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位一體和有機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三位一體和有機體》,副標題:赫爾曼·巴文克的有機主旨新釋,作 者 : 恩雅各(James Eglinton),譯 者 : 徐西面,出版社 : 賢理·璀雅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全新解讀了荷蘭新加爾文主義神學家赫爾曼·巴文克(1854-1921)著作中的有機主旨。在此研究過程中,顯而易見的是,當巴文克使用有機主旨時,他延續了教父神學和宗教改革神學的傳承。然而,他並非只是復原此傳統。確切而言,他對有機主旨的使用在19世紀晚期的文化知識處境中是一個極富創造力的發展。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始於歐洲16世紀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1]改革運動,通常指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出台為止的歐洲宗教改革運動。該運動奠定了新教基礎,同時也瓦解了天主教會[2]所主導的政教體系。

目錄

荷蘭新加爾文主義叢書序

致 謝

中譯本序

摘 要

縮略表

第一章 尋找赫爾曼·巴文克

一. 誰是赫爾曼·巴文克?

二. 18世紀後期和19世紀早期的荷蘭神學

三. 新加爾文主義:赫爾曼·巴文克與亞伯拉罕·凱波爾

四.「新認信主義的短暫勝利」

五.《改革宗教理學》的背景

第二章 幾位巴文克?

一. 前言

二. 朝向對巴文克新的「整體」解讀

三. 「雙重」巴文克

四. 一般影響個別

五.「雙重巴文克」模型和有機主旨

六. 「一位巴文克」:近期巴文克研究的趨向

七. 兩次演說和「雙重巴文克」

八.《永恆之父》,普遍恩典和雙重巴文克

九. 生平解讀

十. 巴文克的身份危機

十一. 結論

第三章 巴文克的有機主旨

一. 前言

二. 馮赫夫的論述

三. 有機主義的全面思想

四. 剖析馮赫夫的論述

五. 馮赫夫與凡艾克的對話

六. 剖析馬特森的論述

七. 巴文克有機主旨的即時語境

八. 荷蘭神學中的機械論:斯霍爾滕和饒文霍夫

九. 巴文克對「有機」的定義

十. 巴文克論因果

十一. 更廣泛的新加爾文主義中的有機主旨

十二. 結論

第四章 有機主旨和神的教義

一. 前言

二. 巴文克,三位一體遺蹟和有機主旨

三. 三元組與多樣性中的合一性

四. 結構的神學和神的教義

五. 所有神學都是神的教義

六. 奧秘的教理學:熱血或冷血

七. 單軌的教理學:與神同思

八. 神和有機體

九. 第一部分:神格中的合一性與多樣性

十. 第二部分:創造者與被造物之間以基督中心的、本體的關係

十一. 結論:巴文克是一位「世界觀」神學家

第五章 有機主旨和普遍啟示

一. 前言

二. 處境中的巴文克的啟示之教義

三. 何為啟示?

四. 巴文克對自然啟示的否定

五. 狹義與廣義的普遍啟示

六. 作為創造(自然)和護理(歷史)的普遍啟示

七. 加爾文、斯霍爾滕和巴文克論神和護理

八. 有機主旨的消失與重現

九. 普遍啟示的有機特性

第六章 有機主旨和聖經

一. 前言

二.「雙重巴文克」假設和聖經

三. 作為有機的聖經

四. 初始差異

五. 萊頓的聖經研究:斯霍爾滕和古寧

六. 巴文克就聖經對萊頓和格羅寧根的回應

七. 聖經的有機默示

八. 神聖和人性的平衡因素

九. 機械的默示論

十. 聖經的僕人形式

十一. 默示的有機本性

十二. 默示的持續性本性

十三. 結論

第七章 有機主旨和教會論

一. 前言

二. 巴文克結構神學中的三位一體性教會論

三. 荷蘭教會論的爭辯

四. 改革宗的教會有形性和無形性

五. 新加爾文主義的教會論

六. 有形教會是有機體

七. 有形教會是體制機構

八. 有形的教會是有機體和體制機構

九. 凱波爾對教會為有機體闡述

十. 教會作為社會中的有機體

十一. 教會的多元形式

結 論

參考書目

索 引

參考文獻

  1. 宗教文化:什麼是基督教,第一星座網,2015-02-05
  2. 天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聖彼得堡總領事館,200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