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一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萬物一體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人與萬物是一個整體。古人認為,人與萬物都是天地生成的,雖然有類別之分,但終究遵循同一根本原理,有着根本的共通性或一致性,就像一個人身體的各個部分一樣;人對此須予體認,方不失為萬物之靈。宋明儒者以此重新詮釋「仁」的概念,今人又由此開掘生態文明的思想。這一思想和「民胞物與」一樣,超越了人類本位的思維局限,達到了人我、物我的高度統一與和諧。
引例1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 (《尚書·泰誓上》) (天地是萬物的父母,人是萬物之靈。)
引例2
天地萬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謂大同。 (《呂氏春秋·有始》) (天地萬物,如同一個人的身體,這就叫做高度同一。)
引例3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二程遺書》卷二上) (有仁德的人把天地萬物和自己看作一個整體。)
參考文獻
- ↑ 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搜狐,2017-12-14
- ↑ 漢字——中華文明的基因,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