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德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德鄉地處金沙江畔,位於武定縣城北部,距武定縣城110公里。東接發窩鄉,南鄰東坡傣族鄉,北連己衣鄉,西與四川會理縣隔江相望。 [1]

轄八個村民委員會(萬德、支臥、勝德、自烏、團碑、馬德坪、宜安拉、岩腳),境內居住漢、彝、苗、傈僳、傣五個民族,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的52%。2008年全鄉共有105個自然村149個村民小組,4104戶,15704人;有耕地面積20657畝,人均耕地1.32畝;糧總產量640萬公斤,人均有糧415.88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4314萬元,人均純收入1552元。

中文名稱: 萬德鄉

行政區類別: 鄉

下轄地區: 萬德

地理位置: 武定縣城北部

面 積: 202平方公里

車牌代碼: 雲E

地理位置

萬德鄉位於武定縣城北部,地處金沙江畔,鄉政府駐地萬德街,海拔1830米,距縣城109公里,全鄉國土面積24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2907米,最低海拔898米,年平均氣溫15.4℃,全年降雨量585.5毫米,東接發窩鄉,南鄰東坡鄉,北連己衣鄉,西與四川會理隔江相望,境內地形東依白龍會山系,其餘呈斜坡狀向金沙江右岸逐漸傾斜,境內自烏大河、萬德後山大河、尼拉格大河流聚金沙江,鄉內大小塘壩星羅棋布,共386個,地形地貌複雜,立體氣候明顯,全鄉森林覆蓋率51.3%,自然災害頻繁,基礎設施脆弱。

武定縣是彝族先民羅婺部的故地,從唐代羅婺部「雄冠三十七部」起,到明隆慶元年改土設流止,羅婺部及其後裔雄踞武定、祿勸一帶600餘年,官至雲南布政司右參政。其後裔那氏土司又統治今萬德一帶直到解放,萬德村委會是曾經威振一方的娜氏土司府所在地。

萬德土司遺址位於萬德鄉境內,距武定縣城107公里,是武定歷史上著名的羅婺土司最後駐地。土司府為三進院結構,大部分建築已損毀,留有帶宗祠和閨閣,結構精巧。今望之,隱約可見舊時之風采。占地10000餘平方米的土司大院,以及土司囤兵的大營、土司衙門、土司銅鐘、土司墓群等古蹟,澱積了400餘年的羅婺土司文化。這一帶民間收藏的彝文典籍十分豐富。當地居民至今還保留着涼拌乳豬、涼雞、清湯雞等土司菜餚的加工方法,美味極了。

修復、開發建設文化古鎮潛力較大。該景區已列入《武定縣旅遊發展規劃》,為中、遠期開發項目,熱忱歡迎各界有識之士前來觀光考察、投資開發!

自烏村委會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十月太陽曆文化發祥地,在此發現的世界上唯一一本彝族十月太陽曆古籍。曆法,是人類文明的標誌。聞名世界的瑪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曆法。以前,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通行農曆,但在我國的彝族,至今還保留着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老曆法--彝族十月太陽曆。據推測,此種曆法淵源於遠古伏羲,大約有上萬年的歷史。它把中國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倫三個文明古國之前。彝族十月太陽曆以12屬相回歸紀日,3個屬相周期為一個時段(月),即36日為一月,30個屬相周為一年。1年10個月,360日,10個月終了,另加5日"過年日",習稱"過十月年",全年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閏年(閏日),為366天。

據考證,彝族的向天墳,其實就是古人用以觀天象星斗的天文台,與彝族太陽曆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彝族十月太陽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曆法,它與中國儒、道、陰陽學說有深厚的淵源關係,至今還有許多"密碼"有待破譯和研究。彝族十月太陽曆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和最簡便的天文曆法。

勝德營盤梁子是解放前萬德土司屯兵的兵營和存儲物資的的地方,地勢險峻,境內民族文化底蘊豐富,源遠流長。逢節日,居民展現出民族服飾、刺繡、飲食文化等風姿,展現土司文化、壯雞文化、服飾文化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營造出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

特色產業

萬德鄉的特色產業有武定壯雞養殖業,自烏、萬德兩個村委會冬早青蠶豆種植產業,以及支臥、勝德兩個村委會的薄皮花生、優質小黃姜、玫瑰茄種植業。馬德坪村委會的生態松茸、黑山羊養殖業。宜安拉村委會的辣子和小灶酒等。

基礎設施

萬德鄉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圍繞發展這一主題,着力解決廣大人民群眾迫切最需要解決的困難 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積極爭取物資和資金,動員和號召廣大群眾開挖村組公路。

二是進一步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依託「愛德項目」按時、按質完成了萬德中大溝1.27公里,投資26萬元;昔卡支灌溉溝680米,投資3萬元,期車落灌溉溝500米,投資3萬元,;依託基本煙田建設工程,投資87.8萬元,建設小水窖418個,該工程正在緊張掃尾。

三是岔河水庫北乾渠尾段9.92公里三面光建設工程、投資200萬元,預計年底完工,到時預計順利將150萬方農業生產用水調往萬德,實現了萬德、支臥、岩腳三個村委會4000畝水稻、1000畝烤煙按節令栽插。

四是繼續投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宜安拉小學學生教學樓改造、自烏小學師生飲水工程,中學校園內道路硬化、綠化全面完工並投入使用,總投資15.9萬元,大大改善了教書育人的環境和條件。

五是實施勝德村委會昔卡支、馬德坪村委會期車落扶貧整村推進工程,興建溝渠、壩塘、人飲、村間道路等工程,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組的面貌,總投資30萬元,該項目建設已結束。 六是得到州委統戰部的支持,投資1萬元,建設宜阿拉村委會小石橋水庫引洪溝,確保宜阿拉村委會生產生活用水。

七是豐富群眾文化娛樂活動,投資5萬元建成自烏村委會小村文化室。

八是「四有陣地」建設和不斷得到加強,縣鄉兩級投入資金1.5萬元為自烏、勝德、宜安拉三個村委會改善辦公和學習條件。

文化教育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特點突出。有源遠流長的那氏土司文化、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民族服飾刺繡文化、民族飲食文化、民族畢摩文化、石雕藝術等。2008年,萬德鄉繼續傳承資源豐富的民族文化,成功舉辦「二月八」民族傳統節日活動、苗族「花山節」活動、彝族「火把節」活動,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得到鞏固和加強。

教育部門積極開展深化教育體制綜合改革,鞏固「兩基」成果,堅持以人為本,推進教育創新。加強對外聯繫,積極爭取資金,改善辦學條件,做好貧困學生救助工作。增加學校辦學的透明度,建立長效機制。2008年末,全鄉在校學生1858人,其中初中生746人,小學生1112人,教職工15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升初中的升學率為99%,初中升高中89人。萬德鄉中心學校榮獲學校管理綜合考核一等獎。

新農村建設

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圍繞「基礎設施完備、經濟快速發展、生活富裕安康、村容村貌整潔、服務功能健全、鄉風民俗良好、管理科學民主、社會文明進步」的建設要求,抓住一培二化三建五改五治為重點,全面推進試點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在萬德村委會新村、古亨鋪完成文化室各一間、球場一塊,村間道路全面硬化,沼氣池156眼等工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