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弦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弦琴

 

 

 

三弦琴,又稱三弦,中國傳統彈撥樂器,亦傳入琉球、日本等地。

三弦起源何時尚無定論,據傳源自秦漢時期的弦鞀,而「三弦」之名最早見於唐代崔令欽的《教坊記》,但文中未詳細記述「三弦」形制。三弦興盛於元代,是元曲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 [3] 明代楊慎認為「今次三弦,始於元時」,而清代毛其齡認為「三弦起於秦時,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響,謂之鼓鼓,唐時樂人多習之,世以為胡樂,非也」。

隨着四川廣元南宋墓伎樂石雕和河南焦作金墓三弦樂俑的出土,可知三弦早於元代就已出現

起源

秦朝時稱為「弦鞀」。清毛其齡《西河詞話》:「三弦起於秦時,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響,謂之鼓鼓,唐時樂人多習之,世以為胡樂,非也。」

構造

張三根弦,故名「三弦」。分琴頭,琴頸,琴身。琴頸為指板,比較長。琴身兩面蒙以蛇皮。1920年代出現加弦三弦,並未普及。北方的三弦一般長122厘米,稱為「大三弦」,南方三弦一般長95厘米,稱為「小三弦」。

琴頭上端為鋤頭狀,或飾以象牙片或骨片,下開弦槽及弦軸孔,左邊裝2弦軸,右邊裝1弦軸。

琴頸上接琴頭,下接琴身,琴頸上端為山口,琴頸幾乎全為無品指板,指板與皮膜在同一水平面,琴頸下端一段向背彎曲與連接琴身。

琴身又稱琴鼓,略程方形,以原木鑿空,或以木片膠合成木框,兩面蒙以蛇皮。

演奏

坐奏,琴身放在右大腿上,左手按把位,琴身呈45度。三弦彈奏方式,依大小三弦不同作區分,通常小三弦是使用撥片撥奏,大三弦戴假指甲彈奏。[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