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市松江區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市松江區圖書館,是位於上海市松江區人民北路1626號的公共圖書館, 屬國家一級圖書館。 其源於1914年1月建立的松江縣教育圖書博物館。 該館於2001年10月加入上海市中心圖書館,掛牌上海市中心圖書館松江分館[1]

歷史演革

松江圖書館建館近九十年歷史,可分為四個時期。

民國時期。1914年1月,當時的縣教育局以「融齋書院」、「陳希小集」的私家藏書為基礎,建立「松江縣教育圖書博物館」。同年,改名為「松江縣圖書館」。1918年,新館落成,分設藏書室,普通和兒童閱覽室。據我國現代圖書館事業創始者沈祖榮先生於1918年3月作《中國各省圖書館調查表》記載:

「江蘇松江通俗圖書館 漢文50000本,日文約100本,西文約200本,每年7861人,不借出。館長雷君彥。分新舊兩部。舊籍,依經史子集、叢書編次;新籍,依各科學編次,不取資,本年度1500元(年經費相當於當時省級通俗圖書館)。」

1937年,該館毀於日寇炮火,僅保存「圖書館三寶」(解放後送南京博物館收藏)。此後,松江館房舍破陋,圖書奇少,徒有其名。

建國後恢復建制時期。1956年8月1日正式開放。當時,假私房250平方米,設外借處、成人及兒童閱覽室,藏書5000冊,工作人員3名,每天接待讀者約90人次。1957年,文化部鄭振鐸副部長到館視察,不無感嘆的說:「全國每個縣都有這樣一個圖書館,那就好啦。」至1965年,工作人員已有7人,藏書7.2萬冊,年流通12.8萬人次。

文革」時期。館舍被占用,資料大部分散失,工作人員進「五七」幹校。1975年,文化館大樓建成,圖書館使用600平方米。1977年,該館重新獨立建制,文化館大樓由圖書館單獨使用。

改革開放20年發展時期。1984年,翻建行政樓234平方米,1986年,新建藏書樓550平方米。九十年代起,財政加大圖書館維護修繕投入,計投入經費153.8萬元,各流通部門分別予以裝修、改建,新設電子閱覽室、多功能會展廳,以及錄像室、娛樂廳、改造畫廊、設立餐廳,小買部,開設長順書店等。1996年起,採用ILAS圖書館管理系統,推行「上海市區縣圖書館IC卡通用借閱證」。全館公共和管理用計算機27台、終端7台。10人座依維柯一輛。

業務工作不斷整合改進。自86年起,閱覽、少兒、I、T、G等五大類圖書外借書刊實行全開架。資料報刊採用「長、中、短」三級管理方式。地方文獻從無到有,初步形成史志類、本籍人士著作和藝術作品、紅樓夢專題等特色文獻。社會導讀工作有「松江區拔尖人才」服務網;軍民及社區服務網;讀書活動協作網;松江籍著作家聯繫網。自1987年起,在鄉鎮圖書館推行「廠站聯辦」鄉鎮圖書館(室),1991年,聯辦經費51907元,占鄉鎮圖書總經費43.6%。1990年5月,上海市文化局印發《松江縣在鄉鎮推廣廠站聯辦圖書室取得成效》簡報,向全市推廣。

2000年底,松江區圖書館建築面積2314平方米。定編人員28名,其中2名副研究館員,8名館員。本科學歷6名,大專學歷6名,中專生9名。館藏圖書343706冊,報刊740種,年入庫新書20673冊。年度經費184.4萬元,其中圖書專項經費55萬元。發借書證7645張,年流通人次21.6萬,借閱冊次87.3萬。

期間,1987至1990年,二屆4年獲「上海市文明單位」,之後,連續獲「上海市農口級文明單位」。93年,獲上海市文明圖書館,上海市區縣一級圖書館,94、98年二次獲「全國一級圖書館」[2]

2001年12月11日,原中山中路196弄23號館舍,移交上海置業集團中山二路二期改造工程指揮部。

視頻

上海市松江區圖書館 相關視頻

松江區首屆草書展在上海市松江區圖書館舉行
「對畫松江」2-行走倉城寫生作品展在上海松江圖書館舉行

參考文獻