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峽,穿透歲月的激情(甘茂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峽,穿透歲月的激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三峽,穿透歲月的激情》中國當代作家甘茂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三峽,穿透歲月的激情

長江是一條尋根的河流

三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只要天不荒,地不老,水不干,山不滅,子孫不絕,香火不斷,所有後來人就會在這裡尋找到並指認出自己的家園。

不是憑藉一磚一石,也不是憑藉一樓一巷,更不是憑藉一城一鎮一碼頭,而是用耳朵傾聽祖先的呼吸,用心靈感受前輩的脈動。

當然,還要辨認並撫摸峽江人因撐篙搖櫓扳舵拉縴而變得粗糙模糊了的手相,那些橫七豎八的掌紋,那些生命線、事業線、愛情線。

最根本的是三峽的靈魂。

標誌性的是先人的胎記。

疏花水泊枝呢?香溪桃花魚呢?穿過五千年時空的牛角號呢?傳達五百年歲月的竹枝詞呢?深入骨髓匯入民族精神的川江號子呢?

「河流記載了我們所有的歷史,吟唱完我們所有的詩句,養育完我們所有的族人,聚集起我們所有的精魂,然後掉頭東去,匯入大海。」

是的,正如和鑒《別了,三峽》所說:「三峽並非是幾個險灘,幾處奇石,幾本詩歌或者幾段傳說,它是這無限風光、悠遠歷史、燦爛文明的集合,是屬於我們所有死去的、所有活着的、已經離開的和即將到來的人,是我們所有歡歌和悲泣、驕傲和屈辱、呼吸和語言,是我們所有雪白的骸骨和列祖列宗香煙繚繞的神牌。」

哦,三峽,千古三峽!

濤聲依舊,峽江風情!

然而憂傷和嘆息依然在我們血液里吟唱。三峽,我們為什麼無法告別?無從忘卻?永遠有穿透歲月的激情?

「即將失去的將永遠失去,城市的傳統和氣味的形成必須經歷上千年的發酵,點點滴滴均是渾然天成,永遠無法複製,不同的城市銘刻着不同的歷史記憶,蘊涵着不同的文化和風俗。這一切我們無從忘卻,因而無法告別。」

陸游路過秭歸時的一首詩,最能表達我們現在的心境: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這樣的濤聲時時在內心響起。

當代人有思為三峽送行時的一首詩,也正好傾吐了我們的心緒:在向你揮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誰的手突然收回,緊緊捂住自己的眼睛……讀來令人心疼!

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莊子亦言:水之性,不雜則清。

三峽,奔騰浩蕩之水也。這正是巴楚先人的奇思妙想和浪漫精神之所在,也是老莊哲學與地域文化血緣關係之所在,使人聯想到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鯤鵬形象,聯想到超越巫覡文化原始形態的神女形象,聯想到屈原筆下美人香草的神靈形象,聯想到昭君從一個村姑走向塞外大漠的膽魄和淒傷,聯想到唐宋以來「自古詞人多入蜀」和他們解不開的三峽情結,聯想到「晚清三絕學」之一的代表人物、歷史地理學家、日本近代書法始祖楊守敬在這裡留下的文化藝術的巨大魅力……至今,往後,三峽的文脈是不會斷的,文星依然會璀璨峽江。正是他們薪火相傳才賦予了千古三峽的人文重彩

而今,三峽的文化遺產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珍視的精神和物質財富。三峽人需要現代化,也需要傳承民族的歷史文化。後來人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和發展中精心呵護數千年積澱下來的歷史文化遺產,三峽才能成為傳之後世的千古三峽。峽江遺韻定會像長江—樣奔流不息,只有這樣,三峽才稱得上永遠的三峽,永不逝落的文明

西南師範大學教授藍勇先生說得好:「今天面對傳承千古文明的三峽許多舊跡已永沉江底,面對那熟悉的城鎮被夷為平地,作為一位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工作者,不能不產生一種悵然的傷感。我們這一代人既能體驗千百年來留給我們的千古三峽,也能見證三峽工程建設後的新三峽。歷史是在曲折的發展中前進的,我們只希望三峽不要失去千古的三峽神韻,三峽人也不要喪失三峽人傳統風範。為此,我們有責任將這千古三峽留給我們後人,我們也有必要反思這千古三峽,使我們能更好地建設新的千古三峽。」

[1]

作者簡介

甘茂華,男,滿族,1970年生,祖籍河北省涿鹿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