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宮 - 湖南省攸縣三元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元宮 - 湖南省攸縣三元宮 |
中文名稱;三元宮
|
三元宮,位於桃水鎮上鋪。所謂三元宮,說法有二:一曰此宮供奉南朝梁司空張岜三兄弟而得名;一曰祀奉張岜真人之三弟而命名。
序言介紹
三元宮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33)。相傳我國著名道院江西龍虎山譚淨月道人來攸選址修道,看到桃水江流澄清,桃花盛開,欣然定居下來,用石頭壘成三間石室,以供奉民間尊神張巴玉,時為"石頭廟"。後譚淨月得道後,臨行時留言於石室:"雲遊四方擇勝址,桃水林間壘石室。數載修煉得正果,朝廷有召未敢遲。香火長明勿得斷,信士班輩應承嗣。修煉成仙僧道願,廟宇拓建自有時。"
清同治版《攸縣誌》載:"三元宮,康熙間(1662~1722),譚諦、譚卿培捐建殿宇及東西兩寮。乾隆間(1736~1796),諦、培子孫重修。"清末明初,諦、培相繼辭世。當時謝家坪道士謝丕池父子先後進觀住持,不但延續了香火,而且不斷維修宮觀,還增建了附屬設施,保存了法像9尊,司空藥籤簿1本,司空真人布質腹狀1份。
至新中國成立後,三元宮歷經1952年"土改"、1958年"大躍進"和1966年的"文革",宮夷像毀,遺蹟不存。1993年以桃水譚氏嗣孫菊雅為首,倡導重建三元宮,並得到了桃水政府和群眾的大力支持。經10餘年時間,分三期建成如今的三元宮建築群。
主體建築有正殿、戲樓、觀音殿、牌坊等,加上聚會堂、放生池、亭閣等附屬設施,總使用面積12888平方米。宮內塑有司空三真人、武功尊神、觀音大士等30多尊法像,其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山門(牌坊)臨桃水正街,由三拱門組成,頂為重檐,基為層雕。中拱為"沖升門",高7米,左右耳拱門分別叫"吉祥門"和"如意門"。山門背後的橫坊上,中門書"復興坊",左右耳門分題"風馬"和"雲車"。兩面雕刻精緻,整體威嚴雄偉。
進山門經150米長的"花城路",便進入三元宮院內。迎面是三元宮正殿,此殿磚混四廊仿古建築,紅牆綠瓦,坐東北朝西南,六棟三層。高16米寬32米進深20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十六根柱子支撐周邊迴廊,單重檐橫撐頂蓋,雕樑畫棟,翹角飛檐,氣勢恢宏。[1]
正殿前是兩畝見方的戲坪,香爐分列兩邊。正面是17米高的戲樓,雙龍盤棟,四空三層。三拱門中高耳低,朱紅門框,黑質金釘門頁。中為戲台,左耳是藏經室、圖書室,右耳是福主寺、辦公室。其餘的妝房、音響室、道具房,浴室、餐廳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正殿後是觀音殿,與正殿天橋相接。此殿建築面積2150平方米,四棟三空。十六根柱子撐起三層殿堂,二樓現迴廊。觀音蓮台用衡山南嶽麻石壘築,6米高的金身觀音法像坐其上,金童玉女旁立,十八羅漢位列兩側,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此地雖無崇山峻岭之秀,茂林修竹之盛,深谷古剎之幽,但鬧中取靜,俗中養雅,景觀獨特,別具一格。前有金鵝點水,後有龍泉噴珠,左有雙鳳朝陽,右有盆月藏金。長湖抱其身,養宮庭之韜氣;石門立其東,扼攸衡之通衢;羊湖鎖其南,把東西之隘口。宮前遠眺,阡陌相連,農圃相間;翹首環顧,丘陵起伏,農舍鱗次;回首近觀,高樓林立,商鋪毗鄰。人如坐畫圖中,美不勝收。有道是:"天下勝景皆佛道,此處幽雅必留仙。"
殿內奉祀仙人司空三真人,其生辰為農曆八月十五日,三元宮將此日定為例祭日,並每年舉辦一次廟會七至九天。廟會期間,儒、釋、道三教依禮祭祀,八方信士雲集朝拜,商賈攤販擺攤設點,酒肆茶樓開門迎客。唱戲雜耍、舞龍舞獅。龍燈、珠燈、香燈、花燈、牛燈、走馬燈各燈齊上,鑼鼓隊、腰鼓隊、音樂隊、龍燈隊、獅子隊隊隊出場,燈舞、祭祀舞、勞動舞、高腳舞、蚌殼舞紛紛亮相。鞭炮隆隆,鑼鼓陣陣,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為促進文物保護,繁榮地方經濟,發展旅遊事業,活躍人民生活,起着積極作用。
由於三元宮的優越位置,桃水鎮政府引導當地民眾建設三元宮公園,使其不但成為了宗教活動場所,而且成為了當地居民休閒的好去處。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