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鍋鎮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三鍋鎮

所屬地區: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

三鍋鎮隸屬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地處四川、甘肅兩省交接地帶,摩天嶺南麓,位於青川縣西部,543國道(青川至平武公路) 由東至西橫穿全境,距青川縣城33公里,總面積180.2平方千米,轄5個村、1個社區,總人口7176人(2017) ,有耕地843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6%,素有「青川小平原」之稱。 三鍋鎮境內有東陽溝省級自然保護區,清道光五台山五峰廟,三國名將鄧艾安營紮寨等歷史文化遺蹟,三鍋鎮是金唐旅遊環線上的重要節點。 三鍋鎮是青川統籌城鄉發展重點集鎮,廣元生態農業發展示範鄉鎮,有「中國食用菌之鄉」美譽。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廣元市調整青川縣等4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6號):撤銷橋樓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三鍋鎮管轄,三鍋鎮人民政府駐新區街1號。 [1]

位置境域

三鍋鎮地處四川、甘肅兩省交接地帶,青川縣西部邊陲,位於岷山山脈南麓的摩天嶺腳下,與青川縣橋樓鄉樂安寺鄉蒿溪鄉相鄰,鎮政府駐地位於三鍋社區,距縣城喬莊鎮33公里,幅員面積180.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鍋鎮屬中山區,地勢北高南低。與甘肅省文縣鄰界的北部諸峰,海拔在2000至2700米之間,最高峰十二台,海拔2736米,最低海拔817米。南部諸山海拔在1200至1500米間。東陽河、西陽河下游的衝擊地東陽壩、西陽壩是縣內水稻主要產區之一。最低點西陽壩鹽井埡海拔817米,東陽壩倒角裏海拔872米。

氣候

三鍋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3.7℃,一月均溫2.5℃,七月均溫22.8℃,年降水量958.8毫米,無霜期233天,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00天左右。

水文

全鎮水域面積300畝,人均面積0.05畝。主要河流東陽河、西陽河,東陽河發源於北部邊緣十二台,流經東陽村的畜牧溝、上壩里、場鎮、倒角里和民利村的上陰山及民興村的下陰山,全長約30公里;西陽河發源於發源於北部邊緣羊角岩,流經民利村的西陽溝、酒家院和民興村的魚池裡、下陰山、鹽井埡,全長約35公里;東陽河、西陽河、從東西兩翼由北向南迂迴西下至西陽壩中部南邊邊緣合二為一,經橋樓鄉青石壩入青竹江。

自然災害

全鎮自然災害主要有旱災、洪災、泥石流、地震等,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發生的理氏8.0級的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鄉農戶受災面達100%,致5人死亡、7人受傷、375人輕傷,房屋垮塌27011間、損毀14808間;灌溉堰渠20000餘米,道路35公里,用水用電管網等農業基礎設施全部損毀,農作物受損4545畝,畜禽死亡57600餘只,直接經濟損失5.7億多元。

經濟

2010年,全鄉生產總值2585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1677萬元;第二產業136萬元;第三產業產值772萬元。 2012年全鎮人均純收入達到5410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0年8月下旬,原四川省青川三鍋中學高中部遷出,在竹園鎮」青川縣智慧島教育園區「單設四川省青川第一高級中學,原三鍋中學初中部改設為」青川縣三鍋初級中學校「。 至2011年底,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所、幼兒園1所。初中在校學生460人、教職工248人,占地50餘畝,建築面積4326㎡,浙江援建投資1493萬元。小學在校學生380人,教職工38人,占地17畝,建築面積3600㎡,浙江援建礦建投資1435萬元。幼兒園在校學生人數190人,教職工1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到100%,小升初升學率100%,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校硬件設施得到改造升級。保障教育經費,落實「兩免一補」。加強常規管理,保障校園安全,推進素質教育。開展了「兩基」創建活動,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底,完成衛生院重建,並新增衛生醫療設備。有鄉衛生院1所,醫療衛生人員17人,床位15張,占地3畝,浙江援建投資362萬元。建成村衛生站5所。從業醫務人員9人,2011年完成診療3000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為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7000餘人,參保率98%。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底,有文化站1所,村級文化服務室6個,藏書6千餘冊。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底,城鎮最低生活保保障戶數41戶,人數55人,支出10萬餘元。農村最低生活保保障戶數177戶,人數468人,支出45萬餘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9人,支出4萬餘元,支出醫療救助300餘人次,支出民政對象參加合作醫療532人次,共支出26000餘元。優撫對象享受定期補助22人,發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4人次。 有文化站、鄉衛生院各1個,村醫療點5個,有從業醫務人員9人,計劃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7‰以內,紮實開展中醫創國先工作。城鎮居民參加醫保400餘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