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華佗傳 陳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國志·華佗傳本文記載了「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的華佗,因不願繼續為曹操診疾而慘遭殺害,而終其一生的生平事跡。文中通過一系列的事例,稱讚華佗精湛的醫技,如其擅長的二大醫技,一是利用針炙療法治病;二是令病人飲其自創的麻沸散,使之醉後無覺,再行刳割療疾,具有神效,後被尊為「外科鼻祖」。
原文
陳壽〔魏晉〕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一名旉。遊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度,捨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內,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殺陀。郡守子知之,囑使勿逐,守嗔恚,吐黑血數升而愈。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太祖聞而召佗。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於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後,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後愛子曹沖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譯文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又名旉。外出到徐州求學,同時通曉幾種儒家經典。沛國相陳圭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徵召他,他都不去就任。華佗懂得養生的方法,當時的人認為他年齡將近一百歲,可外表還像壯年的容貌。他又精通處方醫藥,他給人治病,配製湯藥不過用幾味藥,心裡明了藥劑的分量,不用再稱重量,藥煮熟就讓病人飲服,告訴病人服藥的注意事項,病人離開後,病就痊癒了。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不過燒灸七、八根艾條,病痛就應手消除。如果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兩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感應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告訴我。」當病人說「已經到了」,應聲便起針,病痛很快就痊癒了。如果病患集結鬱積在體內,應須剖開身體割除的,就飲服他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便像醉死一樣,沒有什麼知覺,於是開刀後取出結積物。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切斷腸子進行清洗,再縫合腹部刀口,抹上藥膏,四五天後,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覺得,一個月之內,就痊癒復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華佗認為這人發一下大怒病就會好。於是就接受了太守很多的禮物卻不給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辭而別,留下一封信大罵太守。郡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殺華佗,太守的兒子知道內情,囑咐使吏不要追趕。太守更加生氣,接着吐出很多(數升)黑血,病就完全好了。
華佗的卓絕醫技,大都像這些。曹操聽說了,就召喚華佗來。曹操為頭痛病所苦,每當發作,就心情煩亂,眼睛眩暈。華佗只要針刺鬲這個部位(膈俞穴),病隨手就好了。不過華佗本來是讀書人,用行醫作為自己的職業,心裡常常感到後悔(封建社會醫生被視為「賤業」)。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生病很沉重,讓華佗專為他看病。華佗說:「這病短時間難以治好,只有經常進行治療,才能延長壽命。」華佗長期遠離家鄉,想回去,於是說:「剛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後,用妻子有病做託辭,多次請假不回來。曹操多次寫信召喚,華佗還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氣,派人前往查看。如果華佗妻子確實有病,就賜給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時間;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來。於是用傳車把華佗遞解交付許昌監獄,核實證據,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與人的生命密切相關,應該包涵寬容他。」曹操說:「不用擔憂,天下就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於把華佗在獄中拷問致死。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獄吏,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討取火來把書燒掉了。華佗死了以後,曹操頭痛病沒有好。曹操說:「華佗能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這辦法來使自己顯得重要。可是我不殺掉這小子,他也終究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等到後來他的愛子倉舒(曹沖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嘆說:「我後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地死去了。」
簡析
本文記載了「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的華佗,因不願繼續為曹操診疾而慘遭殺害,而終其一生的生平事跡。文中通過一系列的事例,稱讚華佗精湛的醫技,如其擅長的二大醫技,一是利用針炙療法治病;二是令病人飲其自創的麻沸散,使之醉後無覺,再行刳割療疾,具有神效,後被尊為「外科鼻祖」。全文敘事簡潔,每一段落皆見作者對華佗醫技的讚揚,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一代神醫的肖像。
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蜀漢滅亡後,「沉滯者累年」。後受張華薦舉,在西晉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侍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的艱辛,終於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