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萬繩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萬繩楠
當代著名歷史學家
出生 1923年
江西南昌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

萬繩楠 (1923年 - 1997年) 江西南昌人,當代著名歷史學家[1]。1942年國立十三中學畢業,同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1946年大學畢業,同年考取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師從清華四大導師之一陳寅恪,1948年畢業,為陳寅恪的關門弟子。畢業後即棄筆從戎,參加革命。解放後先後任教於安徽大學合肥師範學院安徽師範大學,系安徽大學歷史系創辦者之一。

著作

著有《魏晉南北朝史論稿》、《魏晉南北朝文化史》、《中國長江流域開發史》等,並據1940年代末陳寅恪在清華大學開設"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課程筆記,整理成《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榮譽

全國勞動模範,"五一"獎章獲得者[2]

萬繩楠教授的遺憾

萬繩楠教授是安徽著名學者,在中國史學界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在文革時全家都被下放在利辛、阜陽、穎上3縣交界的利辛縣李集公社(今亳州市利辛縣大李集鎮),萬繩楠教授是安徽婺源(後劃為江西)人,早年就讀於清華大學歷史系,是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陳寅恪吳晗的學生。他30多歲就發表了不少歷史學術文章。正因為如此,在那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在安徽全省第一個作為「反動學術權威」被揪出來打倒,「文革」狂飆乍起,吳晗與鄧拓、廖沫沙被作為「三家村」黑幫而反動。萬繩楠受到「三家村」牽連,每天報紙上都是連篇累牘批判萬繩楠的文章,更可怕的是每天報紙上黑色的通欄標題:「萬炮齊轟萬繩楠!」「堅決把萬繩楠批臭批倒!」「萬繩楠不投降就叫他滅亡!」「把萬繩楠踩上一隻腳,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等等。這樣以來提起萬繩楠,在整個安徽省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樣一個「大名人」來到大李集這樣的窮鄉僻壤,無異於天神下凡,就像我小時候不知道「四人幫」是怎麼一回事一樣,只知道是極壞極壞的人,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還常常拿「四人幫」當鬼來嚇唬人,據一些老年人回憶,他們還專門跑去看看萬繩楠教授長的什麼樣子。結果都是大失所望,萬老是個子不高,頭髮花白的一個老頭。不像王郁昭個子大,人家都叫王郁昭「大老王」,能記起萬老的人不多。但是在利辛這樣貧窮的農村,不管是幹部還是老鄉,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人們也普遍對教師和有文化的人保持着一種尊敬。

在文革的歲月里,一切都是革命的闖將的天下,闖王廟也沒有因為他的「闖」字而逃過一劫,「闖王廟遺址」位於大李集鎮的常青村,打倒牛鬼蛇神的歲月,廟被拆了,還要挖地三尺,闖王廟為於陳牌坊村莊的東邊,陳牌坊就在烏江的北岸,過去有過牌坊,可能是明末李闖王攻打潁州後被拆了,建了闖王廟,這個地方一直被稱為「谷堆」,劉姓和陳姓的都說那裡是他們的第一代祖墓,那時有個蠻子知青落戶在陳牌坊了,不知是出於貧困,還是出於革命,他竟然挖開了「谷堆」,也不知有沒有找到寶藏,當時萬繩楠老師正在李集公社,歷史學家的敏感和使命使他趕快來到這裡,可是當時條件不能進行考古發掘,他看到古堆一片狼藉,感到十分痛心,就勸說那個蠻子知青又把挖開的土封上了,有位老農對我說:「萬繩楠教授當時說過這裡不是一個一般的墓葬。」萬老著有《魏晉南北朝史論稿》、《魏晉南北朝文化史》、《中國長江流域開發史》等,並據1940年代末陳寅恪在清華大學開設「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課程筆記,整理成《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萬老是江南人,對魏晉南北朝的文化有很深的造詣,他指出了中國文化在曹操時代開始的創新,政治是文化的制度,經濟才是文化的保障,魏晉南北朝文化的經濟基礎是那有名的曹魏屯田,而大李集的位置正是屯田文化的核心區域,有人認為中國農村的土地改革源於管仲的屯田,管仲是潁上人,管仲相齊霸諸侯;楚國還有孫叔敖屯田於淮南,,伍子胥屯田於淮北,伍子胥就是在大李集的烏江躍馬;曹魏時期劉馥屯田、鄧艾屯田,大李集鎮西南就有一個屯田古城遺址,西晉廢除屯田,「八王之亂」後南北朝分立,遺憾的是萬繩楠當時在這裡生活了很少的一段時間,還是被勞動改造的歲月,只能讓蠻子知青把土重新封好,而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

聽老農們說谷堆里發現有很多陶製的動物陪葬,是綠陶,陶製品已經由灰陶發展到有色彩的綠陶,可以看出生產力的發展使得經濟發展,經濟的發展也使得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認識又前進了一步,到了唐朝,才有了那有名的唐三彩藝術的產生,那迷人的魏晉南北朝文化就像《三國演義》一樣令萬繩楠在烏江的岸邊沉思······

不知萬老心中是否有過對於谷堆的遺憾和痛惜,當我們今天重新去尋找那時的足跡時,令人遺憾和痛惜的是看到的谷堆卻沒有被保護起來,上面的土已經被農民挖取了一尺多弄去墊宅基去了,烏江的水仍然向前流去,那嘩嘩的流水聲里或許有一聲嗚咽。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