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富錦市東南部,地處七星河中下游。行政隸屬佳木斯市富錦市。西與友誼縣相鄰,東至撓力河,南與寶清縣國家級七星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接壤,北與農業區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32°12′18″~132°57′25″,北緯46°45′08″~46°51′41″。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氣候類型:大陸性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對象:濕地生態系統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富錦市東南部

占地面積:25075公頃

設立時間:2013年

歷史沿革

1987年批准為市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2002年批准為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2003年9月27日,由國家林業局對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規進行了評審。

2013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富錦市境內南部,地處七星河中下游。南與寶清縣、西與友誼縣相鄰;並與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隔七星河相望,沿七星河左岸東西帶狀延伸,其地理座標為東經132°12′—132°55′,北緯46°44′—46°50′,總面積25075公頃。

地貌

三環泡自然保護區濕地處於三江平原腹地,是典型的沼澤化低河漫灘地貌,全區地勢低洼,平均海拔60米。

氣候

三環泡自然保護區有明顯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徵,四季分明,春季風力大,降水少;夏季氣溫高,降水集中;秋季降溫快,時有霜凍;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2.7℃,無霜期平均為144天,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活動積溫2588℃,全年盛行西風,平均風速為3.8米/秒。風向主要以西風為主。

土壤

土壤主要有白漿土、沼澤土、黑土和草甸土。

水文

黑龍江三環泡自然保護區濕地屬烏蘇里江水系,地表水體主要有撓力河、七星河、外七星河、三環泡和積水沼澤,地表多被草原和沼澤覆蓋,蓄水能力極強,降水徑流遲緩,地表水存積時間長,水資源十分豐富,水資源補給位大氣降水。地表水PH值6.9,礦化度1.0克/升。地下水PH值6.9,礦化度1.2克/升。地下水交替條件好,水埋深3-10米。

管理機構

管理機構為黑龍江省三環泡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黑龍江省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管理三環泡省級自然保護區,內設機構有辦公室、宣教科、保衛科、科研科、保護管理科,保護科下轄四個管理站,即七星河管理站、建平管理站、五七泡管理站、月牙泡管理站。

保護對象

保護區內常見的野生植物有78科41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蓮等5種;脊椎動物70科169屬301種,其中: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6種,白枕鶴、大天鵝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8種。

動物

黑龍江三環泡自然保護區濕地共有野生動物6綱34目70科169屬301種,其中圓口類1目1科1種,魚類6目11科42種;兩棲類2目4科6種;爬行類2目3科5種;鳥類17目40科217種;獸類6目11科30種。

植物

黑龍江三環泡自然保護區濕地共有維管束植物78科236屬415種,其中苔蘚植物3種,蕨類植物4種,種子植物408種。

價值

黑龍江三環泡自然保護區濕地,是三江平原腹地重要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調節氣候、保障該區余農業生產及糧食安全等生態功能。同時為魚類、兩棲類、水鳥提供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利用方式目前開展了科研教育、旅遊觀光等利用。

三環泡自然保護區屬於內陸濕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是三江平原地區保存下來的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面積較大的一塊原始濕地之一,也是三江平原原始濕地生態系統的縮影,有十分重要的保護價值,在同一氣候帶濕地生態中具有較高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區域。[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