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詩詞截江奪主贊趙雲原文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詩詞截江奪主贊趙雲,昔年救主在當陽①,今日飛身向大江②。

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

【釋詞】

①當陽:縣名。屬荊州南郡。故城址在今湖北當陽東。

②大江:長江。

三國詩詞《截江奪主贊趙雲》原文及賞析

【賞析】

在劉備取西川之時,孫權聚集文武商議如何奪回荊州,最後採納了張昭的計謀。差心腹之將,帶領五百士兵,扮作商人,分坐五船,潛入荊州,下一封密書與孫夫人。只言吳國太病危,欲見親女。同時把阿斗一同帶回東吳。劉備平生只有一子,將其作為人質,再逼迫劉備用荊州來換取阿斗。此計騙得孫夫人帶阿斗離開荊州,乘大船行至江中。趙雲得知消息,沿江追趕,終於把阿斗奪了過來。孫夫人獨自返回東吳,致使張昭之計落空。

這首詩頌揚了趙雲又一次救主。當年,趙雲大戰長坂坡,衝出重圍,救主歸親。「今日飛身向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裂」,孫夫人乘坐的船順流而下,不理睬趙雲沿岸追趕。「趙雲沿江趕到十餘里,忽見江灘斜纜一隻漁船在那裡。趙雲棄馬執槍,跳上漁船。」「望着夫人所坐的大船追趕。」東吳「軍士放箭,趙雲以槍撥之,箭皆紛紛落水。離大船懸隔丈余,吳兵用槍亂刺。趙雲棄槍在小船上,掣所佩青釭劍在手,分開槍搠,望吳船涌身一跳,早登大船。吳兵盡皆驚倒」。此詩讚佩趙雲「英勇世無雙!」這一點並不錯,問題是沒有抓住最主要的特點。

趙雲「截江救主」是一場特殊的鬥爭。他面對的主要不是執戈持槍的將士,雖有吳兵箭射、槍搠,但比起當陽百萬雄師重圍阻擋,戰將拼殺,卻不可同日而語。趙雲眼前是劉備的夫人,是主母,趙雲不敢無禮,但孫夫人攜阿斗歸東吳,是孫、劉圍繞荊州之爭而發生的錯綜複雜的矛盾和鬥爭的繼續,對此趙雲比任何人都清楚。當年東吳招親,是他跟隨劉備深入虎穴,與東吳明爭暗鬥;當年劉備攜孫夫人返荊州,是他保護劉備,在刀槍攔阻下離開險境;如今孫夫人攜幼主不辭而別,雖是東吳設下的計謀,但趙雲卻礙於孫夫人的身份,只能據理相爭。孫夫人怒斥他「何故無禮!」他以「何故不令軍師知會」相駁;孫夫人以「母親病在危篤,無暇報知」為由,趙雲以「主母探病,何故帶小主人去」質問;當孫夫人又以「阿斗是吾子,留在荊州,無人看覷」敷衍,趙雲則一針見血地捅到要害:「主母差矣。主人一生,只有這點骨血,小將在當陽長坂坡百萬軍中救出;今日夫人卻欲抱將去,是何道理?」孫夫人被趙雲說到痛處,無言可答,惱羞成怒:「量汝只是帳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趙雲也不甘示弱,話中有硬:「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孫夫人愈是拿出主母的架子,大罵趙雲「必有反意」。趙雲愈是義正詞嚴:「若不留下小主人,縱然萬死,亦不敢放小主人去。」這場舌辯僅憑當陽勇武是不夠的,而要憑着以柔克剛的大將風度和外交鬥爭的高度素養,這才是趙雲「截江救主」顯示出的才略和鬥爭藝術。這首詩沒有凝縮出這一特點,顯然又是一首平庸之作。

毛宗崗修定《三國演義》時針對所用版本中的詩「俚鄙可笑」現象,盡行刪去,很有藝術見地。為什麼像「截江救主」這樣的平庸之作卻沒有刪削,毛宗崗透露了其藝術見解。他認為:「蓋阿斗為西川四十餘年之帝,則取西川為劉氏大關目,奪阿斗亦劉氏大關目也。」這個關目同孫權把都城「遷秣陵,應王氣,為孫氏僭號之由」;曹操「稱魏公,加九錫,為曹氏僭號之本」,合為「三大關目,為此書半部中之眼」。由於「截江救主」在毛宗崗看來是全書敘事結構中的大關目,因而,便遮擋了毛宗崗對這首詩本身進行藝術鑑賞的眼光,不能不是一個遺憾。[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