐘」、「南天門」、「金滿斗」等。另有明初建文皇帝「西來面壁」石刻遺蹟。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遊覽後,曾於他的《遊記》中讚嘆此處「得天獨厚」[1] 。在萬華禪院內有古碑數十塊,塔林、古道、大小摩崖石刻74處,另供奉佛像有26尊,佛經6部,舍利子6粒,文物數十件:主要有大小玉佛6尊,明建文皇帝像一幀,遺詩1卷, 《大藏經》1部。

始建

高峰山作為佛教弘法道場,始於元末明初。據寺中碑石記載:高郵秀峰禪師,雲遊貴州,見此山毓秀鍾靈,實為佛門寶地,遂駐錫於此。經多方募化,陸續建成一座五楹兩廂的禪院。秀峰和尚請經傳法,一時間信士雲集,香火旺盛。永樂四年(1406年)秀峰之後,其大弟子本體接任住持,高立法幢,大開戒壇,盛況不亞於其師在世之時。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南京,篡奪帝位,建文帝化裝成和尚逃出皇宮,此後一直浪跡於西南各地。永樂十七年(1420年)至高峰山,拜晤本體和尚,語甚相契。本體為其建禪台於現今題有「西來面壁」四字的懸崖之下。據傳這四字即為建文帝怕書,山門外原有二人合抱的兩株銀杏(已毀於「文革)亦為其親植。建文帝寫有許多詩詞,並著有《從亡傳》一部。乾隆年間安順進士陳鳳儀來游此山,瞻仰古禪台遺址,留詩一首:「金川門啟帝閣空,天下雲遊寄梵叢。跡困緇流防病虎,山藏古寺臥潛龍。不堪回首六宮火,最是傷心十族忠。怪得文皇無覓處,託詞猶說訪三豐。」

恢復萬華

1992年當地政府計劃恢復萬華禪院,禮請覺銳和尚前來主持寺務。此進的萬華禪院,僅餘僧人墓塔數十座,到外是斷壁殘垣,荊棘荒榛。覺銳法師民願重建禪院,光復舊貌[2] 。在他的奔走宣傳之下,四眾弟子及有關部門慷慨解囊,大力襄助,首先修築上山公路和祖師塔。覺銳法師不辭辛苦,每天參加勞動,指揮工程進度,監督施工質量。1995年,擬定了建設高峰山及萬華禪院的十年規劃。三年之內,接連建起了圍牆、接引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閉關室及前後二院的兩廂僧舍,新建17米高的地藏塔。左右兩山的銀崖峭壁上分別雕出六米高的石佛及「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等崖刻。此外,在山上還遍植杉樹,綠化環境,點襯寺宇。如今的萬華禪院已經面貌一新,殿閣巍峨,風景秀麗,不僅是貴州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成為大壩附近的一大旅遊勝地。寺內現有墓塔24座,碑刻5塊,另珍藏佛經6部,舍利數十粒。

視頻

高峰山萬華禪院,攝於2018年農曆6月19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