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蜀書·龐統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原文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鑒,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白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後郡命為功曹。性好人倫,勤於長養。先主見與善譚,大器之,以為治中從事。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亮留鎮荊州。統隨從入蜀。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
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輒克。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統日:「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樂如初。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追賜統爵關內侯,諡曰靖侯。
譯文
龐統,字士元,是襄陽人。他年少時老實憨鈍,沒有人了解他的才能。潁川人司馬徽清名儒雅,有能鑑定人才的名聲,龐統成年的時候前去拜見司馬徽。司馬徽正在樹上採桑,讓龐統坐在樹下,兩人一起談論從白天一直到夜裡,司馬徽認為龐統很不一般,說龐統應該是南州讀書人中首屈一指的人才,從此漸漸出名。後來郡府任命他為功曹。龐統生性注重倫理關係,盡心盡力履行贍養職責。劉備會見了他並和他長談,非常器重他,任命他為治中從事。於是和諸葛亮共同擔任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留守荊州。龐統隨劉備進入蜀地。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地會面,龐統獻策說:「現在趁這次會面的機會,馬上就擒住劉璋,那麼將軍您就可以不動用軍隊而能平定一個州。」
劉備說:「剛來到別國境內,恩德威信還沒有樹立,這樣做不行。」劉璋回到成都後,劉備要為劉璋北征漢中,龐統又勸他說:「暗地選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襲成都;劉璋不會打仗,平時又沒有防備,我們的大軍突然來到,一舉就能拿下益州,這是上策。楊懷、高沛,是劉璋的名將,各自憑藉強大的兵力,鎮守關頭,聽說多次向劉璋上表章進諫,讓劉璋打發將軍您回荊州。將軍您在還沒到他們駐地的時候,派人向他們通報,就說荊州有緊急情況,打算回兵救援,並命令軍隊整理行裝,表面上做出要回軍的樣子。這兩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對您的離去感到高興,估計必定會輕裝來見您,將軍您利用這個機會捉住他們,前去奪取他們的軍隊,然後就向成都進軍,這是中策。
撤軍返回白帝城,和荊州大軍結合,慢慢再來圖謀他,這是下策。如果猶豫不決按兵不動,就會陷入困境,不能長期這樣。」劉備同意了他的中策,就殺了楊懷、高沛,回軍攻向成都,經過的地方都攻打了下來。(劉備)在涪地大會將士,設酒宴歡慶,對龐統說:「今天的盛會,可以說是其樂無窮啊。」龐統說:「征伐別人的國家卻很高興,這不是仁義之人的軍隊。」劉備喝醉了,大怒說:「武王伐紂,百姓在前後歌舞相送,他不是仁者嗎?你的話不對,應該馬上離席出去!」於是龐統不知所措地退了出去。劉備不久就後悔了,請他回來。龐統回到原來的座位上,開始並不和劉備相看、道歉,喝酒吃飯依然如故。劉備問龐統:「剛才的爭論,是誰不對?」龐統回答說:「我們君臣兩個都有不對。」劉備大笑,酒宴又回到原來的歡樂氣氛。劉備進軍包圍雒縣,龐統率部隊攻城,被飛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歲。劉備非常悲痛惋惜,一說起來就流淚。任命龐統的父親為議郎,又升任諫議大夫。追賜龐統為關內侯,諡號叫作靖侯。[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