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軍事地理與攻防戰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三國軍事地理與攻防戰略》,宋傑 著,出版社: 中華書局。

中華書局成立於1912年元旦,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之一,由我國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陸費逵(伯鴻)先生在上海創辦[1]。中華書局從1912年至2012年,共出版圖書3萬餘種,獲獎圖書累計563種,其中國家圖書獎[2]和中國出版政府獎的獲獎數量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

內容簡介

《三國軍事地理與攻防戰略》是《三國兵爭要地與攻守戰略研究》作者宋傑先生推出的新著。本書收錄了近年寫作的6篇專題,分別探討了曹操在赤壁之役後的戰略防禦部署,蜀漢劉備與諸葛亮統治時期z高軍政機構的演變,蜀魏戰爭中的武都,孫策攻占江東的經過與作戰方略,孫權統治時期都城、兵力部署與主攻方向的變化,漢末三國戰爭中的陸口與蒲圻,就當時經濟區域、地形、水文及交通狀況以及政治力量的分布態勢對三國各方攻防路線與用兵策略所起的制約影響作了深入考察。

作者介紹

宋傑,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秦漢史及歷史軍事地理,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出版有《三國兵爭要地與攻守戰略研究》、《先秦戰略地理研究》、《兩魏周齊戰爭中的河東》、《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漢代監獄制度研究》等專著,其中《漢代監獄制度研究》入選2012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目錄

曹操在赤壁之役後的戰略防禦部署

 一、赤壁戰後曹操應對被動局勢的戰略方針

 二、留駐外軍,建立以「三征」為長官的邊境防區

 三、收縮防線,內遷居民,形成廣袤的無人地帶

 四、扼守合肥、襄陽、祁山、陳倉等要害 

五、積極防禦,以攻助守,力爭作戰主動權

六、參用中軍和州郡兵支援邊防前線

七、結語

從「軍府」到「霸府」

——蜀漢前期最高軍政機構的演變

一、劉備的左將軍府

二、劉備的大司馬府與尚書台

三、蜀漢丞相府的建立

四、諸葛亮南征前後相府人事、官職的重要變化

五、丞相府的其他僚屬

六、蜀漢丞相府的「霸府」性質

三國蜀魏戰爭中的武都

一、武都郡的設置由來

二、武都郡的地理環境與水陸交通

三、隨同馬超起兵反曹的「武都氐」

四、曹操攻取漢中戰役期間的武都 

五、曹劉爭奪漢中之戰期間的武都 

六、諸葛亮北伐期間的武都與「斷隴道」之作戰計劃 

七、姜維統兵期間的武都與「斷涼州之道」戰略規劃 

八、曹魏滅蜀之役中的武都

孫策攻占江東的經過與方略

一、孫策的江都之行與起兵構想

二、渡江募兵失利與重整旗鼓 

三、擊敗劉繇與王朗,攻占江東三郡 

四、孫策在江東的平叛與外交活動 

五、北進失敗與西征的巨大勝利

六、結語

孫權統治時期兵力部署與主攻方向的改變

一、赤壁戰前孫權的北守西攻(200—208年)  

二、東西分兵作戰與國都北移京城(208—210年) 

三、遷都建業與東西單線作戰(210—219年)  

四、全力西進與駐蹕公安(219—221年)  

五、遷都武昌與沿江各防區的建立(221—229年) 

六、還都建業與江防體系的演變(229—252年)

三國戰爭中的陸口與蒲圻

一、「借荊州」後魯肅屯戍陸口原因試探 

二、孫吳攻取「南三郡」戰役中的陸口 

三、孫吳襲取荊州戰役中的陸口 

四、蒲圻取代陸口及其軍事地位之演變 

五、蒲圻與武昌右部都督轄區的衰落

參考文獻

  1. 中華書局,中國出版集團公司
  2. 中國國家圖書獎歷屆獲獎書目(第1-8屆),豆丁網,201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