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代蟲 |
中文學名:三代蟲 拉丁學名:Gyrodactylus 門:扁形動物門 綱:吸蟲綱 亞 綱:單殖亞綱 種:三代蟲 |
三代蟲,學名Gyrodactylus。三代蟲是雌雄同體,有卵巢2個及精巢一個,位於身體後部。三代蟲為卵胎生,在卵巢的前方有未分裂的受精卵及發育的胚胎,在大胚胎內又有小胚胎,因此稱為三代蟲。三代蟲寄生於魚類體表及鰓上,對魚苗及春花魚種危害很大,能造成體表的創傷,病魚皮膚上形成灰藍色無光澤的粘液膜。寄生在鯉魚等身上,對養魚業有害。 [1]
三代蟲簡介
三代蟲又名吸蟲綱,環指吸蟲科。體長形,後端的吸器有一對大鈎和十六個小鈎。胎生,幼體尚未產出時,幼體體內就已孕育第二代幼體,因此祖孫三代同在一個蟲體內,故名「三代蟲」 。
三代蟲特徵
三代蟲身體扁平縱長,前端有兩個突起的頭器,能夠主動伸縮,又有單細胞腺的頭腺一對,開口於頭器的前端,此蟲沒有眼點,口位於頭器下方中央,下通咽、食道和兩條盲管狀的腸在體2兩側。體後端的固着器為一大形的固着盤。盤中央有2個大錨,大錨之間由2條橫捧相連,盤的邊緣有16個小鈎,有秩序地排列着。
三代蟲用後固着器上的大錨和小鈎固着在寄主的身上,同時前端的頭腺也分泌粘液,用以粘着在寄主體上或像尺蠖一樣的慢慢爬行。三代蟲也叫環指吸蟲。吸蟲綱、環指吸蟲科。體長形,後端的吸盤有一對大釣和十六個小的。胎生,功體倚未產田時就已孕育第二代幼體,常迥孫三代同在一個蟲體內,故名「三代蟲」。寄生在鯉魚等身上,對養魚業有害 。
三代蟲分類
三代蟲屬於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吸蟲綱(Trematoda),單殖亞綱(Monogenea),三代蟲目(Gyrodactylidea),三代蟲科(Gyrodactylidae)。主要寄生於魚類、兩棲類、頭足類和甲殼類,已報告有10多個屬。其中三代蟲屬(Gyrodactylus)種類較多,全世界已經報道的有400餘種,數量僅次於指環蟲屬,我國至今已發現40多種。
魚類三代蟲主要寄生於魚類的鰓和皮膚。能導致淡水魚類發病的三代蟲主要有鰱三代蟲,秀麗三代蟲,中型三代蟲,細錨三代蟲和古雪夫三代蟲。鰱三代蟲寄生於鰱魚和鱅魚的皮膚、鰭、鰓及口腔。成蟲體長300~500μm,寬70~140pm上的8對邊緣小鈎排列呈傘狀。食道很短,腸支伸至體後的45處。辜丸位於體後部中間。交配囊卵圓形。卵巢單個,呈新月形,在辜丸之後:鯇三代蟲寄生於鯇魚皮膚和鰓。蟲體較大,可達 (330~570)m×(90~150)μm 。
三代蟲生活史
三代蟲為專性寄生蟲,無需中間宿主,直接產生後代,產出的胎兒已具有成蟲的特徵。它在水中飄遊,遇到適當的宿主,又重營寄生生活。三代蟲屬於雌雄同體的胎生性寄生蟲,其子代可以直接寄生感染其親代的寄主。
因此,三代蟲可以通過宿主接觸而直接傳播。此外,代蟲還可以通過水體或養殖器具等進行水平傳播。人工感染試驗已證實古雪夫三代蟲不僅可通過宿主接觸而傳播,而且三代蟲可以脫離宿主進入養殖水體,並感染新的宿主。離開宿主的三代蟲可在水中存活3~4h,最多可存活7h。
感染南方鲶(Silurusmeridionalis)的古雪夫三代蟲,離開鲶魚後,有黏液時,存活率比無黏液時高32%~83%,存活時也較無黏液時長1.5~3.5h三代蟲具有獨特的繁殖方式和幼體生殖能力,其子代即第一代胎兒尚未出生就孕育有自身的胎兒,即第二代胎兒,有些甚至孕育有第三、第四代胎兒。
三代蟲的雌性生殖系統先發育成熟,雄性生殖系統在蟲體第二代子代開始發育後才發育成熟。胚胎中心的細胞簇發育形成三代蟲第一代子代,這些子代在其母體還處於幼蟲階段就已經形成,屬於無性繁殖。其後的子代由位於卵細胞形成區的生殖胞分化形成。
第一代子代出生後,位於卵細胞形成區的大卵母細胞進入子宮發育成第二代胚胎,這些胚胎可能來自孤雌生殖。第三代胚胎及其以後的子代既可來自孤雌生殖,也可由精子和卵子結合的有性生殖形成受精卵而產生,但決定其生殖方式的因素和機理還不清楚。通常,三代蟲的整個生命周期生育2~4胎子代,但其子代出生後24h內就可產出自身的第一胎子代。
三代蟲危害
三代蟲寄生於魚類體表及鰓上,對魚苗及春花魚種危害很大,能造成體表的創傷,病魚皮膚上形成灰藍色無光澤的粘液膜。魚初呈極度不安,狂游於水中,繼則食欲不振、消瘦、以致死亡。寄生三代蟲的魚採食不活潑。
經常看見魚或是在水面上異常跳躍,或是身體摩擦池壁遊動。通常眼觀上未見明顯症狀。鏡檢時可見體表、各鰭以及腮部有該蟲的寄生。另外寄生該蟲後,可見魚體粘液異常分泌,充血及斑點狀出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